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中玉器陪葬品揭祕 罕見的稀世珍寶

古人十分重視與推崇玉器,他們將玉器看作是身份、權位以及財富的一種象徵。而且人們生前佩戴的玉器,在逝世後會帶入墳墓作為陪葬品。


古墓中玉器陪葬品揭秘 罕見的稀世珍寶

古時厚葬之風盛行,尤其是在周至漢這一時期,當時人們相信用玉器封住逝者的各個竅穴,可以使得屍首長期不朽,所以出土的古墓葬品中出現很多玉器。古時陪葬品中常見的玉器種類有玉衣、玉塞、玉含、握玉等。


玉衣

古墓中玉器陪葬品揭秘 罕見的稀世珍寶

古代凡是被於身體的,都叫“衣”;褲子叫“脛衣”,襪子叫“足衣”,為死者蓋在臉上的叫“面衣”。“玉衣”是指包裹全身從頭到腳每一個部位的衣罩,其外觀與真人的體形相同,專為罩屍之用,又稱為“玉匣”、“玉押”、“玉甲”。


古墓中玉器陪葬品揭秘 罕見的稀世珍寶

玉衣一般按部位可分為頭罩、上身、袖子、手套、褲筒和鞋子6個部分。各部分均由小玉片如金、銀、銅絲縷織而成。不同的材料表示死者身分的不高下不同。據《後漢書-服志》記載,皇帝使用金縷,諸侯王、列候、始封貴人、公主用銀縷,大貴人、長公主用銅縷。但在西漢時未必有如此嚴格的限制,故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夫婦使用的為“金縷玉衣”。

二 玉塞

古墓中玉器陪葬品揭秘 罕見的稀世珍寶

古墓中玉器陪葬品揭秘 罕見的稀世珍寶

中國古代對玉有一種近乎迷信的崇拜,總認為玉能使活人平安,使死人不朽,所以死後用“九竅玉”堵塞或遮蓋在死者的身上。所謂“九竅”,是指人的兩隻眼睛,兩個鼻孔,兩個耳孔,一張嘴,以及生殖器和肛門。“九竅玉”即塞在這些部位的玉器:眼塞2件,鼻塞2件,耳塞2件,口塞1件,肛門塞1件,生殖器塞1件。其中眼塞又稱眼簾,圓角長方形;鼻塞略作圓柱形;耳塞略作八角稜形;口塞如新月形,內側中端有三角形凸起,口塞不能全部含在口中,與下面所講的“含玉”不同;肛門塞為椎臺形,兩端粗細不同;生殖器塞男性為一短琮形,一端封閉,女性為一短尖首圭形。

三 玉蟬

古墓中玉器陪葬品揭秘 罕見的稀世珍寶

又稱“玉唅”或“玉琀”,是死者含在口中的葬玉,與“九竅“之一的口塞不同。據考古發現,從殷商起,幾乎所有朝代都有死者口中含物的情形,因此推測含玉的來源是古人不忍心死者空口而去,因而把珍愛的東西放入死者口中。口含之物包括珠、貝、玉、錢幣等,但用得最普遍的,是蟬形玉。

古墓中玉器陪葬品揭秘 罕見的稀世珍寶

為什麼用玉蟬作含玉呢?

研究認為,一則取蛹變蟬,如死者之靈魂開始新生命,還有一種可能是蟬的形狀正好與舌形相似。

握玉

古代握玉

寓意富足

古人不忍心看著死者“空手而去”,所以便出現了“握玉”,通過用玉器來陪葬,此來祈禱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能夠供給充足,生活富裕。在新石器時代的“握玉”中多數都是獸牙或貝;而發展到殷商時代,用貝尤其多;到了周代以後,握玉石器物較多;直至從漢代開始,部分是玉璜,多數的都是“玉豚”,也就是玉豬。以玉豚作為隨葬的握玉,原因在於豚是供祭祀用的主要牲畜,讓死者握著玉豚離開這個世界,祈禱他在另一個世界獲得富足的用意。

版權說明: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繫本人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