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線網紅出軌轟炸全網,其實我們都被騙了

1

從11月19日下午到現在,18線網紅阿沁劉陽,已經久居全網榜首3天。

微博、知乎、豆瓣、頭條等各大網絡平臺都在樂此不疲的扒這件事。

對比其他明星醜聞處理方式,不同的是,這對網紅非但沒有息事寧人,而且不斷爆料,給足火力。

我們先一起來回顧下事情的發展。

19日下午阿沁發文單方面宣佈分手。

20日下午,劉陽發聲道歉。

緊接著,半藏森林發聲道歉。

之後,阿沁再次發文稱“自己一直被欺騙。”

浩浩蕩蕩的文字後面附綴了大量實錘證據,每一錘都砸在了世俗的底線上。

吃瓜之餘,我們不妨來思考幾個問題。

三個18線、上了熱搜都沒人認識的網紅,怎麼就突然變成了全民性事件一夜出圈了?

一波又一波的瓜接踵而來,近40萬評論,600多萬點贊,他們憑藉怎樣的力量在公眾平臺上掀起一片腥風血雨?

這背後是否存在刻意策劃,又或者是某種負面營銷?

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2

首先,不管是阿沁還是劉陽,都並非是個人、單槍匹馬,他們的背後都有自己的後臺。

拿劉陽來說,劉陽的背後有自己的創業團隊“滄眸文化”。

團隊成員有近十人,主要負責攝影、剪輯、商務、編劇、運營等。投資方是業內知名 MCN 貝殼視頻。

公司把“劉陽cary”當做 IP 打造,女朋友“阿沁”是他視頻中的常客,兩人經常搭檔拍攝情感劇場或者展現真實的相處日常。

要知道,任何一個團隊在百年一遇的輿論風暴中不可能不為自己借勢,不為自己爭取流量。

其次,講到阿沁,從她前後兩次發微博的內容來看,無論是行文邏輯的緊密性,情感的共情,還是證據的完備性,不能說一定有營銷的痕跡,但是肯定是策劃良久,有備而來。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這些被稱為“議程設置”。

顧名思義,他們的團隊通過設置一整套的議程來引導受眾關注此事件。

比如,阿沁劉陽分手,並不是一定要搬到檯面上,他們是可以在臺面下解決的。

一方面,阿沁和劉陽尚未拉黑對方,有聯繫渠道,包括他們有共同的好友、工作夥伴。

另一方面,整個流程異常常規化,從阿沁第一次發聲、劉陽道歉、第三者道歉,阿沁再發聲、劉陽再道歉。

整個流程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放佛被排練過一樣。

至於他們的過去,他們在現實中怎樣,我想絕大多數人並不瞭解。

我們都在這場巨大的輿論中被牽著鼻子走。

3

很多人可能會說,如果不是逼不得已這種家醜誰願意外揚。

是的,從個人出發,我非常同意這個看法,沒人願意將自己的傷疤示之眾人、成為茶餘飯後的笑柄。

但網紅願意。

在抖音、直播上,網紅們為了博眼球幹過多少荒誕無常的事情,我們數都數不過來。

換句話說,沒有人不允許他們關起門來解決問題。

從她們在決定將鬧聞公佈全網那一刻起,其實早已做好最壞的準備。

包括與曾經的愛人徹底決裂,被鋪天蓋地的謾罵掩埋,被眾矢之的……

而如何最大化的利用與佔據流量,才是他們更加在意的。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負面的信息總是比正面的信息更加吸引人們的關注。

對他們而言,這是一場從頭到尾的負面營銷。

從三人近幾天的微博粉絲數據來看:

公佈分手前,阿沁的微博粉絲數1099萬,半藏森林粉絲數135萬。

18線網紅出軌轟炸全網,其實我們都被騙了
18線網紅出軌轟炸全網,其實我們都被騙了

公佈之後,阿沁粉絲瞬間達到1217萬,半藏森林粉絲也增長到157萬。

18線網紅出軌轟炸全網,其實我們都被騙了
18線網紅出軌轟炸全網,其實我們都被騙了

其次,最近一週三人的搜索指數、資訊指數更是呈現爆炸式增長。

18線網紅出軌轟炸全網,其實我們都被騙了
18線網紅出軌轟炸全網,其實我們都被騙了
18線網紅出軌轟炸全網,其實我們都被騙了
18線網紅出軌轟炸全網,其實我們都被騙了

這背後的傳播指數、影響力度,是我們很多人無法想象的。

而對於“網絡紅人”而言,粉絲意味著一切,它是網紅經濟存在的基礎,粉絲越多,他們就更有市場。

他日等到輿論的硝煙散去,他們依舊可以憑藉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另起爐灶、進而繼續謀利。

而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吃瓜、吐槽中,早已不知不覺成了網紅的消費品。

3

最後,從人性的角度來講一下這件事情。

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對於醜聞八卦,其實都是心嚮往之的,這是人性的驅使。

所以,這就導致為什麼我們會一邊吐槽網紅“不認識,有完沒完”,一邊還有著莫名想要吃瓜補課,甚至頭腦中還有造梗的衝動?

心理學上有個經典的理論叫“狂歡理論”,說的就是這種矛盾的社會心理。

在當下這種由社交媒體、互動平臺等現代媒介構築的虛擬大眾文化空間裡,人人都有自由的話語權,都可以參與這場盛大的輿論之中。

就如同狂歡理論中所說,在狂歡節上“沒有舞臺,沒有腳燈,沒有演員,沒有觀眾,但這卻是展示自己存在的另一種自由(任意)的形式。”

此時,日常言談中的規範標準被拋擲一旁,宏大敘事被消解,世俗的權威被顛覆和打破。

一個暫時性的“自由世界”被打通,受眾會不約而同地走進這個輿論場中。

這裡接納所有人的粗言俚語,聯繫著每一個人的情感世界。

所以,一旦發生類似出軌、小三等喜聞樂見的事情,都會集中所有人的情緒和憤怒,罵小三、懟渣男。

在這裡,每個人都打破了種種語言的忌諱、客套與限制。

而對於自己是否被網絡消費與營銷,其實沒有多少人去認真考慮這件事情。

說到這裡,我不禁想起奶頭策略

1995年,美國的地緣政治專家布熱津斯基提出了著名的“奶頭樂”理論,認為未來社會的“二八分化”將會加劇,底層的窮人逆襲的機會越來越少。

而佔據著社會80%以上人口的底層窮人可能會不滿,為了緩解這種不滿,就需要給他們提供廉價的娛樂活動,滿足他們的精神需要。

於是“娛樂至死”的時代來臨,各種綜藝節目、網紅直播大行其道。

而廉價的精神活性物質則可以同時滿足肉體和精神的雙重需要。

最後,我想說的是,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其實都有“幕後黑手”在操縱,都是某種更巨大的力量在下的“一盤大棋”。

身處這個輿論滿天飛的時代,

如何讓時間不被髮洩性娛樂和滿足性娛樂塞滿,如何不讓自己成為別人消費的傀儡,以及如何讓自己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和思考的能力。

這才是每個人需要做的事情。

寫給平凡生活中的每一個你我,願更多人看到,願更多人警醒。

作者:碧野,前洞見作者,百萬爆文寫手。本文首發微信公眾號:【碧野】,喜歡文章的朋友,記得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