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去遼寧旅遊,環渤海不可不去的一個地方就是盤錦,盤錦大米不僅享譽全國,更是國家級地標產品。盤錦水稻種植有百年悠久歷史,特別是解放後的大規模墾荒造田,國營農場的開發建設,為盤錦成為著名的商品糧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其中上世紀六十年代轟轟烈烈的知青下鄉運動,僅盤錦這片土地上就安置了大約十五萬來自瀋陽、大連、鞍山等城市的知識青年,正是他們在這塊土地上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熱血,歲月無痕,如今在盤錦趙圈河農場知青總部,依然保留著那個年代的時代印記,我在知青博物館見證了那個激情燃燒歲月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遼河的水,清悠悠,嘩啦啦地從我家門前流,兩岸稻花香,一路風光秀,鋼城花爭豔,油城起高樓,夜裡電站撒珍珠,好像群星水中游……

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馬太萱的一首《遼河水從我家門前流》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在當年流行音樂尚未成為音樂主流的背景下,這首最終通過全國展播評選出來的歌曲不但被當時的青年們唱響全國,歌唱演員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那時候我還是個十幾歲的中學生,家裡也住著一批一批的知識青年,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首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但卻在我的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記。

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環渤海“樂遊遼寧”活動的第四天,從紅海灘驅車前往盤錦市大窪縣趙圈河葦場知青總部。車窗外是無邊無際的綠色,一直延伸到海天交接的地平線,在遼河口保護區的腹地行走,蒹葭蒼蒼,葦海茫茫,八月,正是稻穀楊花的時節,滿眼紅綠相間的坦途,紅草灘,綠稻田,所謂的遼遠和擴大,在這裡一覽無餘。

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國營趙圈河葦場——知青總部,偌大的一個場院,竟然全部是以中國知青文化為背景、以盤錦知青生活為主旋律的一處見證歷史歲月的所在。

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目光落在塵土一樣老舊的建築上,心情起了變化,作為五十年多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的見證,這裡原汁原味保留下那個年代的歲月特徵,當年的院落,當年的場房,當年的大食堂,連院裡存放著的敞篷大解放牌汽車、東方紅拖拉機和各種農具也明顯帶著歲月的烙印,這些都不是道具,而是實實在在的實物,是那個年代的生命遺存,院牆上當年的標語清晰可見,讀來依舊令人熱血沸騰。

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五十年前,成千上萬的知識青年,手捧紅寶書,身穿綠軍裝,懷著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熱情和憧憬,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我沒有這種火紅年代的經歷,但置身其中,一種火光熄滅的失落感在卻心頭掠過。人在特殊的年代,承擔了特殊的使命,這種使命是歷史的驕傲,還是歷史的傷痛?我這樣的一個匆匆過客,偶然地走過,能體會到怎樣的人生感受?有時候,語言顯得如此孤獨,在一大段歲月面前,冷靜的像個旁觀者,竟然有無法言說的孤獨和平靜。

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場院中間是一排當年的知青宿舍,很長很長的走廊上寫滿了語錄和標語,按照當年的連、排、班編制,極具民俗特色的大通鋪、藍印花被褥,藤編行李箱等等,無一不顯示一種懷舊的情緒。知青大食堂,還保留著原來的大鐵鍋,客人喝水的杯具依然是用當年綠色的搪瓷茶缸,牆上掛滿了軍用挎包等,最驚喜的是飯桌上的大鐵鍋燉魚,豬肉燉粉條子都是知青食堂的特色,還有一道特別的食物,用鹼蓬草做餡兒的包子。

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在知青歲月博物館,面對玻璃展櫃裡那個時代的物品 思緒再次回到三十年前,不知為什麼,那首早已消失在我腦海中的遼河水歌曲再一次順其自然地從心底流淌出來:遼河水,清悠悠,嘩啦啦從我家門前流……

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遼河發源於河北省平泉縣七老圖山脈,在流經河北、內蒙古、吉林、遼寧四省後,它的行程已經超過1345公里,最後在盤錦雙臺子河附近注入渤海。歷史上的遼河口並不像今天這樣魚肥蟹壯、鷗鷺翔集,稻花飄香,由於連年水患頻發,遼河在入海前狂流亂注,泥沙俱下,滄海橫流,灘塗遍地、滿目蒼涼,剖地淘沙的遼河三角洲,潮漲灘漫,潮退成泥,溝塘遍地,野獸出沒,是有名的“南大荒”。

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的1968年,在不到九年的時間裡,來自大連、撫順、瀋陽、鞍山、營口的近十五萬知識青年放下課本,走出課堂,投身到轟轟烈烈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運動中,盤錦成為接收知青的大本營,他們在滿目瘡痍的遼河口度過了一段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

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知青三件寶,水靴,鐵耙、破棉襖,在冰冷泥濘的灘塗上,這些從城裡來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知青們天當被,地當床,百里荒灘擺戰場,風餐露宿,把青春和夢想留在盤錦,留在大窪趙圈河——這個充滿傳奇的地方。

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知情的生活是艱苦卓絕的,他們插秧、修渠,除草、耙地,割稗草、交公糧,抗洪水修堤壩,喝有蟲的水,吃半飽的飯,苦過、累過,歡笑過,在單調的農村生活中,他們即對未來充滿期待,也腳踏實地做著自己的貢獻,現實和幻想,激情和惆悵,粉飾著年輕的夢想。他們談情說愛,也撈魚摸蝦、偷著學抽菸喝酒打群架,夜裡也結伴去幾公里之外看露天電影,數著星星迴家。在葦塘和鹽鹼地上,他們熱情過、彷徨過,別無選擇過,困惑迷茫過,一代人的命運被那個火熱的時代席捲著,澎湃著。

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盤錦溼地為退海平原,地下無淡水,地上無飲水,甚至稻田裡的灌溉水都是從上游水庫放下來的庫水,因而知青時代這裡傳唱著一首反應飲水困難的歌曲:瀋陽瀋陽我的家,兒在盤錦真想媽,盤錦的水裡有小蟲,喝到肚裡直蹦噠。由此可見當年知青生活的艱苦和他們苦中作樂的青蔥歲月。

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結婚證、手風琴,自行車,鐮刀鋤頭電影機,在趙圈河葦場知青總部知青博物館,苦難蹉跎的父輩、墾荒種稻的父輩、苦中求樂的父輩、拋灑汗水的父輩,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器物無聲地訴說著那個年代的青春夢想。地上擺放的實物,牆上懸掛的標語,見證著當年的故事,也見證著知青們對這對歲月的牽掛和懷念。

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著名作家梁曉聲在他的《返程年代》中寫道:沒有人可以選擇年代,正如沒有種子選擇土地和季節,然而,青年之所以成為青年,乃因終究擁有青年的資本——即使它是唯一的資本,於是便也本能地擁抱希望。

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如今的盤錦溼地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全球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溼地資源,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這裡成為遼河地區旅遊的黃金地段。舉世罕見的紅海灘和世界最大的蘆葦蕩,盤錦大米,稻田河蟹和陽澄湖大閘蟹堪有一比,全球最大的紅海灘風景區吸引著無數遊客觀瞻,紅灘奇觀,鷗鷺翔集,這裡成為真正的魚米之鄉。

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離開知青總部的時候,天空下起雨來,秋雨綿綿,不緊不慢,似乎在表達一種情緒,一種難以捉摸的情緒。天地之間,因為這場淅淅瀝瀝的秋雨,天空和大地,彷彿正在演奏一曲立體的交響……

在盤錦國營知青總部,見證知青青蔥歲月,欣賞遼河自然風光


關於作者:清水無魚hh,光影無彼岸,心中有風景。如果你也喜歡旅遊,就讓自己有一個隨時出發的遠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