唐詩宋詞為啥寫得那麼好,現在感覺沒那種詩詞了?

Lw恆遠


唐詩宋詞為啥寫得那麼好?主要是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促成的。那時的人們學的是文言文,出門靠的是馬車步行,生活節奏比較慢,人們有了更多的思考時間和對人生的感悟。藝術來源於生活,有了好的文學功底,再加上豐富的見聞,所以就有了我們看到的優秀作品。

試問,如果李白沒文化,不喝酒,很難寫出《將進酒》。如果李白坐的是汽車或飛機進四川,能寫出《蜀道難》嗎?如果陶淵明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裡,每天面對著快節奏生活帶來的壓力,真的能感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意境嗎?還有唐後主李煜,如果不是面對著國破家亡,也很難寫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的千古絕唱。當然,其中做主要的還是要歸功於我們漢文學的偉大。短短的五言七律,就可以寫就:“萬里江山,美人如畫,俠客仗劍,文士飲茶,歲月蹉跎,青絲華髮”。。。。。。

而當今感覺沒有好的詩詞作品,不是沒有,是我們沒有發現或發現不了。其主要原因就是自五四和新文化運動以來,所謂的現代文化對國學的衝擊。大多數人包括一些專家都對現代詩推崇備至,甚至有的人因為一句詩就變成了“大詩人”。而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腦癱詩人”徐秀華了。

那麼,古體詩和現代詩在寫作和意境上有哪些差別呢?徐志摩是現代詩的代表人物,我們就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做一下對比。

《再 別 康 橋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下面的是壞小孩應朋友邀請寫的一首七律《再 別 康 橋》,雖是戲作,但感覺與原作的意境差不多,敬請朋友們品鑑:

《再 別 康 橋 》

倏忽來去別雲彩,

柳眉新娘蕩心懷。

願作康橋青荇搖,

揉碎浮藻彩虹夢。

撐篙草叢間漫溯,

船載星輝歌無聲。

夏蟲無語康橋靜,

悄揮衣袖棄雲去。

個人得現代詩的表達方式比較直白,可直達其意。而古體詩,卻需要我們細細的品讀,方可明白其所表達的意境。好在有徐志摩的珠玉在前,壞小孩就無需對拙作再做解釋了。

謝謝你的閱讀,祝健康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