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一直以來,很多不熟悉庵埠的人會認為,庵埠就是一個土豪遍地的印刷工業重鎮,或者涼果蜜餞小零食的代名詞。


一遇到庵埠人就會問,呂蓋庵埠人哈,聽擔每個庵埠人家內都開廠吼。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其實,早在現代工商業發展這麼優秀之前,庵埠,也就是古龍溪都,就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潮汕大地上的一個大鎮。


庵埠庵埠,庵畔有埠。在當年,作為總領七關口的庵埠總海關,由於水路和航運方便,濱海貿易發達,有志書稱“庵埠集百貨之舟,如蜂屯蟻聚”。


自明清時期,庵埠就已經是一片富庶之地。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當然,庵埠不只有土豪,還有打土豪的。不管是古代還是近現代,都出現過許多名人先賢。


明清時期科甲蟬聯,俊彥疊出。據有關資料統計, 自南宋至清代,考中進士者共20名,獲得舉人、貢生者更多。近現代,許多仁人志士、革命先賢、海外華僑藝術專家,都有輝煌的功績。


這些人都被載入我們的史冊,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當年那些學界大V,那些刻在牌坊上面的庵埠人們。

四進士坊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四進士坊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四進士坊

此坊初建於1517年,屹立在牌坊街四進士亭巷口的四進士坊,又稱頭亭坊。上坊鐫“正德丁丑科”,匾額右鐫“為翰林院修撰蕭與成,陝西道御史蘇信,河南道御史陳大器,行人司正薛侃立。”左鐫“潮州知府丘其仁,通判黃洪、範惟恭,推官秦撰建”。為四位秉性高潔、政績卓越的進士所建。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薛侃

四進士坊中的行人司正薛侃,字尚謙,號中離先生,揭陽龍溪(今潮安庵埠)薛隴人,正德十二年(1486-1545)成進士,世宗嘉靖登位,授侃行人司(掌朝覲聘問)行人。


薛侃他非常孝順,在他母親逝世丁憂期間,獨自在梅林湖西的虎肚地建立茅舍,開設中離書院。去過白雲岩爬山的朋友,還可以在進白雲岩那條路的右側看到中離洞的痕跡。


後來,薛中離又在金石鎮塔下村開設宗山書院,他非常崇拜他的老師王陽明,甚至進士及第卻不願為官,只願在山裡一心一意鑽研老師的學問。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中離先生在十六世紀可以稱得上潮州易中天,他公開批評朱熹理學,一時之間潮州的學風大變。後來,四省(浙贛閩粵)的迷弟門徒也聞風而來,潮州唯一的狀元林大欽當年就是在這裡接受啟蒙教育。


在他居鄉期間,很注重理學“知行合一”的實踐,多致力於故鄉的興利除弊。立規矩,興教育,修路造橋,捐田地。


薛中離對於潮州人民的貢獻極大,最為後人所記住的,就是曾經發動民眾集資,開闢了十里長的人工河道,使“農者利灌,商者利販,居者利運,行者利舟楫” ,民稱為“中離溪”。

三世尚書坊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三世尚書坊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三世尚書坊

此坊落成於崇禎四年後,位於分司巷口,是“為贈太常卿林瓚,子林喬慣及孫戶部侍郎贈尚書林熙春建”。坊額八字均尺半見方,遒逸絕倫,含蘇軾、黃庭堅、米芾之能,為全城額坊字最佳,相傳為吳殿邦所書。


林熙春終年80歲,皇帝追念他的功績追贈其父、祖父為尚書封號,合林熙春為“三世尚書”並立牌坊表彰。坊的南額鐫有“四朝大老”那是因林熙春輔萬曆,泰昌,天啟和崇禎四朝皇帝,故為“四朝”,“大老”是對他資深望重的大官稱呼,亦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林熙春

字志和,號仰晉,海陽龍溪(今潮安庵埠)寶隴村人,明萬曆十年(1582年)中進士。


林熙春剛正不阿,在朝中做官期間,由於經綸直諫,讓皇帝公正對待諫官,請求無效反而被貶,便告病還鄉。


二十四年後被新任皇帝重新召回朝中重用。在京任職期間,林熙春不顧個人安危,進城宣揚朝廷威德,平定兵變。


後來因為太監魏忠賢當權,他不願與之同流合汙,再次辭官回鄉。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林熙春回鄉的時候為潮州做了大大小小很多工程,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基建狂魔。


他在潮州爭鹽稅、減裡役、倡建鳳凰臺、三元塔、倡浚三利溪、修文廟。


在龍溪都倡建許隴堤橋、建文昌閣、創龍溪會館,向官府爭取減輕差役,不遺餘力為地方興辦許多公益事業。

戊辰八賢坊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盛世元凱·戊辰八賢坊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盛世元凱·戊辰八賢坊

此坊初建於明崇禎初年,位於廣源街口,“盛世元凱坊”又稱“戊辰八賢坊”,是“為崇禎戊辰進士同榜八人辜朝薦、郭之奇、黃奇遇、宋兆禴、李士淳、梁應龍、楊任斯、陳所獻建”崇禎戊辰為明崇禎元年(1628年),他們就是被潮人尊稱的“後八賢”。


“盛世元凱”,指國家興盛之時,善和之士。《左傳.文》謂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稱為八元;高陽氏有才子八人,稱為八愷。後人稱皇帝輔佐大臣作“元凱”,坊額八賢為賢君盛世之“元凱”,同榜八進士為德才兼備的人才。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陳所獻,明海陽龍溪(今潮安庵埠)文裡村西疇美人,原籍普寧,字君賡。天啟元年(1621)舉人,崇禎元年(1628)進士。


任保定府推官,斷案謹慎,疑案多昭雪。


做官期間儉約如寒士,公務之暇把讀史書當成娛樂方式。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當時有一當權宦官路過保定,府衙各官都爭相奉承,只有陳所獻不不以為然。宦官很是憤懣,後來聽說他為官清廉正直,也就改變了態度。


不久,陳所獻以其德行被選入朝,在部裡的科中任職,後病卒,年僅48。

七俊坊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七俊坊

初建於明嘉靖年間,位於東門街古井西側,是“為嘉靖甲辰科進士林光祖、章熙、黃國卿、郭維藩、陳昌言、蘇志仁、成子學建”。


嘉靖甲辰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俊”者,才智出眾之謂。“坊”是為緬懷錶彰七位明代才智出眾的進士而立。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郭維藩,明揭陽龍溪(今潮安庵埠)溜龍村人,字價夫,號兩川。嘉靖十九年(1540)中舉人,二十三年進士。


自古忠孝兩難全,他因為母親年老不方便照顧,請皇帝恩准補任江西袁州府教授。


後來入朝任國子博士,升督理淮關鈔關板閘南京戶部分司主事、戶部郎中。又調任浙江臨安知府。


到底還是割捨不斷的親情,不久辭官告歸養母,從此不仕。


在家時正值流寇群起劫掠,他帶領鄉民築村寨防禦,村民得以保全。

榜眼·秋臺坊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榜眼·秋臺坊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榜眼·秋臺坊

此坊初建於明代,位於傢伙巷口,是“為尚書王大寶建”的。


“秋臺”的秋,主肅殺,古因與律令刑獄有關之事,如指司法、監察官員及官署為“秋憲”。“臺”,古代中央政府的官署。王大寶曾監登聞鼓院,該院古時是收受老百姓向皇帝控訴官員奏稟的司法刑事機構、刑事長官專稱秋官,故坊匾題為“秋臺”。


坊的南坊鐫“榜眼”二字,“榜眼”,王大寶考中第二名、故坊匾寫上“榜眼”。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王大寶,字元龜,宋海陽(今潮安縣歸湖湯頭)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廷試進士第二,是宋代嶺南唯一的榜眼。

他做事光明磊落,不畏權貴、剛直敢言秉公辦事。

朝中奸佞都視他為老虎,所以稱他為“王老虎”,可他對老百姓的疾苦關懷備至。

在庵埠仙溪管理區,王姓來源有三,其中一支就是南宋初年海陽縣龜湖(今歸湖鎮)王大寶之侄、王繁衍之後。

仙溪有座王氏大宗祠,祠堂後面有王繁衍墓,是王大寶之侄、王大鼎之子的墓,俗稱“老虎祠”。

關於潮州牌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史書上的寥寥幾筆,就是一個人跌宕起伏的一生。


自古以來,潮汕地區的根系文化和宗族意識就非常濃厚,很多潮州人不管在外面做多大的官,有多大的成就,都心繫家鄉,告老還鄉之後也不忘為潮州人民做貢獻。


關於這些名人先賢,短短的幾段話很難去說盡,而他們的一生對於潮州人民都哪些重要的影響,且看下期。


參考文獻

[1]楊啟獻.庵埠志[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0:4-8.

[2]周修東.“潮州九正口”與潮州新關開關時間考辨——就《潮海開關史事考略》商榷一二[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32(02):32-38+94.

[3]周修東.庵埠設關至汕頭開埠期間的海關機構沿革[J].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15,36(05):64-70

[4]陳賢武.潮人文化叢書·潮州古代名賢[M].潮州,2017:21-59.

[5]肖嶽山.發現城市之美·潮州[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7:224-25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