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仁:著力加強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體系和防控能力建設

非常感謝薛院長和錢學森論壇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我向大家彙報的題目是《著力加強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體系和防控能力建設》。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黨中央、習主席親自領導指揮下,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奮力防控,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整個形勢向好發展拓展,勝利指日可期。這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受到國內外廣泛好評。但是我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暴露了不少問題和短板,正如習近平同志講的“既有經驗,也有教訓”。著力加強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體系和防控能力建設已經現實而迫切地擺在我們面前。做好這項工作不僅對當前防控工作有直接指導意義,而且對長遠應對危機有歷史意義。對此,習近平同志在多次會議多個場合作過多次指示。這些指示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我們應對危機做好防控工作的基本遵循。我初步體會至少要在五個方面下工夫。

第一,要在提高思想認識上下功夫

不要認為這是老生常談,是務虛的空話。思想認識是實打實的硬功夫真本領,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和前提。認識的高度決定擺位的適度、工作的力度、效果的程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顧名思義,突然發生、難以預料,令人措手不及、猝不及防;公共衛生,直接關係到社會公眾健康,處理不好會傷及人的性命;事件,在這個語境範疇內就是非常棘手的,需要調動大量社會、經濟甚至國家強力部門的資源處理的問題,會對社會安全以致政治經濟產生巨大影響,處理不當還容易引起民眾恐慌甚至社會動盪。必須從提高思想認識上下功夫,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會說,但會說不一定會做;很多文件通知上首先就強調,但文件發了卻沒有入腦入心。這就是認識的淺顯和深刻之別。從思想認識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各級都需要提高警惕,不能在危機沒來時心存僥倖,危機真來了措手不及倉促應對,危機過去了就又放到腦後了。這次疫情,雖然病毒是“新型”的冠狀病毒,但是事件的類型對我們來說並不是“新型”的,2003年的非典過去17年,當年抗擊疫情的種種記憶、經驗以及教訓至今還歷歷在目。為什麼這一次又重複犯了同樣的錯誤,沒有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防控,早治療”“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整個防控工作行動慢了半拍,雖然後來及時糾正,補救措施得力,但畢竟蒙受了巨大損失。第一個原因就是有些人,甚至個別地方具有決策權的領導認識沒有到位。意識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思想認識不到位,當然工作措施等一切辦法就難以相應到位。

第二,要在法規制度的建設和執行上下功夫

應該說非典之後,我們已經制定了一些重大疫情防控的法規制度,也相應建立了專司機構,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並不盡人意。法規制度有的不健全,有的有漏洞,有的落實不到位。比如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國家應急管理部門和衛健委的職責怎麼劃分,怎麼協調,怎麼銜接,有許多並不清晰。我覺得,國家應急管理部門應該是管總的,宏觀的,而具體的還應該由衛健委負責。另外,疾控中心的職能定位是什麼,鍾南山就曾經表示,我國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位太低,只是衛健委領導下的技術部門,特殊地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開始第一道防線是自身,真正釀成大疫就是全國的大事了。正如習主席講的,要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健全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機制,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領導指揮體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統有序、條塊暢達、執行有力、精準解決疫情第一線的問題。法規制度制定了,不能掛在牆上,講在會上,而是應當落實到實際工作中,見人見事見效果。法規制度清楚了,職責任務清楚了,方案程序清楚了,就要各司其責,有序銜接,忙而不亂,提高效率。

第三,要在關口前移預防為先上下功夫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應對任何危機,都要預設在先,下好先手棋,不能臨渴掘井、臨陣磨槍,否則輕則手忙腳亂,重則釀成大禍。早在68年前,毛主席1952年就號召我們,“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爭。”這既是從個人角度講的衛生健康問題,更是從國家和民族角度講的安全戰略問題。要堅決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常抓不懈,關口前移,避免傳染病釀成大疫。健康是最好的防疫,警惕和備戰是積極的防禦。醫學三段論:預防、治療、康復,關鍵是把好第一道防線,預防為主,止病於未發。講究衛生提高健康水平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指標。那些食野味的嗜好,不講衛生的習慣,滿不在乎的態度都應徹底掃除。至於造假藥,開黑醫院,甚至製造細菌病毒者,則是全人類的公敵,應該受到公眾嚴厲譴責和法律的嚴厲制裁。防控預案儘量周全,要不厭其細緻不厭其縝密,特別是防控鏈條的各個接合部要模擬演練,越切合實際就越有效管用。預防為主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戰略大計。從思想教育到社會風氣,從科技水平到各級責任,從國內到國外,從個人到集體都應當重視起來,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覺性。防病、防災、防謠言、防生化侵略等等,都在預防為主範圍之內。我們處於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之中,面臨機遇與風險共存的現實考驗。要善於發現機遇、抓住機遇、創造機遇,同時要敢於面對危機、應對風險、化危為機。這是我們應有的態度和素質。戰略思維是著眼於全局著眼於發展的思維,其本質是預測性思維。要深刻理解習主席強調的“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這句話,認真分析我們所處的歷史方位和周圍環境,比較準確地預測發展趨勢,著眼全局關照局部,分清輕重緩急,著眼發展,分清先後順序,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預防為主的學問大得很,我們要用習近平思想指導,用錢學森系統論分析,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第四,要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上下功夫

主要是三支隊伍:醫療衛生專業隊伍、危機管理隊伍和基層管理隊伍。醫療衛生專業隊伍是防控疫情的主力軍。疫情初期,就像一顆小火星一樣,沒有專業知識不容易覺察;而疫情一旦蔓延,猶如熊熊大火,救治患者沒有專業醫療團隊很難完成任務;沒有科研隊伍發明不出根治疫苗,就會時時擔心病毒死灰復燃。醫療衛生這支生力軍不能或缺,要下大力氣加強。疫情防控的學科建設、實驗條件、專家待遇、人才梯隊諸多方面都要做實做細。在我們國家還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這支隊伍要中西醫結合。中西醫各有所長,要提倡取長補短,相互借鑑;反對互相排斥,互相傷害。據說這次防疫過程中,中醫發揮了特殊作用,說明具有幾千年歷史傳統的中醫還需大力發展,深入挖掘其潛能,借這次機會把中醫中藥弘揚壯大起來。人多力量大,中西醫兩支隊伍一個目標,建設健康中國。第二是要有一支危機管理隊伍。抗擊疫情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單是醫務界的事,牽動社會各領域各類人員,需要有專門隊伍協調各方。黨中央提出“提高信心,科學防控,同舟共濟,精準施策”的正確方略,這個方略需要各級政府執行,專業隊伍督察。第三支隊伍就是基層管理隊伍。城市關鍵在社區,農村關鍵在鄉鎮,這是打贏防控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前進指揮所”。習主席的指示,中央的大政方針要落實到基層,主要靠這支隊伍。這是中國特色,也是巨大優勢。

第五,要在堅持人民觀上下功夫

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的宗旨,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體現。我們的所有政策法規、言論行動、所作所為都要堅持人民至上的立場觀點方法。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讓人民知情參與,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中國特色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根本所在。這也是我們克敵制勝戰勝疫情,包括克服改正自己缺點錯誤,補齊短板的法寶。法規都是人制定的,也是人執行的,人是第一寶貴的,人的思想境界素質能力是最大的資源。任何法規都有一定的侷限性,不可能十全十美。執行法規有各種各樣的做法,根本的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最積極的態度,最有效的方法發揮法規制度的優長,而不是鑽法律的空子。有了這樣的家國情懷就不會在疫情面前左顧右盼,患得患失。我敢斷定,除了壞人,誰都想把事情辦好,做出成績來,讓領導放心群眾滿意,誰都不是有意把事辦壞。但為什麼同樣的事有的辦得好,有的辦得不好呢?這裡當然有客觀原因,也有自己知識水平、能力強弱的問題,但關鍵是擔當精神問題。擔當精神既是思想境界,又是能力素質,也是作風修養。比如,到底是把寫論文放在第一位,還是把救人生命放在第一位?沒有發佈權總有建議權吧。一次不聽,兩次三次,鍥而不捨。舊社會孫安動本,抬著棺材奏本,這種精神值得學習。試想如果領導接到疫情報告,當機立斷採取措施,像戰爭年代那樣邊打邊報告,或者敢打沒有命令的仗,情況會大不一樣。這樣做可能有人會說草木皆兵,驚慌失措,但是為了人民生命安全,何懼閒言碎語。有了周恩來總理“我不擔當誰擔當,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精神,即使丟了烏紗帽也是人民英雄。發牢騷講怪話不學就會,怨天憂人也不困難,事後諸葛亮也好當,但都解決不了問題。真正的英雄好漢是遇事能拿出辦法。諸葛亮受人尊重不僅是平陰陽,定乾坤,料事如神,更在於他積極作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錢學森精神的核心是不計功名利祿,誠心獻身國防科研。這也是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靈魂和支柱。親賢臣遠小人永遠不會過時。病毒感染對人是均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與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沒有關係。但是,如何應對疫情,不同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不同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效果卻大不一樣,這已被多次實踐證明。習主席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永遠在路上,一語中的,發人深思。

當然,要實現中國特色的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體系和防控能力建設是一個重大系統工程。我們還要深入學習研究,今天只講個人體會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