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前線」劉維:41家醫院100名護士的“臨時管家”

“一個不少地安全回去”。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這句話劉維從未對身邊的人提及。這是壓在她心頭的一塊石頭,不敢有一絲鬆懈。

2月2日,西安大興醫院護士長劉維隨陝西第二批醫療隊馳援武漢協和醫院西院。作為收治武漢市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這裡的抗疫任務尤為艱鉅。

「战疫前线」刘维:41家医院100名护士的“临时管家”

41家醫院100名護士的“臨時管家”

出發去武漢的前一天晚上,在醫院宿舍,劉維打開行李箱,又清點了一遍:醫用口罩、常備藥品、成人紙尿褲、日記本……

一切準備妥當,劉維躺在床上,想快點入睡,但大腦卻一直在飛速運轉,“到了武漢一線,護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都需要留意哪些?”

就在這時,劉維接到上級通知、臨危受命:除擔負西安大興醫院醫療隊護理組組長外,還將負責陝西第二批馳援武漢醫療隊護理組副組長工作。

陝西第二批馳援武漢醫療隊來自全省41家醫院,共121名隊員,其中,護士100名。

數字劃過腦海的一瞬,劉維“騰”地一下從床上坐起來。這位曾參與2003年抗擊非典、具有多年護士長經歷以及質量管理科主任履歷的退役老兵,深感肩上的擔子更沉了。

次日就要“出征”武漢。即將在陌生的醫院、陌生的病區、陌生的“病毒”面前,展開救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工作,而100名護士來自不同的醫院、不同的專業,性格迥異、彼此陌生。如何快速地瞭解她們?如何高效地讓她們搭檔合作?這些成為擺在劉維面前的當務之急。

時間緊迫,劉維在手機上反反覆覆看了十幾遍出征醫護人員名單。

“知人善用,用人所長。”一切的前提,首先得了解。她打開電腦,迅速打印出紙質版,在上面勾勾畫畫,試圖讓每一名護士的形象都在她的腦海裡都立體起來。

從醫院出發到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班車上,劉維在研究名單;在飛往武漢的航班上,劉維仍然在研究名單;飛抵武漢住進酒店,劉維還在熟記一個個護士的名字和單位。

“打勝仗、零感染”是出發前,院領導的再三要求和叮囑。作為有著25年軍齡的退役軍人,“不打無準備之仗”是劉維的一貫堅持。

作為41家醫院的100名護士的“臨時管家”,她必須做到“心中有數”。2月2日,隨著夜幕降臨武漢這座城市的,還有來自陝西的121名白衣戰士,他們帶來的是“曙光”。

防護不過關,堅決不能上崗

疫情就是命令,醫院就是“戰場”。2月3日一大早,劉維和帶隊領導馬不停蹄趕往武漢協和醫院西院。

“現實比想象中的困難,還要大得多。”由普通病區臨時改造的治療區域,並不符合傳染病“三區兩通道”(清潔區、半汙染區、汙染區,病人通道、工作人員通道)的佈局。“病區設置不符合規範,通道不進行區分,很容易發生交叉感染。”現實情況,讓劉維犯了難。一般情況下,醫務人員在清潔區可以脫掉口罩,補充水分,但是這裡原有通道和緩衝間混得太近。

此時的武漢,每天新增確診病例上千人。收治患者,刻不容緩。“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在患者性命相托之地,醫護人員要與病毒、與死神展開拉鋸戰,為生命創造活下去的希望和奇蹟。

「战疫前线」刘维:41家医院100名护士的“临时管家”

有問題,就解決問題;有困難,就攻破困難。劉維身上有股倔強的闖勁。“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極強,護士護理患者的時間越長,接觸越久,暴露的危險程度就越大。”劉維意識到,病區改造與穿脫防護服強化訓練必須同步進行。加強醫護人員培訓,個人防護必須按照標準流程走,這是對自己生命負責、是對團隊負責,也是預防和減少交叉感染的關鍵。這一關過不了,堅決不能上崗。

“無規矩不成方圓”,統一、細化、精確的流程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得益於2003年北京小湯山抗擊非典的經驗,以及在西京醫院四年的質量管控經歷,劉維迅速梳理出13個穿防護服流程和26個脫防護服流程,並將每個流程打印出來,形成流水指導形式,張貼在通道;還專門設立感控崗,監督大家穿脫防護服的每一個細節。

「战疫前线」刘维:41家医院100名护士的“临时管家”

西安大興醫院消化病院總護士長 劉維 (中間)

緊接著,12項護理人員工作職責、10餘項護理相關工作流程、危重症患者搶救制度、實施三級查房以及各項應急預案接連制式化。護士在病區的每一項工作,都被安排地“明明白白”。

預防過度疲勞導致“智商掉線”

疫情如同一場黑風暴,席捲了數以萬計的普通人,也將很多昔日陌路的醫護人員匯聚於武漢。鍾南山院士說:“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劉維眼裡,她帶領的100名護士也是英雄。

2月5日,陝西第二批醫療隊正式接管武漢協和醫院西區7樓西重症病區,共50個床位,正式開科,“衝鋒的號角”已經吹響。

41家醫院,100名護士,怎麼樣把每一個護士都安排好?排班是個頭疼事。

根據收治患者的數量和危重症程度,醫護人員上班班次和時間隨時在調整。先是每班四小時,一天六班倒。後來每班六小時,一天四班倒。一個班次,病區內1名主班護士、5名責任護士、1名感控護士,還有外勤班、總務班、備班……哪名護士勝任主班?誰和誰的性格更適合搭檔?誰的身體素質相對脆弱?如何確保大家輪休,避免“疲勞作戰”,如此等等,千頭萬緒……

聽起來就讓人“木亂”的大小事務,劉維又如何做到井井有條?“愛操心、善組織”的劉維,對自己的每項工作都提煉出了方法和原則。

崗位:用人所長

她在逐一瞭解每個人的專業背景、脾氣秉性、工作習慣的基礎上,根據各班次的工作內容選定合適人選。同時,密切關注各班次質量反饋,結合近期病區收治危重患者的病情、氣管插管的人數、呼吸機治療的例數,來動態調整責任護士的數量,並臨時設立各組的小組長,確保合適的人放在正確的崗位上,有效推進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病區:作戰手冊

為了讓大家對病區環境有個直觀的認識,大到呼吸機、除顫儀、急救車、心電圖機的擺放位置,小到輸液器、空針、採血試管等,劉維及時和武漢協和西院原病區護士長熊嘯溝通,連夜製作出“陝西省第二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協和西院7樓西病區物資耗材清單”,圖文並茂,張貼在護士站醒目位置,便於護士們快速查找,提高工作效率。

技能:模擬重症

護士嫻熟的業務技能才是協助醫生提高救治率的關鍵所在。陝西第二批醫療隊所負責的病區專門開闢能夠開展有創機械通氣的“迷你”重症監護病房。呼吸機治療是解決危重型患者呼吸窘迫、缺氧的有效方案,但無論是有創呼吸機,還是無創呼吸機的應用,都對護士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了更好的配合醫生,她和組長及時組織有重症ICU工作經驗的護士討論人員配置方案、危重患者護理標準,呼吸機使用及氣管插管患者插拔管防護策略。劉維說:“做到心中有數,再緊急的情況,我們也能臨危不亂。”

「战疫前线」刘维:41家医院100名护士的“临时管家”

調休:科學配置

當人疲勞至極時,非常容易“智商掉線”。護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是一項高強度、高風險的工作。防護之外,劉維尤其注意這一點。

每天及時和責任組組長溝通,彙總分析每一位護士的工作量,結合病區收治危重患者的人數、氣管插管人數、呼吸機治療的例數,動態調整值班護士的數量。對於身體出現不適的護士,隨時調整休息。

類似這樣的細節,一遍遍在她的腦海中盤旋和過濾,大家有什麼困難、有什麼阻礙、有什麼建議等等,她都會認真的記錄下來,這樣就能在排班上、流程上、制度上及時更新。

「战疫前线」刘维:41家医院100名护士的“临时管家”

護目鏡下,劉維的眼神堅毅、沉穩。有她在,護理人員神穩心定,每項操作有條不紊,忙而不亂。

一起共事的醫療隊隊員張波,是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的護士長。談到劉維時,毫不掩飾自己的敬佩,“她善於發現每個人的優點,能神奇地把每個人都安排的最適合的崗位上。”

神奇背後,是提早入手的充足準備:把每個人名字熟記於心;仔細辨認、記憶被口罩遮擋的臉龐;是每次病房巡查時的一次次業務指導、一次次點贊鼓勵、一次次細心叮囑。

劉維,就是這支醫療隊的“神奇女俠”。

「战疫前线」刘维:41家医院100名护士的“临时管家”

一切都從無序走向有序

之於整個護理團隊,劉維是優秀的管理者。

之於每一名護士,劉維更像是暖心姐姐。100名護士中,女性91人,80後、90後佔絕大多數。

每天清晨,劉維都會早早等在通勤車旁,等待大家上車集合,一起出發去醫院。這種感覺,用劉維的話形容,“像每天送娃去上學一樣,不過,我們去的是‘戰場’。”

「战疫前线」刘维:41家医院100名护士的“临时管家”

“護士要時時刻刻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尤其是需要呼吸機支持的患者,精神高度集中,對體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劉維說,因為沒有特效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抗病毒治療效果不明確;當患者病情發展到重症階段時,呼吸支持是主要的治療手段。

關注呼吸機參數、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配合醫生進行各種液體治療、給不能自理的患者翻身、預防壓瘡、餵飯等等,都是護理單元的事情。100名護士承擔了協和西院的兩個病區的護理工作,每個病區50張床位,全部收治重症患者,平均每天要完成呼吸機治療5人次、普通吸氧37人次、高流量吸氧2人次、咽拭子採集11人次、靜脈輸液40餘人次、霧化吸入18人次、靜脈穿刺36人次、測血壓385人次、測血糖32人次、餵飯10餘人次,協助排便22人次,協助翻身25人次……

護士的壓力,可想而知。

在這裡,除了救命,還要關照每一個人的心理。一個班次6小時,脫掉防護服,大家的衣服都溼透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劉維最揪心的就是大家的身體健康。會不會感冒?有沒有身體不適?為了防治交叉感染,醫療隊實行半軍事化管理。每名醫護人員值完班返回酒店後,不能互相串門,大家有事就通過電話聯繫。

深夜,常常是劉維和護士們通過電話談心的時間。劉維告訴筆者,之前醫療隊有一名護士給她打電話說,“劉護士長,在病房,我很緊張……”

劉維和護士電話聊了一個多小時,得知她是對工作環境太緊張了,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在病房裡忙碌著各種治療、護理操作,整個上班期間,精神處於高度緊繃狀態,一下班就覺得整個人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

其實,這個護士的護理能力很棒。劉維耐心地把自己在北京小湯山的經驗傳授給這名護士,並鼓勵她先休息兩天,調整一下。後來,這名護士在抗疫崗位上一直堅守到現在,表現非常出色。

劉維還建了微信群,及時關注大家的心理動態。一旦發現誰的情緒有波動,劉維就利用休息時間,和護士挨個談心,及時疏導。“很多護士都是90後,很年輕,對傳染病患者護理經驗少,有害怕心理很正常。我有北京小湯山抗擊非典的經歷,平時除了做好協調保障,也經常在病房給護士們指導護理和防護細節。”劉維的現身說法,給大家吃了“定心丸”。

小人物撐起大時代,曾經散佈陝西各地的護士們,在馳援一線的洪流中,成為靚麗獨特的陝西風景。

「战疫前线」刘维:41家医院100名护士的“临时管家”

截止3月10日,陝西醫療隊接管武漢協和醫院西院7樓西重症病區以來,已經累計治癒出院50餘人。

新增和現有病例基數連續回落幾天後,十幾家方艙醫院陸續“關艙大吉”,武漢各大醫院終於度過最艱難的時刻。如今,整個武漢疫情防控進入相對有序的狀態。

「战疫前线」刘维:41家医院100名护士的“临时管家”

一個多月的並肩作戰,大家的配合越來越默契。截止目前,劉維所在的陝西醫療隊醫護人員“零感染”,一切都從無序走向有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