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零食——玉米花

宅家防疫,隔天總要出門進一趟超市,採購生活必需品,水果和零食!好像在家裡除了看電視,玩手機,就是變著花樣吃了!不僅吃飯,吃的更多的是零食!每天所吃的水果和零食的經濟價值遠遠高於一日三餐的經濟價值!

宅家好像除過吃,再沒有更有吸引力的事了!每天吃著各種各樣自己喜歡的零食,不由地想起兒時的零食!

兒時的零食是那樣的單調,單調地不容思考就能一二三四地數清品種!兒時的零食又是那樣地耐人回味,回憶起來恨不得立馬能夠再次享受那款美味,感受那份滿足!

兒時的記憶裡,暑假應該是大人們都忙於農活的季節,也是忙於搞副業的黃金季節!每天只要能完整地吃上一日三餐就很不錯了!所謂的零食只是在農閒的寒假裡才有些記憶!

陝北一絕——玉米花


兒時的家鄉依然是自給自足農耕時代!每到寒假,天寒地凍!田地裡便不能進行任何作業了!男人們需要上山砍柴,備足全年做飯和冬季取暖的柴火!女人們則只需要在家完成家務,再做些針線活,比如縫縫補補,比如納鞋底,做布鞋!相對於春夏秋三季就是最清閒的季節!這個時候才有可能為了嘴饞的孩子們做些零吃了!

記憶最深刻,也是最普遍的零食要數玉米花了!

陝北一絕——玉米花


玉米花應該是最廉價,也是最容易做的了!雖然也有走村串戶專門爆玉米花的,但是爆一鍋得一毛錢。普通人家是不會為了吃玉米花付出那麼大的代價的!都是自己動手炒玉米花!所以我們吃的不叫爆米花,只夠炒的標準,也就只能叫做玉米花了!看著只是一個爆字和一個炒字的區別!其實是有層次的,體現的不僅是家庭經濟狀況的差異,就其實質而言也有內容上的層次,爆米花由於是爆,所以玉米的爆花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玉米花是炒的,開花率就低了很多,即便開花的也不如爆米花開的好,看起來就小的多!裡面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是沒開花的玉米粒,我們稱之為沒牙子(音譯,我實在不知道是那三個字)玉米花!沒牙子玉米花乾脆,醇香!只是牙口不好的人就沒有那個口福了!

嘴饞的我們先的徵得大人的同意!確定了炒玉米花的日子!早早地在村子裡相對向陽的土崖上挖一大塊乾透的黃土!抱回自家院子,找一處最平整的地方掃的乾乾淨淨!把抱回來的大土塊用撅頭搗碎,再用穿著千層底布鞋的腳丫子反覆踩踏,儘量把腳下的小土塊踩成粉末壯!然後用淘汰了的磨面羅子把粉末壯的黃土篩在早就準備好的大鐵鍋裡!黃土面在鐵鍋裡鋪上一公分後左右就可以了!灶火裡架起柴火開始加熱,等鍋裡的黃土面熱透的時候再把提前準備好的玉米倒進鍋裡開始炒!在柴墩子上選一個帶著根系的玉米杆攪拌!不停地攪拌確保鍋裡的玉米受熱均勻!直到鍋裡的玉米開始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音,一顆顆金黃的玉米粒開成一顆顆白花花的小花兒!趕緊拿笊籬把炒好的玉米花從鍋裡的熱土裡撈出來!倒進事先準備好的簸箕裡!

陝北一絕——玉米花

(已經不復存在的老窯洞)

由於家裡的孩子多!一般情況下炒一鍋是不夠的!炒好第一鍋,要繼續炒的時候就要觀察鍋裡的黃土面的狀況了!如果黃土面還沒有變黑,就可以繼續倒進玉米炒第二鍋了!如果黃土面已經發黑,那就需要換黃土了!否則炒出來的玉米花一定是一股焦味!

往往炒一次就炒好幾鍋,裝在一個化肥袋子裡,堆放在窯洞的某一個角落!任由口饞的孩子們隨時享受!

玉米花不僅是在家裡能吃!更多的時候是出門玩耍的時候裝進褲兜裡,邊走邊吃,也可以是邊玩邊吃!遇到關係要好的朋友還會從褲兜裡掏出一把大方地遞給對方一起享受!

陝北一絕——玉米花


只是我們所住的土窯洞裡自然都是全方位的黃土!由於生活用水難免就會造成或多或少的地面潮溼!放在某個角落的玉米花時間長了往往就由於受潮而失去它的乾脆,也就失去了它的醇香,加大了咀嚼的難度!每到這個時候,我們也基本吃夠了!於是把受潮的沒牙子玉米花進行再加工!多了的話可以用石磨磨成面,少的話就用擀麵杖用力擀成面!這種加工而成的玉米麵直接放進嘴裡又是它獨特的芳香,獨特的口感!如果家裡還有凍柿子,把凍柿子用熱水一燙,剝去柿子皮,蘸著沒牙子玉米花做成的玉米麵,那更是一道難得的美味!香甜裡透著醇香,滑潤裡透著乾脆,吃一個還想吃一個,味美無比,回味無窮!

陝北一絕——玉米花


偶然在超市裡竟然看到與兒時的玉米花長相及其像似的產品,仔細看產品名稱是香酥玉米粒,單價是每斤11.8元!毫不猶豫地買了一代!拿回家迫不及待地開袋,吃上雖然還不錯,但是如何找不到兒時的那個味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