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無接觸配送…“買買買”的全新打開方式

“買買買”的全新打開方式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馮其予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宅家做飯”成常態,“零接觸模式”受歡迎。在防控疫情的同時,如何滿足新的消費需求,適應新的消費模式?讓我們來看看,“買買買”被賦予的全新打開方式。

線上自選+無接觸配送

為了控制疫情傳播,“零接觸”成了人與人之間一種健康的相處模式。“宅生活”催熱“雲消費”,同時帶動了無接觸式購物新模式。

無火鍋不重慶。2月初,“宅家”的重慶人得到好消息,重慶零接觸火鍋外賣點餐指南發佈,80家火鍋門店公佈了外賣電話。顧客點單隻需要通過電話預定、網上付款,火鍋就會通過“零接觸”快遞送上門。所謂“零接觸”快遞,就是快遞員將餐食在約定時間送到指定地點,同時顧客按約定取餐,雙方無需當面交接。

在“宅家”抗疫的日子裡,有朋友發出感慨,“我好想喝一杯喜茶”。如果你家附近的喜茶門店正好配有取茶櫃,那麼,喝一杯喜茶只需要3個步驟。“掃碼點單、手機通知、自助取茶”一系列操作完成後,顧客可以通過手機遠程一鍵開櫃取茶,全程無需接觸任何人。將製茶與取茶完全隔開,從小程序下單到取得產品,全程自助“零接觸”。

不只是喝茶,買菜也可以“零接觸”。在北京,京東7FRESH七鮮超市在北京通州BOBO自由城西門設置了5臺智能售賣櫃,方便居民在無接觸環境下購買蔬菜水果。顧客選定目標後用手機掃描櫃門屏幕上的二維碼,櫃門將自動打開。消費者拿走食材後,關閉櫃門即可自動結算。七鮮超市可以依據大數據系統,發現周邊居民對蔬菜水果的偏好,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求,同時智能售賣櫃的清潔消毒也會有專人負責。

“零接觸”技術“神器”無處不在。在深圳,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復工復產,如何解決員工用餐安全成為擺在企業面前的難題之一。“團體訂餐、集中配送、保溫櫃取餐”這一無接觸供餐模式很受歡迎。保障員工用餐安全從兩端發力:嚴格程序加技術“神器”。一端是供餐商家要嚴格記錄廚房員工和配餐員體溫數據,員工在分餐和配送過程中,全程佩戴口罩、手套、工作帽,嚴格執行分餐間、保溫箱及配送車輛消毒,並拍照發送給供餐群報備。另一端,寫字樓裡“冒出”的智能取餐櫃,可以實現“零接觸”取餐。智能取餐櫃採取30分鐘60℃恆溫消毒,確保有效滅活可能攜帶的病毒,同時員工手機通過一鍵取餐方式,減少與配送人員的接觸,降低了傳播病毒的可能性。

傳統零售+融合創新

疫情之下,當平時熱鬧的商業街安靜下來,“雲逛街”給實體零售企業帶來了希望,同時也豐富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體驗。

直播帶貨、線上首發、微信群分享、加大自營電商平臺活躍度,實體零售企業正在把熱鬧的商業街搬到互聯網上。正如微信朋友圈裡一位商場導購寫下的一段話,“我負責曬,您負責挑;合適了,私信找我,不合適,就當逛街了。一天又一天,我一直在。溫暖陪伴,不打烊”。商場、購物中心從未像現在這樣如此貼近消費者的生活。

在北京,你只要點開漢光百貨微信小程序,很容易就能找到直播大廳。點擊進入直播大廳,你會發現,平時逛商場碰到的導購,正在鏡頭前介紹2020年春季新品。“新品有折扣,參與直播可抽獎,還是挺划算的。”家住豐臺的王女士在一場鄂爾多斯品牌直播中還真選定了一件羊絨衫,線上支付,轉天快遞到家,“雲購物”輕鬆實現。

在深圳,“2020深圳線上購物節”啟動儀式在福田區天虹商場採取全程在線直播方式舉行。未來3個月,實體零售企業不僅可以靠自有品牌的APP、微信小程序開展線上銷售,同時也可以依託騰訊新零售等八大電商平臺開設的深圳產品專區,推出屬於深圳品牌的優惠專場。目前,首批已有20餘家協會和300餘家企業踴躍響應、參與購物節各板塊活動,商品覆蓋黃金珠寶、服裝服飾、消費電子、家裝傢俱、餐飲零售、海鮮美食等多個領域。通過“直播帶貨大比拼”“VR直播購”“宅家歡樂購”等活動,藉助網絡用無接觸購物方式,實體零售企業與消費者實現了“親密接觸”。

在上海,新世界城推出從3月6日至3月8日38小時直播“雲購物”活動。消費者可以選擇點擊觀看熱銷商品的導購直播,也可以跟著12位專業網紅主播雲遊新世界十大景點,跟著陶陶居大廚學燒菜,聆聽中醫大師線上春季保健講座等。來自上海市購物中心協會和上海市百貨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5日,上海277家購物中心和80家百貨企業,95%以上已經恢復營業。實體零售業在拓展線上渠道的同時,線下優勢正在得以慢慢恢復。

與此同時,加油站也在創新轉型,打破行業領域界限。疫情期間,中國石化易捷便利店在全國126個地市6000座加油站臨時增加了蔬菜銷售業務。

在給車加油的同時,消費者可以通過“易捷加油”APP網上下單購買標準化銷售的“蔬菜包”,再由店員直接配送上車,實現了“加油不下車、開票不進店、買菜不接觸”。中國石化加油站跨界進入生鮮領域,不僅解決了部分沒有銷路的企業和農戶的燃眉之急,同時藉助網點優勢,也為有車族提供了很大便利。

社區團購+集中送貨

“不聚集、少接觸”這一疫情期間的活動原則,讓消費者的活動半徑定位社區,不僅商家的微信小程序瞄準了社區,小區微信群裡的團購活動也火了起來。

在江蘇南京,不少老字號餐飲企業建立了社區微信群,將加熱即食菜品和半成品菜餚上線銷售。企業員工兼職客服和外賣,為附近居民提供品種豐富的美食。顧客可以在微信小程序裡下單拼團,餐飲店工作人員在後臺統計,第二天就會將菜品送到顧客小區門口。目前,包括綠柳居、江蘇酒家、馬祥興等7家南京老字號餐飲企業,已經入駐南京236個小區,參加團購的顧客有2萬多人。藉助社區團購業務,企業的線上銷售收入佔比已經由原來的5%上升到了50%左右。

受疫情影響,一邊是田間蔬菜滯銷,想在網上找買家;一邊是市民外出採購不便,希望線上下單送貨上門。在山東泰安,本地企業新時代超市看到商機,微信小程序“儒商優選”隨即上線。每天新採摘的蔬菜、水果直運超市,超市按照市民的網上訂單分揀包裝,把包裝好的商品標識清楚,然後再將商品“點對點”配送至社區門口指定區域,碼堆擺放,顧客自行取貨時避免與配送人員接觸,有效降低了“送、取”環節密切接觸隱患。

“宅家”期間,社區團購群成為消費者日常採購的渠道之一。在廣西南寧,過去只逛菜市場的羅女士加入了小區團購群。蔬菜、雞蛋、禽肉價格便宜,又能在小區內自取,讓羅女士成了團購群的忠實粉絲。

疫情期間,“賣難”的農產品、堂食受限的餐飲企業,通過社區團購群找到了有需要的消費者。“宅家”的消費者通過小區內自取,就可以買到價格公道、口味不錯的食品,“買買買”的正確方式就此打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