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旅——疫期雲南行之四

與它克巖畫錯肩而過

把第二站設在元江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元江有個5000多年曆史的古巖畫——它克巖畫。它克巖畫和雲南的麻栗坡巖畫相比,時間上更古老,內容和形式上更質樸。

逆旅——雲南行之四

歷經五千餘年的風雨洗刷依舊如新的它克巖畫

也有彝族學者認為元江古巖畫就是彝文的初始,類似於甲骨文和漢字的關係。當然,這種推論也無可厚非,因為所的古文字大多是從象形開始的,文字的符號化是文字為日益廣泛的傳播需要而不斷抽象而成的,所以字母文字已經完全脫離了文字本初的樣子,類似於如今電腦的編碼,字母文字的優點是信息容量很大且準確。

逆旅——雲南行之四

它克巖畫的文化符號

古漢語很簡潔,但就佶屈難懂,而且極易引發歧義,所以中國的古代經典被歷代註釋家們不斷“開發”後,已經面目全非了,諸如《易經》《道德經》《論語》《春秋》等,被無限拔高且神秘化,層層拔高的後果是讓人望而卻步。其實真正的作者是什麼樣子或真正的思想脈絡都無從辯識了,成了一大鍋玄而又玄的中華經典雜碎湯。

扯遠了,回到元江。

深夜到達元江,投宿的旅店老闆是個土生土長的哈尼族漢子。身子佝僂、頭髮蓬亂,膚黑消瘦,但人挺好。恰好對青龍場鎮的它克村很熟,他告訴我們,就今天,它克村封閉不在對遊客開放了。

我重重地嘆了口氣。看了一眼黑洞洞的縣城街道,晚飯只好用隨車帶的自熱飯來湊合了。

躺在床上,我閉著眼盤算了下,如果直接去西雙,四五個小時也就到了。但原本計劃的普者黑、哈尼梯田都已經錯過了,現當下它克村也去不了了,還有哪個被遺漏的點可補充呢?

普洱!

於是我打開手機地圖搜了一下線路。一下子就被一個熟悉的名字絆住了——那柯里!

對,那柯里絕對值得一去,它是茶馬古道的起點,普洱的茶就是在那柯里由馬幫們整備裝載,在馬鍋頭的帶領下走出雲南,走向西藏和北京各地的。

逆旅——雲南行之四

充滿濃郁馬幫文化風情的那柯里小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