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疫情期間家裡是開窗戶好?還是不開啊?

努力小寶貝


從疫情開始之初,國家就一直號召大家出門戴口罩,在家勤通風,注意勤洗手,到現在國內疫情基本控制的情況下,很多朋友還在糾結到底要不要開窗通風的問題。對於這個,答案沒有什麼異議:您放心開窗通風就好,這麼做是避免病毒傳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很多朋友之所以總在糾結開窗還是不開窗的問題,是因為對於此次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由於其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很多朋友就會有這樣的一種想象,這種新型病毒會懸浮在空氣中,隨著空氣四處飄散,通過這樣的方式傳染給人,如果真的是這樣,當然不能開窗通風了,誰知道換進來的空氣中有沒有新型冠狀病毒啊?但真實的情況卻並非如此。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目前已經基本確認,主要的傳播途徑有三種——

一種是飛沫傳播,是指病毒通過感染者打噴嚏、說話、咳嗽噴出的飛沫被其他人呼吸到,從而導致病毒感染其他人的一種方式,飛沫在空氣中會在重力作用下逐漸沉降,通常如果舉例超過2米以上,通過飛沫直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可能性就幾乎不存在了,戴口罩,也可以有效的阻止飛沫傳播病毒的可能性。

另一種冠狀病毒引起感染的方式是接觸傳播,冠狀病毒通過直接或間接途徑,通過沾染冠狀病毒的手觸摸口鼻等部位,感染呼吸道上皮細胞,從而引起的感染,屬於接觸傳播的方式,要想避免接觸傳播,勤洗手,好好洗手是最簡單有效的預防措施。

原來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存在一定的爭議,但從目前多個實例來看,病毒存在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已經基本可以確認了,一人乘車導致13人感染的新聞相信很多朋友都看到了,在對這個病例的研究中,最遠的傳播距離達到了4.5米,這麼遠的傳播距離,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最大,在第七版的診療指南中也指出,在密閉環境下,高濃度的氣溶膠暴露的情況下,可能存在氣溶膠傳播。

對於氣溶膠傳播,大家也不必太過擔心,氣溶膠傳播需要一定的條件,一是密閉環境中,人員相對密集的情況下,又存在高濃度的包含病毒的氣溶膠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會產生氣溶膠引起的病毒傳播感染。所以說,如果能夠勤開窗通風,反而是減少氣溶膠傳播的正確做法。

因此,從傳播途徑上來說,雖然空氣中含有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性本來就不大,但即使空氣中存在新型冠狀病毒,通過勤通風換氣的方式,也能夠有效的稀釋新型冠狀病毒,減少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可能性。

除了傳播途徑上介紹,我們再來分享一項新加坡對於新型病毒感染者所住病房的病毒採樣研究,在此次研究中,選取了病人日常接觸的物體表面,空氣,病房通風口等多個採樣樣本,病人所在病房是專業的醫療區域,每小時通風換氣12次,在這樣的病房中,對於空氣進行採樣檢測,不管是消毒前的房間還是消毒後的房間,病房空氣都檢測不到新型冠狀病毒的存在,這樣的一個研究結果也證明了,如果能夠做到勤通風,即使是新冠病毒感染者所住的房間,也可以減少空氣中冠狀病毒存在和傳播的幾率。

在當前的疫情形勢下,雖然國內的疫情已經基本得到了控制,但為了避免疫情的反覆和進一步擴散,為了做好個人的自我防護,不管是待在家裡的朋友,還是已經復工在工作場所工作的朋友,如果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勤通風換氣是非常重要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手段,不要再糾結了,勤開窗,勤通風,才是正確的做法。


李藥師談健康


說實話,我每天都在為這個問題而糾結煩惱。每天清晨,我還沒有起來,老媽就會起床打掃衛生,直接推開我房門,把窗簾拉開,窗戶打開,讓嗖嗖的北風和漫天的PM2.5全部快樂地一股腦湧進我的房間。一般等房間變成冰窖的時候,也都是我起床的時候。為了這個問題,我跟她討論了很多次,我說外面細菌多,傳染,霧霾嚴重。她說多開窗通風有好處。

導致最後的常態就是我不停地關窗戶,她不停地開窗戶。於是乎,後來我放棄了。所以我覺得,開窗戶還是不開窗戶,決定權在家裡的老媽手裡了!


喬先森和範先森


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特別強調,“這個病大家記住一點,把所有的窗戶都打開,拼命的通風,就是很好的預防。那麼今天跟隨李醫生一起來看看正確的通風方式。

疫情期“開窗通風”指南

  • 最佳的開窗方式:打開居室中距離最遠的兩個通風口。要讓空氣有進有出,經過整個房間,通風效果才好。

  • 勤通風的標準:每天3次,每次不少於15分鐘,同時在開窗通風時要注意保暖。
  • 開窗時間段:8時~11時、13時~16時這兩個時間段內,大氣汙染物濃度相對較低,可以適當開窗通風。上午10點和下午3點是開窗的黃金時間。

新冠病毒會從窗戶進來嗎?

一些人因為對“氣溶膠傳播”的忌憚,而不敢開窗。

首先要明確,氣溶膠傳播≠空氣傳播!!!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中國醫科院實驗動物所開展的實驗顯示,氣溶膠傳播要同時滿足3個條件(密閉的空間、較長的時間、高濃度病毒),才有傳染的可能性。在通風環境中,空氣中一般不會有新冠病毒。

可以。醫院建築設計都是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規範,民用建築就算是在發熱定點醫院附近,也足以保障安全有效的距離。

小區有人確診,能不能開窗通風?

可以。中日友好醫院疾病預防控制處副處長郭麗萍表示:患者排放的病毒氣溶膠在開放環境中快速稀釋,濃度顯著降低,活性受到影響,被吸入的幾率與劑量都大幅度減少。在附近沒有近距離患者飛沫時,健康人感染的幾率比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都低。如果說你的小區不是一個聚集性發病的小區,作為小區一般居民,無需過度恐慌,在家中只需要做好個人防護,開窗通風並不會有感染的風險。

家人居家隔離,能不能開窗通風?

可以。如果有居家隔離者,必須單間隔離,或處在全屋出風的位置。公共區域或其它房間自然通風時,必須關閉患者所在屋子門。

對抗疫情我們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我們仍應該提高警惕,做到“勤通風、多洗手、做好防護”,以防病毒捲土重來。


精神科李文惠


疫情期間,這類情形建議開窗――

1、樓層在3樓以上。病毒一般通過飛沫等載體傳播,3樓以上開窗,病毒一般“飛”不了這麼高;

2、窗戶離街道、過道至少有3米以上距離;

3、晚上;

4、衛生間的窗戶儘量24小時打開(門可以關上)。

如下情形可以考慮暫時不開窗――

1、窗戶離人行道、過道過近(3米以內),同時窗戶邊經常有人路過甚至咳嗽、打噴嚏;

2、窗戶對面的住戶、場所是醫院或有確診、疑似病人;

相信祖國!全民重視,防護到位,一定早日戰“疫”成功!


張兆倫商業兵法


要定時開窗通風的!病毒在空氣裡呆不了多長時間!但不要長時間開,容易感冒的!如果普通感冒發熱了,也會疑似!需要注意!

這次疫情主要兩個傳染途徑:一個是飛沫,不要和家人以外的人多接觸,實在挺不過去就要保持行1米以上的距離,重要的是一定要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重要的事說三遍!

還有一個是接觸確認病例傳染,這點離我們雖遠,但也得注意,有些人是隱形傳染者,本身不發病,但是它傳染別人,被傳染的人發病,所以飛沫傳染這點一定要注意!老實得待在家裡就好了!

還有就是小道消息太多,不要輕信,官網上的多關注就好,得聽官網的,電視上循環播放,一般有新消息第一時間都可以聽到!注意一下就好了!不用太害怕!

都會好起來的!




門前南山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能不能開窗戶?糾結了好幾天,今天得知當然可以,而且勤通風對疫情防控很有好處。大家都知道,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於是,很多人擔心外面的空氣有病毒,開窗通風會將外面的病毒放進來,使家裡人感染。其實,不是這樣的。首先,通風可以稀釋病毒濃度

病毒感染人體後,是否發病,主要和病毒濃度、毒力大小、人體的免疫力等因素有關。在封閉的場所,如果有病毒感染者,可通過咳嗽、飛沫將病毒播散到空氣中。密閉空間病毒濃度大,感染力大,而開窗通風后,可有效稀釋室內病毒濃度,預防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人體後,身體抵抗力強的,可能不會發病,而身體弱的,可能症狀嚴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的死亡病例,大多是伴有多種基礎疾病的中老年人,而年輕人症狀較輕。其次,病毒在體外存活時間短

可能有人覺得,大家都通風,室外空氣中的病毒含量肯定就多了,我再開窗通風,不就容易將病毒放進來嗎?其實不然,病毒只能在宿主細胞內生存和繁殖。離開了人體,病毒存活時間是有限的。

另外紫外線也可殺滅病毒。由於室外空氣的稀釋,通風不會使室外的病毒進入室內。那麼,既然室外空氣會將病毒稀釋,病毒在體外存活時間短,我們出門為什麼還要戴口罩呢?我們戴口罩主要是為了和人密切接觸時隔離飛沫,尤其是去人群密集場所,如超市、地鐵等公共場所。畢竟,我們出門活動是需要和人打交道的。另外,病毒還可通過接觸傳播,如手接觸了附著病毒的物體表面,然後手又接觸了口鼻、眼睛等部位,就容易感染。因此,一定要記得勤洗手,尤其是外出歸家後、處理食材前及吃飯前。

綜合上述:勤通風可有效稀釋室內病毒濃度,降低感染風險,有利於疫情防控。要注意,通風時避免受涼感冒。除了勤通風,還要注意出門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觸感染。





河北楊子


編審專家:汪明明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主要是飛沫傳播,以及接觸傳播。應該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飛沫傳播指的是含有大量病原體的飛沫在病人呼氣、打噴嚏、咳嗽時進入空氣中,其他人因吸入含有病原體的飛沫而發生感染。飛沫傳播僅限於與病人近距離接觸的情況下發生。

提倡大家開窗通風,與病毒通過空氣傳播並不矛盾。原因如下:1.飛沫傳播僅限於病人身邊有限的範圍內。2.病毒在空氣中存活時間並不長,必須找到下一個宿主才能存活下去。3.病毒使人致病是要達到一定的濃度的。室外空氣中病毒的濃度較低,不易引起感染;開窗通風可以降低室內空氣中的病毒濃度,降低致病的風險。4.開窗通風,可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新鮮的空氣有益身體健康,增加人體免疫力,降低病毒感染的風險。



浩浩6hh


很多人擔心外面空氣中有病毒顆粒或者其他髒東西,開窗後會不會把病毒引進來?

今時不同往日,請大膽開窗

武漢以外大部分地區,已經很多天沒有新發病例,外界乾燥、通風環境下,加上太陽光紫外線照射,冠狀病毒顆粒很快會被殺滅。

離開了人體細胞,無法複製,幾個小時就會失去活性。在大家的配合下,我們已經實現了張文宏教授的“悶死病毒”目標,各地已經開始謹慎復工。




開窗通風不僅能預防病毒,還能預防細菌性肺炎,增強體質

人類需要清新的空氣,流通才能清新!我們的氣道順暢,才不會發生阻塞性炎症。

這是我們最近遇到的一位病人,因為咳嗽、發燒CT發現肺炎,他的肺炎是因為左側支氣管發生堵塞,被癌細胞堵住了,氣流不暢,氣管分泌的粘液無法順利排出,中心型肺癌引起阻塞性炎症。腫瘤合併這種炎症是很常見的。

這場戰疫,我們離勝利不遠了

重症病人集中收治,輕症病人在方艙醫院密切監控,這是控制傳染源的最重要環節,我們做得很好!

這是已經休艙的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26天時間共收治1056例病人,零死亡,這是一場並不傷感的告別!最近這樣的好消息接二連三!

過去這段時間,正是由於這些人的默默付出,已經還給了我們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


迎著朝陽,開始新生活吧!

最後提醒一句,開窗戶儘量中午開,在豔陽高照的時候迎接清新空氣,沐浴陽光!


影像科豪大夫


首先,疫情期間,遵守政府安排,待在家裡肯定是沒錯的,隔離自己,就是貢獻社會,所以,再次期間,大家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收的健康!

其次,在家裡隔離期間,是否開窗通風,這主要區別於自己所在的區域,是否為疫情隔離區,如果不是,每天開窗是必須得,保證空氣流通,本身就是為了改善空氣質量,避免細菌,病毒的滋生!如果居住地方為疫情重災區,建議減少開窗的次數,家裡應備用空氣淨化器!

最後,希望大家在這一次的疫情戰役裡,保護好自己,也保護好家人!




令狐生


在疫情期間還是要提倡開窗,保持家裡空氣流通。

空氣流通是預防呼吸道疾病重要措施之一,要是緊閉門窗,人們在室內生活的同時,會釋放廢氣和二氧化碳,降低室內的空氣質量,長久下來,其實對於家人的健康,也是不利的。

通過開窗通風,室內和室外形成空氣流通,就能夠改善室內環境。所以,即便是在家隔離,也要注意定期開窗通風。

最好在每天的早、中、晚開窗通風3次。開窗時,老人及小孩要添衣,且避免在窗戶旁邊逗留,以免著涼。家中有病人的需謹慎開窗,建議以紫外線消毒燈淨化空氣。

時間:早上8點、下午13點 晚上19點

早上8:00-11:00和下午13:00-16:00,這兩個時段的大氣擴散條件比較好,汙染物濃度較低,是最佳通風換氣時間段。家住馬路邊或者低樓層的的要注意避開早晚高峰開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