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給愛情的交代;忍受,是給婚姻的交代

婚姻,是給愛情的交代;忍受,是給婚姻的交代

沈從文有一篇小說對我影響很大,使得我在思考兩性關係時,總有一個赤裸而陰鬱的影子。

小說講了一個關於背叛的故事。

作家到山東出差,每日與妻子通信,關切冷暖,恩愛無比。

與作家同住的,有幾個性格古怪的教授,其中一個居然有個集氣質和美貌於一身的女性朋友,來往頻繁。

作家從未與該女子說過話,就算擦肩而過也隔著很遠的距離。但當作家出差完畢準備返程時,卻在住所旁邊的沙灘上發現了自己的名字,他莫名的覺得這是那女子的手筆。

後來女子出現在遠遠的沙灘邊,一個眼神,證實了作家的猜想。

作家假託舊病復發,對妻子撒了謊,留了下來。故事到這就結束了,後邊的發展全憑大家自發想象。

我想象的後文是,作家對妻子的背叛,從精神到了肉體。

我一直覺得“精神出軌”這個詞很有趣。

它看似是種行為,卻更像是個藉口。因為承認精神出軌也是一種出軌,就相當於承認,出軌是人性的本身。

你永遠無法控制自己的思想不是嗎?見到美麗的、帥氣的、身材理想的、才華橫溢的,誰能完全忍住不去想入非非呢?

你想了,便是出軌了,便是背叛了。

有的人相對於精神更看重肉體,有的人相對於肉體更看重精神。其實這些偏好的差別不大。大家只不過是選擇一種衡量方法去安慰自己,而這方法本身並無礙於“背叛”這個事實。

很早之前,讀魯迅的《傷逝》,就隱約地感覺有一盆冷水,使我在狂熱的愛情幸福裡冷卻下來。如今沈從文這小說,更是助長了我對愛情中人性的質疑。

其實,在愛情裡考慮人性是不明智的。荷爾蒙貢獻的那點激情,是無法經受理智的辨析的。

所以愛得盲目,才往往愛得幸福。

前兩天的一個夢令我傷心不已,甚至夢中到了關鍵情節,我寧願在悲傷中醒來,也不願在幻境中面對。

情節複雜但核心是,我喜歡的女生親口告訴我她將結婚的消息。醒來之後,悲傷情緒鬱郁不散。但很快我又意識到,在現實中,我並沒有多麼喜歡那個女生。

所以可能,震撼我的不是“她”要結婚,而是“結婚”本身。過來的朋友告訴我,結婚、生子意味著人生完全不同的階段。有得有失,得就是得到家庭,失就是失去青春。

確實,很多人的青春並不是在年輪中流走的,而是在婚姻中流走的。

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婚姻是維繫種族生存和高效統治的手段。而從小我的角度來看,婚姻像是一個人生的既定步驟,一個對情緒的具象化儀式,一個對愛情的交代。

是的,歸根結底,婚姻是一個對愛情的交代。

婚姻制度是在人類發展中自然而然產生的,而婚姻本身卻是個體人為維繫的。

婚姻,是給愛情的交代;忍受,是給婚姻的交代。

很多人為了恪守第一個“交代”,而創造了第二個“交代”。再由此交代了自己的一生。

我當然也知道,生活,包括婚姻生活,就是在持久的平淡中、較多的爭吵中,去體驗那一些偶爾出現的快樂。

但這並不能證明“忍受”二字的正義性。事實上,幸福,才應該是給婚姻的交代。

如同你去權衡精神和肉體哪個更能減輕你的受傷程度,卻並不能否認“背叛”二字是一種客觀事實,是人性的一部分,是一種所有人都可以原諒也可以批判的錯誤。

當然,我並不是教唆人去背叛,只是認為人總要先對自己負責。

所以我很難分辨,為了迎合他人而背叛自己,到底是善還是惡,或者是其他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