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次疫情,我們要給年輕一代樹立怎樣的人生導向和價值觀呢?

陽光成長與學習


通過這次疫情,我們要給年輕一代樹立互助奉獻和具有家國情懷的思想和認知。實現這個思想和認知的前提是好好學習,教會和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做到懂禮貌、尊重人、理解父母,並要開拓思維、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以及培養正確、客觀、全面分析問題和高效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從小事做起、身邊事做起,到逐漸想大問題做大事情。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只有不斷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行為,才能發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青年,方可實現自己的人生觀和進一步體現其價值,從而達到價值觀的高度綻放。

鄧小平說過: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所以我們的教育核心和理念應該吃透及用活老人家提出這個指導思想的內涵,並領會其真正含義。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接受教育和生活成本不斷加大的背景下,以獨生子女家庭為多數,所以家長對孩子產生了溺愛,孩子的依賴性增強,自主力變弱,個人為中心,不願擔當。長此以往,“活好自己”便成了青年一代的行為準則,“集體概念、大局意識、無私奉獻”的思想愈加淡薄。從而造成了家長跟孩子在這方面的溝通能力逐漸降低,國家又在除專業課程以外的教育和培養不夠重視,則忽視和錯過了培養她們情懷的一面。另外,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家長“望子成龍”和學生“出人頭地”的單面追求,也是青年一代形成比較自我的一個因素。

所以在開拓青年眼界教育、愛國愛家和有國才有家的情愫教育,即素質教育上應該加強引導和全面推進。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國家未來的棟樑,青年強,國家強!青年一代要擁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中國為什麼現在更能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是因為大多數中國人身上擁有“努力學習、積極探索、不屈不撓、迎難而上”的進取精神和“先人後己、互助奉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高貴品質,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繼往開來的精髓所在!

青年時期是學習的時期,思想不斷成熟的時期,同時也是確定人生目標的重要階段。所以每走一步,都是決定你人生座標的關鍵一步!所以家庭、學校和社會在青年一代的人生導向和其價值觀的培養方面要做重要調整!因為她們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得以更好的傳承和發揚光大的重要載體;更因為年輕的一代,是社會和諧的中堅力量、也是國家強大的生力軍!


慕華蘭亭


年輕人該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走得長遠,積極正確的價值觀有多遠,人生道路上就能走多遠。

記得,自己剛畢業那年帶的是八年級,每週共20節課,批改作業後其餘的時間都是自己的。雖然課很多,但從未感覺到累,還幹得挺帶勁。平時在學校,除了備課、上課,就是批改作業,從未想過跑出去溜達。每天上班也是早早到校,下班更是沒點,啥時把工作幹完啥時再回家,披星戴月那是常有的事。但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卻不一樣。先說代課,你讓包班根本不可能,帶雙班含班主任也不可能,就是帶個雙班數學還要保證人家每週上課不能超過多少節。再說上班時間,沒有早讀跟上上課就行,甚至前兩節沒課跟上第三節就行,下午第三課沒課提前離校。在想,沒有課就可以遲來會兒、早走會兒,那你用什麼時間備課、寫教案?什麼時間批改作業?怕是課堂都是在瞎胡鬧吧!還有,這些人自己對待工作不認真,但孩子進班時卻要千方百計挑選個好班。試問:如果每個老師都不認真工作,哪還有個好班可選?再者,現在共產黨給咱發很不低的工資(工人平均每月就是那兩三千,還是十二制,長年無休),咱就是不說別的,最起碼得對得起這份工資吧!

二、對待生活的態度

生活上,現在的年輕人,有錢了就花,沒錢了藉著花。什麼校園貸、花唄、信用卡……債務是越來越多,虧空是越來越大。就這樣,還窮講究。吃上,極少親自在家動手做,要麼出去外面吃,要麼叫外賣;穿的,盡是名牌,不是牌子看不上眼,什麼“耐克”“阿迪”(俺僅能說出這兩個外國牌子)……用的,就拿手機來說,非要蘋果的,即使現在“華為”做得那麼強,還是認為蘋果好,甚至為了買部蘋果手機,借高利貸……

這些年輕人都咋了?難道真的被所謂的“奶頭樂”戰略思想侵蝕?還是像瘋子特朗普所說的“中國人好日子過太久”,不知道珍惜當今的幸福?我想,應該兩者原因都有吧!看看現在的諸多媒體,哪個不是宣傳明星、歌星,有幾個宣傳科學家、學者?雖然近些年央視推出一系列經典的文化節目——漢字聽寫大賽、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朗讀者……但影響力還是不夠,因為諸多地方臺的低俗節目早已充斥了年輕人的內心。改變,真的需要時間。

年輕人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生活態度,能吃苦耐勞為國家做貢獻的精神。


豫東追尋心動脈


這次疫情讓人們看到了疫情無情,人間有愛。疫情就是責任,疫情就是命令,疫情重於泰山,奮戰在一群一線上的人是最可愛的人,看著那些醫療工作者奮不顧身,全然不顧疫情傳染自己威脅生命的險情,而是全力以赴的,以國家的利益為重,以人民的生命健康為重,這樣的可歌可泣的事蹟,應該是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在這次疫情當中,我告訴我的兒子應該到社區去報名當志願者。兒子跟我說把我鑰匙當志願者,回到學校就會被隔離,會影響我今年大四畢業的。我跟兒子說兒子考驗你的時候到了這千載難逢的新型肺炎疫情給我們的國家造成的傷害,作為年輕的大學生在這個時候應該挺身而出,應該去做一些什麼,成為這個事件的經歷者,成為這個為人民服務的一個貢獻的人,這才是你一個年輕大學生的志向。雖然你自己不想當公務員,也不想從政什麼的。但是即便你去給私人企業打工,人家看到你的履歷,曾經在新型肺炎疫情當中當過志願者,人家覺得你這個人在國家有難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是一個有擔當的人,這事也加分的一項內容。所以我說作為熱血男兒必當拋頭顱灑熱血,需要你的時候幹嘛不上去呢?兒子聽了我的話也沒說什麼,就掛掉電話了。我當時真的很氣憤,現在的年輕人是怎麼了?為什麼就不願意為這個社會做點什麼呢?就在我很生氣很上火的時候,過了一個多小時,兒子打電話給我說他決定了要到社區報名去幫助抗戰疫情的辦公室做些什麼。聽了這句話,我心裡由衷的感覺到寬慰孩子還是長大了。


我覺得作為一個年輕人,不管怎麼去做都要保持著自己的優點,發揚自己的長處,要改正自己的錯誤,永遠像那些品行兼優的人去學習,這才是一種正能量。


伊春美食美客


關於這個問題,在疫情前期李蘭娟院士已經給出了答案,大意一句話:做一個對社會國家有用的人。

疫情發生前,到處是一片歌舞昇平的祥和景象。“小鮮肉”等流量明星各處都是,大有娛樂至死的趨勢!

慶幸的是,人們已經意識到了娛樂不能救國,小鮮肉再多也不能強國。這一現象在疫情發生後尤其明顯,只有科技、醫療、軍事等人才才是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才能讓救人救國,救人於生死邊緣。抵禦外部豺狼,讓老百姓安居樂業。

具體說,通過這次疫情,我們給年輕的一代樹立怎樣的人生導向和價值觀?我想很多人心中都已經有了答案,經歷過生死會讓人明白很多事,求真務實,能為百姓和國家做實事才是王道!學習雷鋒不是空口號,“雷鋒三月裡來,四月裡走”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年輕人是決定國家未來和走向的主人,只有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國家才有未來,才有希望!這需要整個社會的努力,國家廣電總局近日也發佈了“限薪令”,應該是個好的開始。




簡單是美781124


問題問的很好。在全國人民經歷了這次疫情後會給全國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這次疫情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次難忘的經歷,可以這麼說是百年不遇的疫情。那麼通過這次大的疫情給年輕的一代,又會樹立怎樣的人生價值導向呢?我相信年輕的一代正是在茁壯成長的一代,有著更強的知識與能力的一代。所以說年輕的一代是祖國堅定的力量,也是祖國的希望,祖國未來發展的動力。而我相信在這次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同舟共濟,共克時難,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的時候。所有人的行為一定會被每一位人們所銘記在心。激勵著每一位朋友在以後的工作生活,學習中不斷前進。奮發向上。勇往直前。只有在患難的時候,大夥兒才能體現出民族的力量。祖國的強大。相信我們的祖國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作為一名中國人都是十分自豪驕傲的事情。因為不管在何時何地,祖國都是你堅強的後盾。因為你是中國人。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是有血性的。因為你們是有信仰的。你們是堅強的一代。你們是創造的一代。你們是不畏艱難的一代。相信這次疫情過後,社會會更加的團結。身邊兒會出現更多的愛心人士以及更多發生在身邊兒正能量的好人好事。加油吧武漢!加油吧中國!





悟空身體健康


通過這次疫情,我們要給年輕一代樹立怎樣的人生導向和價值觀呢?

年輕一代的價值觀肯定會較之前發生改變,我覺得應當給年輕一代樹立以下人生導向和價值觀:

一、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保持積極樂觀、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家經歷這次疫情,都明白了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金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疫情之下,只有自己的身體健康,才是我們的最終追求。

等這次疫情過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會注重自己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拒絕野味和其他不健康的食品,綠色食物將會成為年輕一代餐桌上的追捧對象;平時加強自身鍛鍊,讓自己有強健的體魄和免疫力,降低被病毒感染的風險。

二、不追流量明星,以有能力、正能量、具有奉獻精神的人為偶像

疫情當前,我們發現平時追捧的流量明星們根本幫助不了什麼,反而是那些平時我們忽視的醫護人員和科研工作者們挺身而出,與病毒作鬥爭,為我們保駕護航。

83歲的鐘南山院士、72歲的李蘭娟院士,經歷了2003年的非典,併成功戰勝了非典;在新冠疫情爆發後,奔赴一線深入瞭解新冠病毒,率先提出“封城”建議併力推,阻止了疫情的進一步擴散,可以說對疫情控制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然,還有那些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和志願者們,他們才是民族的脊樑,是我們有能力、正能量、具有奉獻精神的偶像。

三、努力學習,讓自己變得有價值

努力學習,讓自己成為有能力、有實力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在國家危難關頭,奉獻出自己一份力量。


JoeJiang9527


通過這次疫情,對全國人民都是一次特別深刻的教育和警醒。至於給年青一代樹立怎樣的人生導向和價值觀?我以為,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

(1).樹立愛黨愛國就是愛家的堅定信念。試想這次特別嚴重的新冠病毒,若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統一指揮,全國“一盤棋”,把“人傳人”的嚴重狀態,及時果斷壓住,武漢市及湖北省將會病毒大漫延大擴散,死者將不計其數,其他省市也不可能例外。回過頭,看看現在許多西方國家等,在應對疫情和救治上的表現,與我中華確實沒得比。

(2).要崇尚科學,勇於擔當。這次疫情,為何全國人民都敬佩和信任鍾南山?因為他尊重科學,尊重客觀,敢講真話,敢於擔當。

(3).要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平時,我們總認為醫護人員都是為了錢,不顧病人經濟負擔和死活。這次,是全國全軍的醫護人員,面對個人生命安危,爭先上抗疫一線最前沿,許多醫護人員為救病毒患者,獻出了青春,獻出了個人寶貴生命。

(4)·要遠離野生動物,保護大自然。無論是誰,再掠殺、販賣和吃野生動物者,就是犯罪,必須加大嚴懲。

(5).要保持公共衛生和個人衛生的良好習慣,防病於未然,身體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本錢。




夕陽初燈


今年的春節不一般,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各村封路,大喇叭,拒絕聚餐、聚會、走親訪友,在家即是為國家做貢獻等防疫硬核語錄;而敢於逆行、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鐘南山、李文亮、陳薇等一線抗“疫”英雄成為了大家的偶像。

回想疫情之初,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打罵執勤人員,醫生,護士。卻沒有想到,國難當頭,每個人身上所肩負的責任!什麼是情?不顧情面的情,不圖回報的情;有時候,拒絕也是一種人情味,最不被人理解,卻可能是真正令人心暖的感動……

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大家負重前行。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的醫務工作者不懼危險,迎難而上,與時間賽跑、用奮鬥發聲,跟病魔抗爭,為公眾樹立了好榜樣。

在這次疫情中我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不信謠、不傳謠,相信祖國強大的實力;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偶像、明星。

縱觀歷史,國家的興衰要靠教育、科技、醫療,而科學家,教師,軍人,他們是支撐民族的脊樑!我們應該以他們為榜樣,努力學習,將來更好的服務社會,我們的祖國才會越來越強大。







蝸牛162425697


宏大的命題不想寫,偉光正的套話不想說,只想告訴孩子,善待自己,憐憫弱小,敬畏自然!

這場疫情,撕破了我們歲月靜好的幻象,人類對於大自然還一無所知,未知的危險隨時可以摧毀我們的一切。

人與自然的和諧的提法不過是人類的自我標榜。大自然在你不願和諧的時侯,已經用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和癌症、愛滋病等病毒在定點清除人類,只不過人類不自知而已。

所以,我們要懷著謙卑的心態,再次向大自然表示自己的敬畏,盡力減少自己的索取,努力恢復生態平衡。

同時,要堅守人性的底線,保持對他人的善意與同情。如果不能心存善意,心懷悲憫,別人今天的苦難,就將是你明天的現實。

要樂於助人,因為今天的幫人,就是他日的助己。縱然有個別人只知索取,不知感激,但是,你幫人本不求回報,只是向社會傳達了一份善意!對於一個善意滿滿的社會,個人的境遇又能壞到哪去呢?!


一點微光71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三月已至,暖日晴風,在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的同時,線上教學即將進入到第四周了。開設“空中課堂”以來,我們已從初始的緊張焦慮變為如今的從容不迫。在享受教學之餘,我不禁在思考:這次疫情究竟給我們,給我們的學生帶來了什麼?

我最先想到的一個詞,是“艱難”。前段時間,與日俱增的數字醒目的刺痛著我們每一個人。居家隔離的人們,企盼這場疫情早早結束,生產要開工,農耕要開始,生活要正常。對於我們老師來說,開學推遲,時間未定,為了“停教不停學”我們開始了線上教學。但是沒有電腦,網絡信號不好,軟件不能熟練運用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來,對於第一次進行網上授課的我們來說,摸著石頭過河,我們開始了艱難的網絡教學之路。而孩子們的網上課堂之旅也並不是那麼容易:有的學生在農村老家信號不好網絡差;有的學生買不到作業本和筆……他們也在艱難的學習著。

積極情緒,緩解心理壓力,攻堅克難

由於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於是很容易地造成緊張、恐懼、不安等情緒,不管身處在這場疫情風暴中的哪個位置,似乎人們都感受到了由疫情嚴峻性帶來的心理壓力,尤其體會到了“隔離”及漫長難熬的假期。

)儘量保持生活的穩定性。不要熬夜,三餐正常。規律的作息和營養的飲食是穩定身體機能的必要條件。

2)制定讓自己愉悅的任務清單。積極陽光的心態能增強抵抗力,列出平時那些讓你心情愉悅的事情,當你情緒低落時選擇一兩件,轉移注意力。

3)進行適量的室內運動。最近雖然不能外出跑步、鍛鍊。但同學們可以在家做仰臥起坐、俯臥撐、引體向上、體前屈等運動。勞逸結合,增強體質。

面對疫情,我們需要理性思考,沉著應對,科學防疫。我們唯一共同的敵人就是新型冠狀病毒。

在這裡也提醒大家:如果你去過疫區或者與疫區人員有過接觸史,請第一時間報告學校和社區,自覺在家隔離14天以上;如果身體出現疑似症狀可以先通過網絡問診,確實不舒服要去定點醫院就診。

作家史鐵生曾說過:“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麼安詳。”而如今,當我們放棄出行、帶上口罩、宅在家裡的時候,才會更加明白這樣一種體悟,也更理解,平日裡那些似乎唾手可得的便利與快樂,原來彌足珍貴;自由呼吸、隨心漫步的歲月靜好,原來最是難得。

珍重身體,珍愛生命,明辨是非、自我成長,這就是我們中學生在疫情中應該具備的基本責任與使命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