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晉源區二郎廟

昭惠真君廟

昭惠真君廟,俗名二郎廟,位於南城角村,與村東南興建的晉源新城近在咫尺。南城角立村於宋初,整個村莊呈“L”形狀坐落於城牆角隅遺址,二郎廟正建在晉陽西城坤隅南城牆之上。


太原晉源區二郎廟


二郎廟始建於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元延祐二年(1315)、清乾隆二十九年重建。廟中有戲樓、山門、鐘鼓樓、廂房、耳廳、正殿等建築,廂房和耳廳於民國初年改做初級小學校舍。解放戰爭期間,閻錫山政權為對抗中國人民解放軍,將二郎廟的戲樓拆毀,改築炮臺碉堡,廟宇開始破敗。新中國成立以後,二郎廟初為村內學校所佔,後改麵粉加工廠。現存正殿南向,面寬3間, 進深2間,約佔地90平方米,上為六檁懸山頂,殿前有月臺,方磚鋪地。殿前東側平躺一塊殘碑,高1.6米,寬1米,厚0.2米,已碎為數塊,字跡大多漫漶不清,細觀有“披雲子”、“仙姑”等字樣,不知鐫刻於何時。殿門兩側前牆上分別有兩塊碑側倒壘砌,充磚石之用,東側半截殘碑是一塊水利碑; 西側石碑高1.76米,寬0.86米,厚0.2米,所喜字跡尚清晰,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邑進士雷仁育所撰寫《太原縣賢富鄉重建昭惠廟記》碑。又據一老者介紹,二郎廟正殿內西側電磨基礎下還埋有一塊石碑,不知是何碑。


二郎廟正殿中原塑有昭惠顯靈真君像,兩旁有龍王神、虸蚄神陪侍左右。 據《宋會要》記載,徽宗政和八年(1118),敕封二郎為“昭惠顯靈真人”。 有關

太原晉源區二郎廟


二郎其人,傳說各異。除《封神演義》、《西遊記》中楊戩之外,尚有李冰、李冰之子李二郎、趙昱、鄧遐等說。趙昱為隋代嘉州太守,因治理水患有功德於民,被宋真宗封為“清源妙道真君”,戲曲小說中的二郎神多指趙昱,如元代雜劇《二郎神醉射鎮魔鏡》、《灌江二郎斬健蛟》等。至於鄧遐,在歷史上實有其人,他是桓溫手下的大將,“勇力絕人,氣蓋當時”,相傳曾 在襄陽城北水中斬蛟,為民除害,故當地為其建廟立祀,但影響不太大,故鮮為人知。李冰是戰國時期的水利專家,修堤作堰.清除水患,分岷江為內 外二支,是都江堰工程的最初設計者和督造者,《史記.河渠書》有載:“蜀守冰鑿離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餘則用溉浸,百姓饗其利。”《漢書.溝洫志》亦載其事,並確指蜀守就是李冰。後世人為 紀念李冰,將其神化,併為其修廟,都江堰就在四川灌縣境內,李冰於是被稱為“灌口二郎”。二郎廟也不限於灌縣一地,全國各處多建有二郎廟,後來 有人認為把李冰稱為二郎有些不倫不類,就又說李冰有個次子名二郎,幫助父親入水斬蛟。另外,還有把他們父子二人合稱為二郎的,如宋代曾敏行《獨醒雜誌》就雲“水康軍城外有崇德寺,乃祀李太守父子也……號曰灌口二 郎”。晉陽城毀後,汾晉之水灌漫廢墟70多年,百姓在南城角建二郎廟以求神靈施救庇佑,亦在情理之中。


二郎廟曾是清末義和團運動時期太原縣團民的活動場所和練武之處。鴉 片戰爭

太原晉源區二郎廟

以後,天主教、基督教開始在太原地區迅速傳播,有一些洋教士勾結官府,橫行霸道,魚肉百姓,致使民教矛盾日甚,終於爆發了光緒二十六年(1900)的義和團運動。當時太原縣範圍出現了南城角、小店鎮、北格鎮3支義和團隊伍,其中南城角義和團聲勢最為浩大。南城角村義和團首領胡興元, 號稱‘‘三教師”,他出身貧寒,為人公正仗義,又力大無窮,能把麥場裡的石磙舉起,據說他有一門“掌手雷”法術,厲害無比。三教師胡興元手下有姑姑寨“菩薩”、索村“趙雲”、草寨村“真武”、固驛村“黃天化”、姚村“白袍”、邵城村‘‘黃天霸”、吳家堡村“肉二隻”、鷂子莊“楊娘娘”等許多首 領,他們先後三次集會於晉祠昊天祠,各村隊伍均樹“某某村義和團,扶清滅洋’’大旗。三教師麾下共有團民五六百人,二郎廟是他們活動的主要場所。 他們首先殺了村裡開肉鋪的教民韓玉林,又先後攻破王郭、古城營、西柳林、 邵城、五府營等村的教堂,受到當時山西巡撫毓賢的接見。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人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倉 皇逃往西安。慈禧一改往日面孔,降旨各省剿辦義和團,太原和各州縣的城門上大都掛著血淋淋的人頭。南城角義和團首領胡興元被捕入獄,受盡酷刑,體無完膚,最後被梟首於太原縣西關示眾,時年26歲。眾百姓聞之,無不悲憤,有“銀繩繩,紅肚肚,可惜殺了三教師”的民謠。


相傳,南城角二郎廟戲樓前原有兩塊稻田,名“硯水缽缽”,村東南奎星閣是一支筆,寫字時就去蘸“硯水缽缽”裡的硯墨,以合“文風”之說,故村中人傑地靈,讀書之風極盛。2009年,南城角村民與村委會籌資,將二郎廟修葺一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