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學案 判斷句,省略句

判斷句:

對客觀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構成判斷與被判斷關係的句子,叫判斷句。

文言文中,判斷句有以下七種形式:

(1)用“……者,……也”來表示。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隆中對》)

(2)用“……者也”表示判斷,翻譯時“者也”不譯。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愛蓮說》)

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

(3)用“……也”來表示。這有兩種情況:

①主語後有“,”號,翻譯時便去掉“,”號,再加“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桃花源記》)

②主語後無“,”號,翻譯時只在主語後加“是”,“也”字不譯。

例: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

(4)用動詞“為”作判斷,把“為”直接翻譯成“是”,語序不變。

天下為公。(《大道之行也》)

(5)用副詞表示判斷,這個副詞不代替判斷詞,所以翻譯時副詞照樣譯,只在其後加判斷詞“是”。

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6)用“是”表示判斷。

例:斯是陋室。(《陋室銘》)

(7)否定判斷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譯成“不是”,“也”字不譯。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譯下列句子:

1.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2.賢哉,回也!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 陳勝者,陽城人也。


省略句

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這種句子叫省略句。古漢語中省略句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省略主語

(村中人)見漁人,乃大驚——《桃花源記》

(二)省略謂語

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

(三)省略賓語

願為(此)市鞍馬——《木蘭詩》

(四)省略介詞“於”

場主集薪(於,在)其中——《狼》

(五)省略量詞

古漢語中,數詞可直接修飾名詞,表數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詞。

船頭坐三(個)人——《核舟記》

翻譯句子:

1. 投以骨


2. 一狼仍從


3. 場主積薪其中


4. 一狼洞其中


5. 屠乃奔倚其下


6.顧野有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