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高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一般我们会认为某同学成绩好,要么聪明,要么就是能够坚持,有意志力,那么真相是什么?

另一方面,孩子成绩差,常见的一般无外乎以下几种原因:(1)、对于学习没有兴趣;(2)、对于学习没有动力;(兴趣只是动力的一个激发因子,和动力其实有本质的区别)(3)、学习不够努力,不够专注;(针对不想学的孩子)(4)、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针对想学但学不好的孩子)(5)、班上或者学校里没有好的学习氛围;(6)、孩子不够聪明,反应慢一些;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家庭方面的等等,以上所列出的是典型的原因,这六个方面,每一个都能拿出来作为一个大的研究课题,但我想说的是:是不是成绩好的孩子就不会出现以上的问题? 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说,成绩好的孩子也有可能出现上述问题,比如(5)和(6),也就是说,失败有可能有N种原因,但成功有可能原因很单一,也就是他/她“坚持”下来了,也就是常说的“意志力”强。 那么成绩高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首先,相信大家都听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它最早是爱因斯坦说的,原话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著:《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第144页),那么学习兴趣从何而来?动力又如何产生和持续?爱因斯坦说出了大致的情况,但是兴趣也算是一个心理词汇,对于其中的机理爱因斯坦却没有讲,那么针对学习任何一个知识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的原因,有可能是从以下步骤顺序开始的: 1、对于“某知识点”——产生“好奇心”; 2、“好奇心”来自于:(1)、求胜心,(2)、对未知的探索; 3、“好奇心”——产生了“求知欲”; 4、“求知欲”——驱使其产生了“行动”; 5、“行动”——最终产生了“愉悦感”; 6、“愉悦感”——反作用于“好奇心”,使其加强; 以上6步产生了“学习兴趣”;如果仅仅这6步就可以产生兴趣,然后兴趣转变成动力,动力只要持续,并且方法适当,再花上时间,一位高分考生就出现了,其实问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还需要以下几步的扩充和加强: 7、对于4中的“行动”,扩展来讲,可以借鉴质量管理学里面的“

PDCA”即质量环或者叫做戴明环,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也就是说形成一个闭环,一个回路;

8、对于5中提到的“愉悦感”,对应心理学词汇“涌流”(flow),“这种绝妙的时刻通常发生在努力完成一些艰难而有价值的事情、身心都达到极限时。因此,最佳体验是我们创走快乐的东西”——奇克森特米哈伊。类似于跑步越久越会爱上跑步,有可能是人在运动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人处于应激状态,肾上腺素神经释放递质,分泌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等的原因;

9、另外,要对以上产生的“兴趣”做适时的升级,没有经过升级,持续度会很低,对于2中“好奇心”的来源就不是单纯的那两点,和未来的憧憬、追求要适时的结合起来;

10、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其实这些步骤或者说机理里面最关键的反倒不是常听到的“坚持”,因为,单纯的坚持是会消耗自己的能量,有时甚至会起到反作用,这里的关键点是“反馈”、“升级”这些词汇。

本文试图从心理机制去探索成绩高的真相,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就是说只有我们真正了解了做好一件事的机理之后,在实践中有针对性的去指导孩子或者孩子自己领悟,学习才会有效果,甚至会事半功倍,成绩提高指日可待。


成绩高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