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源区二郎庙

昭惠真君庙

昭惠真君庙,俗名二郎庙,位于南城角村,与村东南兴建的晋源新城近在咫尺。南城角立村于宋初,整个村庄呈“L”形状坐落于城墙角隅遗址,二郎庙正建在晋阳西城坤隅南城墙之上。


太原晋源区二郎庙


二郎庙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元延祐二年(1315)、清乾隆二十九年重建。庙中有戏楼、山门、钟鼓楼、厢房、耳厅、正殿等建筑,厢房和耳厅于民国初年改做初级小学校舍。解放战争期间,阎锡山政权为对抗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二郎庙的戏楼拆毁,改筑炮台碉堡,庙宇开始破败。新中国成立以后,二郎庙初为村内学校所占,后改面粉加工厂。现存正殿南向,面宽3间, 进深2间,约占地90平方米,上为六檩悬山顶,殿前有月台,方砖铺地。殿前东侧平躺一块残碑,高1.6米,宽1米,厚0.2米,已碎为数块,字迹大多漫漶不清,细观有“披云子”、“仙姑”等字样,不知镌刻于何时。殿门两侧前墙上分别有两块碑侧倒垒砌,充砖石之用,东侧半截残碑是一块水利碑; 西侧石碑高1.76米,宽0.86米,厚0.2米,所喜字迹尚清晰,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邑进士雷仁育所撰写《太原县贤富乡重建昭惠庙记》碑。又据一老者介绍,二郎庙正殿内西侧电磨基础下还埋有一块石碑,不知是何碑。


二郎庙正殿中原塑有昭惠显灵真君像,两旁有龙王神、虸蚄神陪侍左右。 据《宋会要》记载,徽宗政和八年(1118),敕封二郎为“昭惠显灵真人”。 有关

太原晋源区二郎庙


二郎其人,传说各异。除《封神演义》、《西游记》中杨戬之外,尚有李冰、李冰之子李二郎、赵昱、邓遐等说。赵昱为隋代嘉州太守,因治理水患有功德于民,被宋真宗封为“清源妙道真君”,戏曲小说中的二郎神多指赵昱,如元代杂剧《二郎神醉射镇魔镜》、《灌江二郎斩健蛟》等。至于邓遐,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他是桓温手下的大将,“勇力绝人,气盖当时”,相传曾 在襄阳城北水中斩蛟,为民除害,故当地为其建庙立祀,但影响不太大,故鲜为人知。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专家,修堤作堰.清除水患,分岷江为内 外二支,是都江堰工程的最初设计者和督造者,《史记.河渠书》有载:“蜀守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汉书.沟洫志》亦载其事,并确指蜀守就是李冰。后世人为 纪念李冰,将其神化,并为其修庙,都江堰就在四川灌县境内,李冰于是被称为“灌口二郎”。二郎庙也不限于灌县一地,全国各处多建有二郎庙,后来 有人认为把李冰称为二郎有些不伦不类,就又说李冰有个次子名二郎,帮助父亲入水斩蛟。另外,还有把他们父子二人合称为二郎的,如宋代曾敏行《独醒杂志》就云“水康军城外有崇德寺,乃祀李太守父子也……号曰灌口二 郎”。晋阳城毁后,汾晋之水灌漫废墟70多年,百姓在南城角建二郎庙以求神灵施救庇佑,亦在情理之中。


二郎庙曾是清末义和团运动时期太原县团民的活动场所和练武之处。鸦 片战争

太原晋源区二郎庙

以后,天主教、基督教开始在太原地区迅速传播,有一些洋教士勾结官府,横行霸道,鱼肉百姓,致使民教矛盾日甚,终于爆发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的义和团运动。当时太原县范围出现了南城角、小店镇、北格镇3支义和团队伍,其中南城角义和团声势最为浩大。南城角村义和团首领胡兴元, 号称‘‘三教师”,他出身贫寒,为人公正仗义,又力大无穷,能把麦场里的石磙举起,据说他有一门“掌手雷”法术,厉害无比。三教师胡兴元手下有姑姑寨“菩萨”、索村“赵云”、草寨村“真武”、固驿村“黄天化”、姚村“白袍”、邵城村‘‘黄天霸”、吴家堡村“肉二只”、鹞子庄“杨娘娘”等许多首 领,他们先后三次集会于晋祠昊天祠,各村队伍均树“某某村义和团,扶清灭洋’’大旗。三教师麾下共有团民五六百人,二郎庙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 他们首先杀了村里开肉铺的教民韩玉林,又先后攻破王郭、古城营、西柳林、 邵城、五府营等村的教堂,受到当时山西巡抚毓贤的接见。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人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 皇逃往西安。慈禧一改往日面孔,降旨各省剿办义和团,太原和各州县的城门上大都挂着血淋淋的人头。南城角义和团首领胡兴元被捕入狱,受尽酷刑,体无完肤,最后被枭首于太原县西关示众,时年26岁。众百姓闻之,无不悲愤,有“银绳绳,红肚肚,可惜杀了三教师”的民谣。


相传,南城角二郎庙戏楼前原有两块稻田,名“砚水钵钵”,村东南奎星阁是一支笔,写字时就去蘸“砚水钵钵”里的砚墨,以合“文风”之说,故村中人杰地灵,读书之风极盛。2009年,南城角村民与村委会筹资,将二郎庙修葺一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