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客戶為中心,突破小我---學《道德經》提升管理水平


第三十八課 不 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以客戶為中心,突破小我---學《道德經》提升管理水平


《道德經》在本課講的四自:就是自認為不錯,自以為是,自作主張,自命不凡。這四自是人道的核心,是以我為中心而展現出的不同表現形式,是私心慾望的代名詞。一個人一旦形成了以我為中心的意識,不論說話還是做事情,都會以四自的方式表現出來。

有自知之明的人,特別看重批評和自我批評,這樣才容易發現和認清自己的問題,從而達到改正錯誤的目的,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昇華自己的人格。

有人說,自己沒有以我為中心的表現。在家庭裡,以孩子和丈夫為中心;在工作中以領導為中心;與朋友交往,都是滿足人家的需求。這些表現看似不是以我為中心,實際還是以我為中心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小我的延伸,把自己擴大到了家庭、單位、朋友,這比完全以我為中心確實是進步了,也是私心慾望減少的表現。

如果想徹底甩掉自私自利的想法,就要有個客觀公正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道德經》,言行以《道德經》為標準、為中心,就可以完全避免以自我為中心的主觀做法,這才是真正的無我無私。

在現實中,誰做得好,誰就發展的好,對家庭、單位、國家都是這樣。我們看看國內的科技巨頭華為公司的管理理念吧,他們的一些做法,就是為了避免以我為中心。

華為不會強迫員工認同公司核心價值觀,而是積極的引導。任正非說,不論是管理層,還是基層員工,如果一個人能堅持以客戶為中心,那也就意味著,他會放棄以自我為中心、放棄以技術為中心、放棄以短期利益為中心、放棄以領導為中心。華為非常反對任何人唯上是從,也反對任何人自以為是,因為這兩種心態全都沒有做到以客戶為中心。在華為,內部溝通討論問題時,都是在談如何做才能幫助客戶實現價值最大化,長期下來,就會形成“利他才能利己”的思維模式和行為。

這種管理理念,目的是為了減少個人私慾,提倡利他精神,是一種合乎《道德經》思想的管理模式,企業發展的好,個人必然會在這種環境中得到發展和昇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