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写感恩日记?读奥普拉《我坚信》的启发

1

9岁被性侵、14岁未婚先孕、酗酒、嗑药、辍学、滥交男友......这是一个黑人女孩15岁之前所有的生活底色。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女孩太惨了、她的一生都完蛋了。可是她却5次登上福布斯名人榜,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亿万富翁。如今她是媒体大亨、作家、慈善家、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去年还获得了金球奖终身成就奖

我为什么要写感恩日记?读奥普拉《我坚信》的启发

奥普拉小时候

她就是奥普拉。

我想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

没有任何的靠山、没有任何的背景,她如何把一手渣牌打得如此精彩?

我可没有机会给她打电话、或者跟她面谈,于是我翻开了她自己写的书《我坚信》

2

读第一遍我觉得有些失望,这是一本类似回忆录的书,很少有关于具体怎么做的建议,更多的是沟通、接纳、坚强、活在当下、爱.....这类所有成功人士都会讲的论述。

我当然知道沟通、接纳、坚强、活在当下、爱很重要,可我更想知道:在她成功之前,在15岁到35岁,由最底层向上跃迁的初始阶段,她做了些什么?于是我读了第二遍,发现她每天都会做两件事情。

我为什么要写感恩日记?读奥普拉《我坚信》的启发

20几岁的奥普拉

一、读书。

她把自己人生的转折点,归功于读书。她说:我无法想象,如果失去了阅读这一根本的工具,我会是什么样。我肯定不会在16岁得到第一份工作——在电台播音。

的确是读书改变了她的命运。15岁来到父亲身边,父亲把她送进了学校,还给她制定了严苛的读书计划:每天必须读书、必须背20个单词,背不过不准吃饭,每周必须写读书报告。疯狂的读书,让奥普拉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也让她在学校的演讲比赛脱颖而出,种下了她脱口秀女王的种子。

很多人都有阅读的习惯,可为什么奥普拉能通过阅读实现人生的逆袭;而大多数人,读了只是读了,工作和生活都没有任何变化?

我看到奥普拉的阅读,有两点特殊之处:终身阅读和持续输出。

我为什么要写感恩日记?读奥普拉《我坚信》的启发

终身阅读:即使奥普拉现在已经60岁了,她仍然每天晚上阅读。

她说:“我每天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阅读时间做准备。我爱极了活在另一个人的思绪中,我为自己与在纸面上栩栩如生的那些人建立的联系而惊奇,不管他们的处境与我的有多么不同。我不仅认识了这些人,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洞见、信息、知识、启迪、力量——所有这些,与其他的,都能从一本好书里读到”。

我们很多人做到了阅读,但恐怕都是阶段性的,心血来潮读几本,不想读了一个月也拿不起一本书。一年下来,奥普拉读了365天,我们可能只读了30天,10倍的差距;十年下来,100倍的差距;50年下来,500倍的差距

我为什么要写感恩日记?读奥普拉《我坚信》的启发

关于阅读的论述,还有一点让我深有感触。

她这样说:“读书对我而言曾是逃离现实的方式。现在我把读一本好书看成神圣的放松,或者一个机会去我所选择的任何地方。”读书也曾是我逃离现实的方式。

初中和高中在住在父母身边的时候,是我阅读量最大的阶段。生在一个争吵的家庭,读书真的能让人短时间逃离现实,进入书中的世界。我特意把这一点摘出来,是特别想分享给周末课堂的孩子们。李老师强调让父母先改变,我发现有的孩子就心安理得的玩手机、玩游戏,等待或者说逼迫父母改变。

曾经有一个14岁孩子,在周末课堂公众号写了一篇文章说,他玩手机是希望父母能多陪伴他。

希望父母多陪陪你,你非得玩手机吗?

你可以读书呀!

扪心自问,你所有玩手机的时候,都是希望父母陪伴的动机吗?

没有一丁点的贪玩和不自律?恐怕不是。

你想过父母为什么没戳穿你吗?

当你下次再想玩手机的时候,想想,你是要高级的放松还是低级的消遣?

想想你是真的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还是拿这个当幌子?

奥普拉的聪明,在于她从不拿自己的前途命运和任何人赌气,包括父母。

我为什么要写感恩日记?读奥普拉《我坚信》的启发

持续输出:

奥普拉的父亲给她制定的读书计划里,有每周写读书报告这一项硬性的要求。这是被很多人疏忽的细节。为什么很多人读了万卷书,写也写不出,说也说不出,读多少书,好像这个人都没有什么变化。因为忽视了输出的练习。无论是16岁写读书报告,还是17岁在学校演讲,还是功成名就后写书,都是在输出。

如果阅读的重要性是100分,那输出的重要性至少是200分。输出的能力就是一种学习力。把你读到的内容,理解、提炼、加工成自己的观点并表达出来(无论是说、写、画),进而去实践。这才形成了阅读的闭环,也就是学而时习之,简称学习。

这种输出太太太重要了!

我发现很多人,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课程、听了很多讲座,没有任何变化,这都是缺了输出这一步。哪怕你读了书,跟你身边的人聊聊,说说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三点,都是输出!

如果你也因此而苦恼,先从写心得体会开始,从100个字开始,先从3个观点开始,慢慢练习、提高自己的输出能力。(其实,这段是写给于先生看的)

我为什么要写感恩日记?读奥普拉《我坚信》的启发

3

奥普拉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写感恩日记。我看到她的日记里会为和朋友打电话而感恩、为天气凉爽而感恩、会为吃到了好吃的水果而感恩。她感恩朋友、感恩工作、感恩美好甚至大自然。

我这几年也一直在练习感恩,看到奥普拉的感恩,我看到了我感恩的功利!我经常感恩我的朋友、同事、合作伙伴,我却很少感恩我的家人!我对家人表达的感恩和爱太少了!

最近在周末课堂,我看到了很多人和我一样,尤其是孩子们。

李老师让父母先改变,有的孩子就像抓了父母的把柄一样,仇视敌对父母。周末课堂每堂课都在强调感恩,不是只说给家长听的,也是说给孩子们听的。感恩不分年龄,不是18岁以后才开始感恩,从15岁、10岁甚至5岁就应该懂得感恩。很多人却把对父母的感恩丢了。

奥普拉14岁之前不知道父亲长什么样子,母亲无数次的抛弃她,与奥普拉的父母相比,我们的父母简直就是在世活菩萨了!

我为什么要写感恩日记?读奥普拉《我坚信》的启发

我们在抱怨,抱怨父母不改变,父母三四十岁了,重新开始和自己几十年的习惯抗争,至少他们在努力。我们因为他们一两次的反复,就给父母下定论、贴标签:她们不会改变的!这是不是一种苛责?

我们抱怨我们的原生家庭不好,大家都学过历史,试着去想象过70后、80后父母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子吗?父母的原生家庭比你的糟糕的多!

周末课堂的每个孩子们,都很喜欢李老师,都很爱李老师,因为李老师懂孩子、理解孩子。

但是我想问问孩子们,

是谁带你们认识了李老师?

是谁带你们来到了周末课堂,让你认识了这样一位懂你、理解你的好老师?

是父母,是不是对这样的父母应该感恩?

为什么奥普拉能做到对大自然感恩?

一定是对家人、对她的所有关系都充分感恩之后的延伸。当前我感觉我的的感恩,是空心的。我想我该重拾对家人的感恩和爱,才有根基扩展我的感恩。

我为什么要写感恩日记?读奥普拉《我坚信》的启发

其实这篇关于《我坚信》的阅读笔记,是一篇非常功利的文章,是带着强烈目的性的阅读。因为很多人像我一样:我就想知道你怎么能成功,你怎么做的,你就告诉我要怎么做!

但其实,关于阅读和感恩并不是奥普拉最想告诉我们的,阅读和感恩在整本书里只有不到5页的内容。

她真正想说的、真正促使她走向人生巅峰,是我们最不喜欢听、感觉没有什么实操标准的精神领域的内容,是关于“沟通、接纳、坚强、活在当下以及爱”的理解和实践。没有了这些精神层面的认知,作为行为的指导,读书+感恩,做的再好也是徒劳。

所以,有没有人想让我写写,奥普拉在《我坚信》这本书里,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想要的在评论区打666,超过66个人打666我就写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