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女性投資者:我們才是新生力量


東南亞女性投資者:我們才是新生力量

編者按:本文選自 KrASIA ,原文標題 In Southeast Asia, women investors are a growing force in the startup space ,作者 Thu Huong Le 和 Khamila Mulia 。

正值國際婦女節之際,KrASIA 網站採訪了東南亞投資公司裡幾名女性明星合夥人,分享了她們對性別多樣性的看法。

在去年1月,25歲的 Melisa Irene 晉升為 East Ventures 最年輕的合夥人。而僅僅5年前,Irene剛以實習生的身份加入這個團隊。

這家位於雅加達的 VC 是東南亞地區最多產和備受矚目的投資公司之一,投資記錄中有 Tokopedia 、Traveloka 、Ruangguru 、CoHive 和 Kudo 這些家喻戶曉的創業公司。這五年中,Irene 參與了 East Ventures 的一些重大項目,包括 Grab 對 Kudo 的收購,以及著名初創企業 CoHive 和 Warung Pintar 的投資項目。目前,她正在負責 East Ventures 印尼地區業務。

這項人事任命無疑給印尼的科技生態系統發出了信號:即使在紛繁複雜的科技領域,女性也能在明星 VC 裡當家。

東南亞女性投資者:我們才是新生力量

照片來自於 East Ventures

闖進由男性主導的投資行業

近期,在接受 KrASIA 網站的採訪時,Irene 回憶起自己接到合夥人邀約時惶恐的感覺:“ Willson 對我說,‘不管準備多久,你都無法準備好迎接自己的新角色。’他說得對。因為我們總是會質疑自己。我猶豫了好幾天,才決定接受這份邀約。”

然而,Irene 的經歷並非東南亞地區的常態。即使資金源源不斷地湧入,當投資者們決定資金流向時,女性通常沒有發言權。

KrASIA 調查了34家活躍於東南亞地區的風險投資公司員工名冊。調查結果很能說明問題:僅12 家公司的投資團隊裡有一位或多位女性合夥人。其中,只有3家公司脫穎而出:新加坡的 Golden Equator Ventures 和馬來西亞的 RHL Ventures 各有3位女性合夥人,而馬來西亞的 Gobi Partners 也有2位女性合夥人。

業內周知,風險投資是由一個被男性投資者主導的行業,這一調查結果並不稀奇。但這一現象正在改變:少數派的女性投資者正成為東南亞生態系統中的新生力量。

太爭強好勝,太野心勃勃?

Rachel Lau 是吉隆坡私人投資公司 RHL Ventures 的管理合夥人。她提到:“有時候,性別偏見就來自於諸如‘你太聰明瞭,你太好勝了”之類的評論。如果我是男性,不會有人這樣評論我。”

在2016年,30歲的 Lau 與她的兩位朋友—— Raja Hamzah Abidin 和 Lionel Leong 共同創立了 RHL Ventures,專注於東南亞地區和美國的增長型資本投資。Bloomberg 評論稱他們三人是“富有的亞洲千禧一代”,希望“吸引外部資本,把公司打造成東南亞地區首屈一指的獨立投資集團。”

東南亞女性投資者:我們才是新生力量

Rachel Lau(右一)在吉隆坡召開的 RHL Ventures 加速項目啟動儀式。照片來自於 RHL Ventures。

和 Irene 一樣,Lau 也是年紀輕輕就獲得了成功。在26歲時,Lau 成為了 Heitman Investment Management 香港和澳洲市場的副總裁。而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董事會中,她是有史以來第二年輕的成員。她帶著在職業生涯早期有開拓海外市場的經驗創立了 RHL Ventures ,旨在為東南亞地區長期發展的公司提供“耐心資本( patient capital )”。

Lau 提到:“剛成立 RHL Ventures 的時候,相比於性別,年齡才是更大的一種歧視因素。因為我之前從未涉足過風險投資業,所以受到了很多歧視。”她還提到,這個行業對女性非常嚴苛,因為“工作時間很長,必須經常出差,而且你必須要有好勝心。”

很多女性合夥人都認同 Lau 的觀點。

Quest Ventures 的合夥人 Goh Yiping 認為,人們常常對女性有太過爭強好勝的偏見。當別的投資人看到她名片上印著的“合夥人”頭銜時,常常會很驚訝。38歲的 Goh Yiping 說:“他們驚訝的原因是我看起來年紀很小——但我其實沒那麼年輕。主要是在(風險投資公司)中處於管理職位的女性合夥人太少,助長了這種偏見。”

東南亞女性投資者:我們才是新生力量

照片來自於 Quest Ventures

Yiping 在加入 Quest Ventures 之前已經在科技行業工作了二十多年。她之前也成立過幾家初創公司,包括在線零售交易聚合網站 All Deals Asia,這家網站在2014年被印尼的 Lippo Group 收購。去年,她被《 Harper’s Bazaar Singapore 》雜誌評為“為新加坡科技和數字化領域奠定基礎”的40歲以下女性之一。

為什麼決定跨行從創始人變成投資者?

Yiping 在接受 KrASIA 的採訪時表示:“因為我想知道風險投資這一行業是否適合我。我想成為那種在我還是創始人時就想合作的投資者。”

談判桌上需要更多女性投資者

2014年,Carmen Yuen 被邀請加入面向東南亞和印度市場的 Vertex Ventures 團隊。

6年過去了,Vertex Ventures 在東南亞名聲大振,先後投資了 Grab 、Warung Pintar 、Validus 和 Spacemob(在2017年被 WeWork 收購)等明星初創公司。去年,Vertex Ventures在東南亞和印度地區完成了第四筆投資,金額達到了創紀錄的3.05億美元。

Yuen 說,她喜歡在風險投資領域工作的原始“能一直與那些想把事情做得更好、想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創業者交談。”

她說:“創業就是這樣一個孤獨的旅程,但企業家也是普通人。你可以傾聽他們的心聲,給他們提供有建設性的意見,你的朋友圈會擴大,職業也變得更有意義。”

東南亞女性投資者:我們才是新生力量

照片來自於 Vertex Ventures

作為 Vertex Ventures 新加坡分部中唯一的女性合夥人,Yuen 並不認為自己的工作方式與男性同行們有什麼不同。但她同時承認,女性投資者有時能更好地理解企業創始人在溝通上時的“細微差別”。

East Ventures 的 Irene 同意這一觀點,因為女性投資者往往會採取更溫和溝通方式:“當一家公司陷入困境時,我不會去和它的創始人對質。我更願意和他們展開深入討論,找出問題出在哪裡、我們能做些什麼來解決問題。

雖然目前 East Ventures 機構的投資組合中只有5%的創始人是女性,但 Irene 發現這一情況正在逐步改善。在她近期負責的四筆交易中,很多公司的領導層都有女性的身影,包括印尼健康食品初創公司 Greenly 和新加坡按需護理服務平臺 Homage 等。

那女性投資者是否會積極地尋找女性企業家呢?

KrASIA 網站採訪過的女性合夥人都認為,雖然她們很欣賞以女性為核心的商業理念,但投資關注的重點還是在某公司是否擁有健全的商業模式。

Quest Ventures 的 Yiping 表示,在公司的投資組合中,約有37%的公司都擁有至少一位女性聯合創始人。而她自己的生育經歷也使得她更加欣賞那些利用商業發展軌跡讓女性消費者受益的運營模式。“女性經濟”意味著長期可持續性。

東南亞能超越硅谷嗎?

據舊金山非營利組織 All Raise 一項研究結果顯示,65% 的美國風險投資公司都沒有女性合夥人。而美國 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 發佈的一份關於克服女性領導力障礙的白皮書內容顯示,任何性別多樣性都不應該是為了實現其企業多元化指標,而應該旨在培養包容的企業文化。

對於 Gobi Partners 的董事長兼創始合夥人 Thomas Tsao 來說,東南亞地區的投資者“絕對”可以比美國的投資者做得更好。風險資本領域的專業人士敏銳地意識到,談判桌上有必要出現不同的聲音。

Tsao 說:“我們不必重複硅谷(曾犯過)的錯誤,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女性更瞭解女性消費者,這對我們瞭解不同市場的需求來說非常重要。” Gobi Partners 目前有兩名女性合夥人。Tsao 表示,公司的目標是未來的高級領導團隊有50%必須是女性。

Quest Ventures 的 Yiping 說:“在投資時,我們總會說到“淨重平均值”。如果我們將這一概念引入到風險投資或私募投資上的話,我們遇到的現狀是談判桌上的平均發言權全都屬於男性。但我相信在未來,初創公司、風險投資公司、併購領域,乃至整個世界都將更多元。”

編|裘澤慧@36氪出海

圖|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