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客户为中心,突破小我---学《道德经》提升管理水平


第三十八课 不 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以客户为中心,突破小我---学《道德经》提升管理水平


《道德经》在本课讲的四自:就是自认为不错,自以为是,自作主张,自命不凡。这四自是人道的核心,是以我为中心而展现出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私心欲望的代名词。一个人一旦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论说话还是做事情,都会以四自的方式表现出来。

有自知之明的人,特别看重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样才容易发现和认清自己的问题,从而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升华自己的人格。

有人说,自己没有以我为中心的表现。在家庭里,以孩子和丈夫为中心;在工作中以领导为中心;与朋友交往,都是满足人家的需求。这些表现看似不是以我为中心,实际还是以我为中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小我的延伸,把自己扩大到了家庭、单位、朋友,这比完全以我为中心确实是进步了,也是私心欲望减少的表现。

如果想彻底甩掉自私自利的想法,就要有个客观公正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道德经》,言行以《道德经》为标准、为中心,就可以完全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做法,这才是真正的无我无私。

在现实中,谁做得好,谁就发展的好,对家庭、单位、国家都是这样。我们看看国内的科技巨头华为公司的管理理念吧,他们的一些做法,就是为了避免以我为中心。

华为不会强迫员工认同公司核心价值观,而是积极的引导。任正非说,不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员工,如果一个人能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那也就意味着,他会放弃以自我为中心、放弃以技术为中心、放弃以短期利益为中心、放弃以领导为中心。华为非常反对任何人唯上是从,也反对任何人自以为是,因为这两种心态全都没有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在华为,内部沟通讨论问题时,都是在谈如何做才能帮助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长期下来,就会形成“利他才能利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

这种管理理念,目的是为了减少个人私欲,提倡利他精神,是一种合乎《道德经》思想的管理模式,企业发展的好,个人必然会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发展和升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