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软文化」略论学校"软文化"形成条件及其魅力

摘要:学校"软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学校历史文化的积淀、师生对文化需求、学校周边环境决定着"软文化"的形成。学校"软文化"可以和谐师生关系、可以铸就一个热情奉献的教师群体、可以使家庭关系得以和睦。完善学校"软文化"要做到创设开放的"软文化"环境、构筑向上的"软文化"机制、蓄积与时俱进的"软文化"实力。

关键词:软文化 历史积淀 师生认同 健康向上

学校"软文化"就是隐藏在学校表层文化背后的、被全体成员认同遵循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的总和,是一所学校的综合个性的体现。一所学校的"软文化"直接关乎到学校的发展和学校竞争力的提升,它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风向标。学校"软文化" 历来就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校长苦心思考的一件大事,打造好学校积极向上的"软文化",对学校的发展以及学校的竞争力大有益处。

「学校软文化」略论学校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一、学校"软文化"形成的条件

学校"软文化"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学校的校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学校"软文化"的形成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它形成的条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决定"软文化"的形成。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校风,源于历任校长和学校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形成思想,这一思想脉络需要传承,需要顺接。我校建于1956年,在长达近60年的发展过程中,历任校长将勤俭办校、艰苦创业、服务山区、劝勉升学作为学校工作的定位,形成了一个朴实、务实、求是的软文化环境,代代传承,从不断线。建学初期,学校有一批求真敬业的教师队伍,他们秉承办好山区教育,让山区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的宗旨,率领学生整治校园环境,修补学校围墙,改变校园脏乱环境。老师们凭着一颗质朴的心,打造出学校独有的学生爱学、教师爱教的学校文化,"文革"前两年,学校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升入邢台一中,引起了社会的反响。恢复高考之后,作为山区一所普通高中,学校教师依然延续着前辈们的从教传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学校和学生,从七九年到九0年高考升学率不断攀升。到了上世纪末,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改为初中,靠着学校传统文化的引领,学校历年中考升学率令人瞩目。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多年形成的"软文化"密不可分。学校"德育展室"展出了历年校友成长的足迹,他们分布于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岗位上创业立功,学生每每参观之后,无不为自己作为学校一名学生而自豪,勉励自己发奋读书,为母校争光。

第二、学校师生共有的文化需求决定着"软文化"的形成。一所学校校风的形成,是历代师生共同的教育追求经过多年的淬炼、演化而成。教师的需求是什么?教师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够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希望自己有成就感,希望能够受到社会的尊重。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教师便毅然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倾注到学生身上的意愿。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学生希望通过读书学习升上高一级学校,以求终身发展。于是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发奋读书、勇于拼搏的学风。我校师生坚守建校以来的传统,教师在岗位上倾情奉献,学生奋力拼搏。去年我校有四十间D级危房被拆除,面对垃圾遍地,狼藉一片的校园,全体师生义无返顾地传承了学校的关荣传统,学校领导从没安排过一个教师或学生去参加劳动,而老师们却主动地放弃星期天、牺牲节假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参加劳动,他们从自己家开来拖拉机,拿来镐头铁钎,整治校园环境。两个月下来,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师生们生活在一个宜人的校园中,享受着美好环境带来的愉悦。其实,师生这种奉献精神源自于他们共有的文化需求,源于学校的文化传统。

第三、学校周边环境影响着"软文化"的形成。学校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学校与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校"软文化"受着学校周边环境的干扰。一方面学校周边健康文化对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社会上的"大众文化"直接干扰着学校文化。因此,学校对周边文化的吸收与排斥、过滤与检索是至为重要的问题。册井中学地处沙河市西南重镇册井村,这里有着绵长的历史文化,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文化名人,他们的成长都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村民历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他们把学校当成子弟们跳出农门,走出大山的桥梁,关心教育比关心自己的责任田更重要。在这种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出现了许许多多捐资助教的典型,其中不乏有个体企业老板、在外工作的知名人士。社会如此关心教育,学校教师也会自然地去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二、学校"软文化"的魅力所在

学校"软文化"虽是一种隐性文化,但它直接关乎到学校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以及教师个体的家庭关系,它有着不可估量的魅力。


「学校软文化」略论学校

师生关系 图片来自于网络

首先,学校"软文化"可以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各种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决定着学校整体工作的运行,诸如有的学校教师打骂学生,学生想法设法对付老师,其中的原因与学校多年形成校风有关,足见学校"软文化"的重要性。我校历来有师生关系和谐的传统,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师生之间在课余时间不时幽默几句话,开几句玩笑,显得十分和谐。此外,学校教师坚持家访以和谐师生关系,他们每年要走访自己所教班级的全部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两年来,学校教师利用春节期间走访了学校所有学生家庭,倾听了学生家长的建议,理清了学生管理的思路,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尊重。

其次,学校"软文化"可以铸就一个热情奉献的教师群体。健康的学校文化能提升教师的凝集力,会使教师明辨是非进而变得品德高尚,处处想着学校的发展,时时关注学校的变化,事事思考学校的前途和命运,教师与学校休戚相关,学校兴亡,人人有责,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学校的发展殚精竭虑。册井中学有一个年轻的教师群体,他们以学校的光荣为光荣,以学校的耻辱为羞愧,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热情奉献,发光发热。星期天学校花池边有老师剪花浇水的身影,晚上还能看到教师在涂墙抹地,老师的家属也积极参与其中,以此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再次,学校"软文化"可以使家庭关系得以和睦。好的校风令学校全体师生引以为荣,它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而且对和睦教师家庭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孔子文化是我校"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像矗立在学校教学楼前,师生进出校门都会受到孔老夫子的检阅。学校利用广播向师生传播孔子的儒家思想,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的文化思想在教师中得以熏染。两年来,在学校教师中出现了数个孝敬父母、夫妻和睦的典范,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三、学校"软文化"需要不断完善

一个学校的"软文化"的形成,需要经过数年的演化,它的固有格式一旦形成将展示着无以伦比的影响力。然而,学校"软文化"伴随着时代发展,也需要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为学校的竞争力助力。要促使学校"软文化"不断完善,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学校软文化」略论学校

校园 图片来自于网络

第一、创设开放的"软文化"环境。学校"软文化"是多年形成的文化,它具有本土性和固化性,这就决定了这种文化本身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倘不吸收其他学校的文化,势必导致影响学校整体工作的进程。因此建立一种具有本校特色,广泛吸收他校文化的开放式的环境就显得愈加必要。前几天,在进修学校举办的校长培训班上,石家庄正定县南楼中学校长吴文龙的讲座,为我们创建学校软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南楼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以班级阳光体育为主阵地,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为目标,可以使学生轻松学习,快乐成长,塑造阳光心态,书写快乐人生,可以提高师生的凝聚力,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这种开放的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模式,无疑是一种开放的学校"软文化"环境,是大家值得学习的典范。

第二、构筑向上的"软文化"机制。有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师生成长,是学校"软文化"的主要表征。学校"软文化"不是松散的自由文化,它受相应的规章约束,受伦理道德的制约,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这种"软文化"的建设,需要学校在《教师职业道德》《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框架下进行。学校可以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师生的行为,使其行为与学校一贯的校风相吻合。当然,人性化的管理和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制度,正是对学校"软文化"的很好阐释。我们在构建向上的"软文化"机制的同时,要坚决制止哪些有损于学校荣誉,不利于学校发展的"俗文化",要屏蔽社会上所谓的"酒文化""烟文化""网文化""麻将文化""时髦文化"等,要将哪些不良文化堵在学校大门之外。当然,这些机制的建立靠的是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学校全体成员的齐抓共管,否则便会落空。

第三、蓄积与时俱进的"软文化"实力。学校"软文化"代表着学校的实力,它无时不露,无时不显,学校的一草一木,师生的一举一动都是学校"软文化"的流露。师生间的沟通,学校与社会间的交往,无不打上学校"软文化"的烙印。为此,构建一个良好向上的学校"软文化"环境,是每一所学校的当务之急。为提高我校与时俱进的"软文化"实力,学校领导一班人认真谋划,走出校门,听专家讲座,吸收外地经验。先从课堂教学入手,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继而抓教师的专业发展,先后开展教师文化考试、教师书法大赛、教师乒乓球篮球比赛等,实现以活动凝人心;再抓学生日常行为:尊敬师长、见老师打招呼、宿舍文明、餐桌整洁、按时上课、争当优秀。此种做法,正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总之,学校"软文化"是学校发展中最根本的内容,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师生共同进步依托。构建一个健康向上的学校"软文化"环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对社会低俗文化的抵制。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软文化"就决定着学校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说构建彰显学校特色的"软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刍议大学校园"软文化"建设[J]

(2) 校园软文化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

(3) 教师教育:在硬制度与软文化中行进[J]

(4) "软文化"模式与水的教化意味——兼论中国传统教育的理想境界[J]

(5)张丽娟 《学校文化:——创造无与伦比的学校竞争力》[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