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力在一戰後迅猛增長,為何在二戰時卻不堪一擊?

法國在歐洲大陸上的地位一直以來都是比較高的,尤其是他在一戰之後二戰之前的一段時間,國力迅猛增長,在經濟、軍事、商貿、政治領域都有很大的突破,甚至在當時被稱為"歐洲第一陸軍強國"。

法國國力在一戰後迅猛增長,為何在二戰時卻不堪一擊?

但是在二戰期間,強大的法國軍隊卻迅速崩塌,十幾天內就被德軍打得倉皇敗退,這期間法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自認為軍事力量強大,所以忽略國防,軍隊行動過於保守,在戰爭中被德國設計戰敗。一個強大的法國就此淪陷,還影響了同盟國的戰略部署。

法國國力在一戰後迅猛增長,為何在二戰時卻不堪一擊?

二戰之前法國經濟和軍事實力在歐洲大陸遙遙領先,但當"法國戰役"爆發之後局面一度失控,法國被德軍打敗

要說二十世紀哪個國家發展最快,那首當其衝的就是法國了。法國的每一任國王都對自己的專制權力異常上心,國家統治秩序的不斷完善也促進了法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在一戰結束之後各國都受到經濟方面的巨大影響,法國也不例外。但是法國經濟並非一蹴而就,他們有自己的經營方法和國家管理戰略,在經過一戰的侵擾之後法國迅速意識到工業和農業破壞慘重的代價,於是加快恢復國民經濟。

法國國力在一戰後迅猛增長,為何在二戰時卻不堪一擊?

經濟的發展主要有賴於工業和農業方面的成就,在工業上,法國的年平均增長率高過英國3.4%,接著這樣的發展速度和效率,一下子就從一戰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歐洲國家,沒有誰能比這時候的法國發展更快。

法國藉著一戰的機會收回了洛林等地區,這些地區的煤礦開採和重工業發展勢頭正好。薩爾煤田的開採權拿到手的法國更是如虎添翼,將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發展到極致。

一直到1929年,法國生產了將近26萬輛汽車,三千多架飛機,煤礦產量也是空前增長。按理說,這樣豐厚的成果應該能在二戰中幫助法國不少忙。但是在二戰時,德國僅花了十幾天就把法國戰敗,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名聲徹底倒地,雖然法國的軍事能力較強,機械化水平也很高,光是坦克就有3000多輛,但依舊擋不住失敗的步伐。

德國在1940年發動戰爭,主動攻擊法國,表面上看德國是想攻擊比利時,但其實他另有所圖。當法國的主力軍都被吸引到北方時,德國才出現了真正的主力,趁著法國茫然不知,他們繞到軍隊後方前後夾擊。阿登山區防備一直比較鬆散,所以當裝甲部隊穿過後就基本沒有了防禦措施,法國軍隊完全被當成甕中之鱉。

這次戰爭德國很快就贏得了勝利,通常被稱為"黃色行動",這樣戰略部署的目的是切斷法國主力的援兵,這樣使得軍隊和外界沒了聯繫,也就免除了德國的後顧之憂。

法國國力在一戰後迅猛增長,為何在二戰時卻不堪一擊?

第一次被打敗之後的法國並沒有吸取教訓,依舊橫衝直撞。6月5日,德國軍隊左右夾擊馬奇諾防線,攻下之後又繼續往南進發。在德國和法國的戰爭中德國取得了很明顯的優勢,後來意大利緊接著發動戰爭,把法國政府都逼到了波爾多。巴黎這個原本喧譁的城市徹底失去了防護,成為一座硝煙四起的空城。就這樣,法國在二戰中並沒有參與感,僅十幾天就敗下陣來,簽訂了停戰協議。

法國國力在一戰後迅猛增長,為何在二戰時卻不堪一擊?

如此強大的法國在二戰時不堪一擊,這主要和當時法國軍隊國防意識弱,經濟發展日漸蕭條等客觀原因有關

雖說一戰之後法國的恢復能力比其他國家好很多,但是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依舊影響到了法國的發展,俗話說經濟決定政治,沒有了強大的經濟力量作為支撐,法國宛如空殼。經濟危機導致銀行倒閉、各大企業破產、百姓面臨下崗的危險,一時間社會秩序紊亂。

企業破產也使得工廠停工,一些傳統企業受到更重的打擊,在1931到1932這一年間,工業生產迅速下降百分之七十。工業比一戰之前落後太多,就連服裝行業和皮革業都無法正常生產,更不用提軍事設備的推進和改良了。

經濟問題是法國基礎性問題,是造成二戰迅速失敗的主要原因。

同時,軍事上的戰略思想和指揮作戰的能力對於戰爭來說也相當重要。在一戰中法國雖然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獲得勝利,但是損失也很重,幾乎如同戰敗國一般狼狽不堪,而德國則是趁大家都損失慘重的情況下偷偷發展起來。率先發展的就是經濟,他們製造先進的武器,提高自己的軍事設備,此時的法國還後知後覺,在享受戰爭勝利的和平生活。

法國國力在一戰後迅猛增長,為何在二戰時卻不堪一擊?

人們對於和平的渴望讓法國政府也忘乎所以,1938年,達拉第接受了慕尼黑的邀請,要對希特勒做出讓步,人們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樣做的嚴重後果,反而感謝並歡迎這位總理的迴歸。他們以為只要做出這樣的讓步就可以好好的過和平的生活,人們趕緊復工,迴歸之前的狀態。可是這樣的退步根本維持不了多久,在人們沉浸在和平的假象之中無法自拔時,德國悄悄派兵東進。

法西斯在法國迅速發展起來,過於放縱法西斯讓人們忽視了對戰爭的敏感度。德國接二連三的戰勝法國也沒有引起法國的重視,仍然覺得和平的生活是戰勝一切的根本。法國繼續沿用著一戰的戰略思想,殊不知其他國家都已經對此瞭如指掌。最強大的設備被安排在馬奇諾防線,坦克等武器完全閒置不用。這樣的軍事思想過於保守,使得科技水平突飛猛進的德國趁虛而入。

1939年希特勒拒絕了和解,法國只好向德國宣戰。一戰時期傷亡慘重的法國此時正處於低靡期,前線打仗的戰士們整日裡吃喝賭搏、毫無鬥志。這樣的軍隊哪還有什麼戰鬥力,能夠支撐十幾天的戰爭就已經相當可以了。

法國國力在一戰後迅猛增長,為何在二戰時卻不堪一擊?

由於法國在戰後沉迷於戰勝國的喜悅,對於國防也十分放鬆,統治者盲目享受戰爭成果,不像德國一樣迅速展開發展生產。軍隊如同一盤散沙,國防教育和防禦部署也都擱置了下來。內部政局動盪不安,官員們懈怠不顧政事,就連德國入侵也只是表現出消極的防守態度。

內憂外患這個詞用在法國可真是貼切。在外交方面,各國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談判,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在利益面前誰不想大發橫財呢?

英國在法國受困時不願意幫助太多,而是保存自己的實力以便應對以後會出現的問題。當法國在二戰中節節敗退的時候,英國甚至撤出了自己的武裝隊伍,法國處於孤立無援的窘境。

這其實和法國奉承的國際外交政策有關,它跟隨著英國的腳步,也展開綏靖政策的思想工作,並沒有自己想一個適合本國的外交手段。

它與蘇聯簽訂合約,後來因為蘇聯與德國和好而崩塌,就這樣一個個盟友為了自己本國的利益拋棄法國,其與英國之間若即若離的關係也讓人惱火,逐漸被英國拋棄。

在外交上的不作為是法國面對困境無人幫扶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二戰快速敗退的原因之一。

法國國力在一戰後迅猛增長,為何在二戰時卻不堪一擊?

法國的悲慘遭遇不僅對本國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後果,也影響到了同盟國的戰略部署,協約國一躍而上

突然戰敗的法國給別的國家帶來了很大傷害,其中就有英國。希特勒認為英國只是在法國的屏障下長大,沒有了法國的庇護它不堪一擊,於是決心要把英國夷為平地。

法國國力在一戰後迅猛增長,為何在二戰時卻不堪一擊?

英國拒絕了希特勒的無理要求,使得希特勒用"鷹日計劃"給予打壓,在第二年,希特勒因為狂妄自大,停止行動,他認為英國已經傾盡力氣來對付他,所以戰敗英國是遲早的事。正是由於他的盲目自信使得英國有了重新發展的機會。

日本看到這一局勢也按捺不住了,它加快展開"南進"計劃的腳步,認為英國沒有了法國的支持,加上和德國展開戰爭傷亡慘重,所以是個進攻的好機會,1040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加快了侵略的步伐。

意大利也是趁虛而入的一把好手,他堅定了追隨德國的決心,和它締結了"鋼鐵同盟",實際上意大利並沒有完全信任德國,在意大利內部實際有很多反對希特勒的聲音,但是結盟之後的利益更吸引意大利。

法國一倒,直接影響到同盟中的其他國家的處境,各國締結盟約之後是相互扶持相互促進的,失去了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行。它的戰敗是同盟國的損失,改變了其與協約國之間的力量對比,甚至也對於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有著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二戰歐洲戰史》

《大國的興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