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害怕當代年輕人對舉報的熟練濫用

1.

繼肖戰粉絲通過舉報導致同人平臺AO3被牆之後,又有一位高中生舉報一位外科醫生@李清晨在微博上發表“不愛國言論”。

  這位網名叫@謠狗日天 的高中生認為,李醫生髮表的“愚蠢的民族”等言論,煽動了辱國情緒,他要“幫助肅清”網絡環境。


真的很害怕當代年輕人對舉報的熟練濫用

 高中生舉報後發佈微博。目前已刪除。


真的很害怕當代年輕人對舉報的熟練濫用

連續發生的這兩件事,都是當代年輕人利用舉報制度來打擊不認同的人。這種熟練程度、對濫用的全然不知、對所犯錯誤的缺乏反省,讓人害怕。

  2.

  其實,舉報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彙,它的使用是有語境的。

  之前看過一個比喻,它就好像是一個沒有感情色彩的兵器,就比如一把槍、一門炮、一架戰鬥機,本身沒有對錯、是非,關鍵在於在誰手裡,怎麼用。

  在我們之前寫過的中國的許多反性侵、反性騷擾的事件中,那些勇敢呈現證據、冒險發聲的舉報者,還有為了通過舉報監督作惡的公權力的人,目的都是懲治違法者,讓世界變得更好更健康。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謠狗日天 這個高中生小朋友對李醫生的舉報,問題要比肖戰粉絲更小一點。

  因為本性上他可能還是出自自己淳樸的愛國觀,希望維護國家形象,並且要藉助現有的舉報渠道,幫助對方改正“錯誤言論”。

  他的問題在於不知道是讀書太少,還是缺乏引導,眼界太窄而形成了狹隘的民族主義,帶來了一種你只要發表批評意見,你就是辱國,你就要被舉報的思維。

  他還不明白,一個健康的社會,要允許人提意見、允許人尖銳、允許人說實話、允許人不叫好。

  而肖戰粉絲的舉報會讓我更害怕一點,因為從他們的行徑來看,他們並不僅僅出於一時衝動的樸素正義感,而是分工有序、持之以恆地羅列罪名,然後熟練地利用公權力,試圖消滅掉對方的話語權。

  比如編劇汪海林評論肖戰演技,不合他們的意,他們就羅列罪名,說這位編劇“破壞國家公祭活動”、“不愛國”。

真的很害怕當代年輕人對舉報的熟練濫用

這很可怕,因為這麼小的孩子,不應該這麼懂給人扣帽子,也不應該這麼懂,政治罪名在我們這片土地 上,是最要命的。

  而舉報一旦被濫用,那就有可能成為“構陷”。構陷,是成人世界用在政治、商業領域的卑劣手段。

  這種舉報的濫用和構陷的傾向,也很容易讓人想起那個全民舉報、草木皆兵的年代。想起那個年代,罪名都可以任意編織,只為把人鬥倒,不管是親人、師長還是朋友。

  而最近發生的這些例子中的舉報者,這些年輕的90後、00後,也許還有少部分80後,對舉報濫用的熟練程度和認可程度,讓人驚訝和擔憂。

  3.

  為什麼這些90後、00後能夠把舉報用得這樣熟練?

  一方面,可能因為他們遠離了那個全民舉報的年代,因為在平常的媒體報道中也很少提及,成了他們的盲區。

  特別是疫情以來,舉報更在一些媒體報道中,成了含有鼓勵和戲謔意味的詞彙。

  比如明星會自己發微博說,弟弟“大義滅親”舉報爸媽去打麻將;比如疫情防控新聞裡出現頻率很高的各種舉報,舉報鄰居、舉報親戚、舉報父母。


真的很害怕當代年輕人對舉報的熟練濫用

真的很害怕當代年輕人對舉報的熟練濫用

在這種語境下,年紀小的學生會有誤解,特別是在教育背景和生活閱歷不足以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的時候,他們會認為舉報是普及的、被鼓勵的、被認可的。

  而缺乏思考形成的一分為二的世界觀,並不是基於事實,而是基於立場。

  它並不需要尋找理性解決方案,也不期待交鋒多元觀點。任何事都是一場捍衛榮譽的戰鬥。除了贏,就是輸。

  只有你死我活,沒有中間地帶。

  這也是為什麼肖戰粉絲會不明白自己哪裡錯了,他們認為舉報有理,因為並不是致人死地,只是為了刪帖封口。

  而那位高中生也會說,我舉報外科醫生是因為愛國,我只是想讓當前的網絡更加和平一些。

  這就是舉報的濫用,使用者只出於自己認定的正義感,但這種正義感,實質是狹隘的,它容不下不同意見。

  在這種正義感的驅使下,年輕人會把正常的輿論,都當成要去控評的輿情。

他的思維裡並沒有理性討論;他的思維是不講道理的,只要立場不合,都要被當成毒草一樣被拔除。

  他們不習慣互聯網世界的萬紫繽紛。

  4.

  這種邏輯和公共討論中動輒就說對方沒有傳遞正能量,其實是一樣的。

  其實,那些真切的悲痛、憤怒和思考並不是負能量,相反,它們是能讓人變得更深刻、更勇敢、更謹慎的正能量。恰恰只有那些粉飾太平,阻礙大家反思的才是負能量。

  鑑於我們國家曾經在濫用舉報上有過這麼傷痛的歷史,記者們在做報道的時候,能不能也對舉報這個詞更慎用一些。不要讓孩子們產生對這個詞的熟悉感和親切感。比如,你如果不喜歡我這篇文章,那微信給你的是基於證據的“投訴”選項,而不是舉報。

  另外,擁有話語權的人,也要善用自己的影響力和引導力。張國榮作為一個真正有社會責任感的明星,在2000年千禧年十大紅人訪談的時候,談到自己的心願,他說,

  “我希望下一代能在知識和生活水準方面都比現在有所改進,真的,這是我的肺腑之言。因為我覺得我們的下一代在知識方面開始越來越貧乏。我真正希望他們能領悟,能醒悟一些,能多去學習一些讓他們豐富知識和人格的事物。”

  也許也會有人問,你沒有說到問題的根源。根源是,怎麼一舉報,就成功了呢?

  那這是這篇文章無法回答的問題,而對於這些濫用舉報的年輕人們,我想歷史學家許倬雲老先生接受許知遠採訪時說的話,也很適合送給他們。

  面對大學教育的零碎化無助於建立起人的思考習慣,已近90歲的老先生說,

  “知識分子的傳統,今天的大學不能完成了。但是今天的書刊訊息,搜索工具只要肯用心,一個人可以自己,從最起碼的閱讀能力,最起碼的思考訓練底子上,他可以自己去摸出來的,可以摸出道路來。”


真的很害怕當代年輕人對舉報的熟練濫用

所以,孩子們,把琢磨怎麼去舉報和實施舉報的時間,用在閱讀、思考、辯論上吧;多體會理越辯越明的過程;多感受世界的多元和分歧之美;多明白有不同意見天塌不下來;多思考為什麼要謹慎利用公權力去對付意見不合的人,因為總有一天,你和我們,整個社會都會被它反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