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察北管理区“首都两区”建设规划大全来了!

近日,《察北管理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2019-2035年)》(审议修订稿),通过张家口市“首都两区”建设办公室批复(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2019—2035年)》、《察北管理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张家口市察北管理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等文件,本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察北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指导性文件;是察北管理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察北全区人民共同奋斗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硬核!察北管理区“首都两区”建设规划大全来了!

生态空间分区图

到2022年,察北首都“两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水源涵养功能逐渐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较大改善。全区森林面积达到19.92万亩;草原面积16.08万亩,天然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85%;湿地面积达到12.84万亩;以乡镇为单位,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27微克/立方米。生态保护机制进一步健全,高质量绿色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到2035年,水源涵养功能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地下水位实现回升。全区森林面积达到22.77万亩;草原面积16.08万亩,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90%;湿地面积达到12.92万亩;以乡镇为单位,PM2.5年均浓度稳定在25微克/立方米。生态保护机制更加完善,全面建成河北省乳业发展核心区、河北省草原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绿色产业发展

突出察北管理区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全力构建富有察北特色的绿色产业和现代产业体系,搭建运动休闲、生态康养协同发展平台,做强乳业、薯业、新能源业、旅游业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打造西部旅游与新能源、中部综合经济、东部现代农业三大产业功能区。

硬核!察北管理区“首都两区”建设规划大全来了!

产业布局图

产业布局图

1

发展绿色饲草种植业。 力争到2022年,建设有机牧草(燕麦草、青贮玉米等)8万亩,年产青饲料35万吨,天然牧草(老芒麦、披碱草等优质多年生牧草)6万亩,年加工有机饲草15万吨。

2

发展高效奶牛养殖业。到2022年,实现良种繁育覆盖率达到100%,奶牛养殖规模达到15万头以上。

3

发展乳制品加工业。力争到2022年,全区鲜奶加工能力达到60万吨,2035年,在县级层面实现鲜奶加工能力和奶粉产量两个全国第一。

4

做强做优薯产业。打造中国马铃薯产业“薯业硅谷”。力争到2022年,以雪川农业为核心,马铃薯基地拓展到全国30个省市,马铃薯冷冻薯条等主食产品加工能力和国内市场份额两项指标做到全国第一。

5

打造生态康养旅游业。结合察北资源优势和发展情况,以京张体育旅游文化带为引擎,以获批“白塔草原公园”和“国家示范牧场”为契机,重点规划打造“三区一带”生态康养旅游格局。

6

做强可再生能源产业。开展“风电+储能”“光电+储能”“分布式+微网+储能”“大电网+储能”等发储一体化的储能应用示范,支持发电、用电、储能企业等投资建设和运营储能装置,为示范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应用提供支撑。

7

培育新兴产业。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发展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特色装备制造、生物科技、大数据、5G、绿色食品、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为察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城乡绿色融合发展


推进绿色城镇建设。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创建一批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良、资源环境协调的绿色城镇。

1

建设绿色智慧城镇。大力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块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建筑物改造、经济生产、交通设施等各领域的创新应用,把察北打造成为管理高效、服务便捷、产业智能、绿色生态的新型智慧城镇。

2

提升绿色城镇综合能级。整体推进“空心村”治理、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城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建设,提升城区综合承载能力。跳出察北内部小循环,着眼服务京津大循环,城镇建设立足打造张家口市北部旅游集散地,全面提升体现察北现代化程度和对周边地域影响力的城镇综合能级。

3

拓展城镇绿色空间。有序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加强绿色城镇建设,完善绿地生态系统。统筹全区公共区域、道路和河流两侧绿色廊道、城市公园、生态湿地、绿化景观带、环城防护林网建设,综合提升田水路林风貌。实现城镇绿化率达到30%以上,中心城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全覆盖。

4

推广发展绿色建筑。新建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广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进行高能耗建筑及社区节能改造,按照棚户区政策改造老旧小区,打造低碳社区;建设绿色校园、绿色医院、绿色办公等绿色设施。

5

加快绿色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空心村”治理,让广大群众在首都“两区”建设过程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到2022年,搬迁六个行政村,就地整治一个行政村,异地新建十万平米安置房,开展“空心村”复垦还草,加快土地流转,实施退宅还林还草还牧,进一步扩大生态空间,增加草地面积2033亩。

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绿色能源输送网络,强化通信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畅通与张家口市以及京津冀区域多元化协作渠道。着力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为建设首都“两区”提供有力保障。

硬核!察北管理区“首都两区”建设规划大全来了!

1

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按照结构优化、功能配套、联通京津、服务奥运、支撑旅游的要求,打通省市县交通路网,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善、便捷通畅、安全高效的“张察一小时交通圈”,推进与“京张一小时交通圈”接轨。

2

提升公路交通网。优先贯通国道省道线路,加强主要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有效衔接,实现察北主城区3分钟上高速,建成“主城区—天路”半小时通达圈、“主城区—中都草原”半小时通达圈和“主城区—首都”2小时通达圈,建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便捷通畅、安全高效的连接京冀晋蒙区域的综合交通网络,形成内通外联的大交通格局。到2035年,建成大环形路61公里,207国道绕城公路16公里,农村公路93公里。

3

完善景区旅游线。全力畅通重点景区与主干道的连接,建设联通城区外环路和白塔到中都草原、乌兰到草原天路、宇宙营到二秦高速三条旅游景观公路。实施重要旅游景区及其集散中心、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等道路建设,打通与承德等周边地区旅游线路。

4

升级通信基础设施。加快光纤宽带接入网络建设,提高光纤宽带普及率,以主城区为重点,全面推行新建住宅、公共建筑光纤到户入室,推进老旧小区“光进铜退”改造,实现城镇“百兆到户、千兆进楼、百万兆出口”。加快农村人口密集区域光纤网络建设,扩大光纤覆盖范围,实现重点镇、中心村等农村重点地区“光纤到村入户”。

5

加快移动网络开发应用。升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宽带移动网络和光纤网络,实施移动通信网络升级工程,逐步实现5G网络和物联网标志性覆盖重点区域。加快建设布局网络管道,在购物娱乐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汽车客运站等公共场所部署无线热点。

6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完善以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的保障机制,继续落实“阳光低保”,巩固城镇低保,农村低保、“五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加快城镇养老设施建设。

7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合理布局医疗卫生机构,加快乡镇卫生院、管理处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以管理区为中心、管理处和乡镇为枢纽、村(场)为基础,以社会办医、个体行医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化,构建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医疗格局。

8

构建文化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改善基层公共文化活动设施,以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中心为骨干,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组织开展经常性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9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提高引才精准度,立足察北特色产业人才需求,大力引进国内高精尖人才,重点引进人才团队。实施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吸引人才带高新技术研发成果、专利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10

完善教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强化教育政策保障落实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搭建教育合作协同发展平台,对接企业需求,发展职业教育,增强实用型职业人才供给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待遇水平。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校园。

展望本世纪中叶,水源涵养和生态环境支撑功能全面巩固提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生态保护机制全面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