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鸟儿(原创)


家乡的鸟儿(原创)

家乡的鸟儿

天早亮了,妈妈都快把饭做熟了,我还不想起床。我在被窝里伸伸胳膊、伸伸腿儿,一会儿骨碌翻个身,一会儿又把头蒙起来,小手小脚露在被子外面,有时候把脊背晾在外面也不在乎。妈妈一边拉风箱烧火,一边邪唬我,叫我老实点儿。我不听话的时候,她便站起来,抬手作势收拾我的样子。我知道她的手终究不会落在我身上,便有恃无恐地作耍,甚至借机生点儿什么事。这时,妈妈总是顺手帮我掖一下被子,告诫我不许顽皮。当然,我也有听话的时候。老实下来的那一刻,我静静地瞅着窗外。房前那棵老枣树疲沓的枝条垂下来,探到窗棂边。早春的天气寒意未消,光秃秃的枝头色调暗昧深沉,显得枯落萧条。但这里一点都不寂寞。总有三三五五的麻雀飞走又来,飞走又来,在枝头跳上跳下,摇头晃脑嘁嘁喳喳叫个不停。鸟儿在说些什么,我不知道。我总觉得它们在讨论与我有关的事情,否则为什么离我那么近呢?明显是想要我加入嘛!一会儿,我扭头对妈妈说:“妈妈,小雀叫我呢!我要起床。”妈妈赶紧拿过我的衣裤,借着灶膛里熊熊燃烧的灶火,给我烘热。我趁着这一刻融融暖意,赶紧穿上衣服,又开始了让人不省心的一天。

家乡的鸟儿(原创)

儿时的我就是这样浑浑噩噩,没少让爸爸妈妈操心。要说我有多喜欢鸟儿,其实也谈不上。黄土高原常见的鸟儿,除了麻雀,就是喜鹊,极少能看到啄木鸟和猫头鹰。此外,燕子是候鸟,来去有期,不是常伴。至于家养的鸡鸭,只是为人供肉取蛋拔毛做掸子的蠢物,我从来就没有把它们当鸟儿。还有鸽子,在人们大多还吃不饱饭的时候,是不会侍弄它们来浪费粮食的。所以,常见的那些鸟儿,形色黯然,与农村的娃子们一样土,没什么新鲜。但小孩的心性和智力,或与其通神。没有玩伴的时候,偶尔心血来潮,也会心向往之。后来上小学背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诗中所说的黄鹂、白鹭、鸳鸯和鹤等好看的鸟,对于我们所在的人间,果真就是化外之物。所以,原本清新明丽的诗境,总因状物如堵而涣散朦胧。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正在省城上大学的大哥,帮家里秋收完返校时,趁我秋假还未结束,把我也带去了。我第一次走进动物园,算是开了眼界,见识了传说中的很多物种,当然包括鸟儿。但这些被禁锢的飞禽,只算活的标本,没有一点儿天赋精灵的神气。

家乡的鸟儿(原创)

家乡的寻常鸟儿,不是动物园里那些需要花钱才能观瞻的“贵客”,人们抬头低头随处可见。喜鹊在树上搭巢,麻雀在房檐底下掏洞做窝。天下生灵大计,无非争一口食。过去粮食紧缺,人们张罗捕鸟打牙祭。如今,人们与这些邻居淡然相处,共生在同一片天地,没有谁能看得上那点儿不够塞牙缝的肉。鸟儿捕捉蚊蝇害虫,人们不会刻意感念;啄食些许庄稼,也不计较。现在粮食高产丰产,谁也不在乎那点儿嚼裹。所以,农田里少见用来唬鸟的草人,村娃们也不做弹弓打鸟。敌意既已取消,和解便是默契,鸟儿当然也不怕人。人们在场院里晾晒食物,它们不请自来。这群家伙吃不了多少,却能把场面搞得乱七八糟。人们三番五次地驱赶,不胜其烦,它们却不厌其烦地走了又来。有人用细线拴一面镜子挂在场上,稍有风动,镜面就会旋转,反射阳光的光斑像幽灵一样,在场院里闪耀蹿动,几乎无时无处不在。鸟儿不解其妙,站在房檐、树枝或墙头等高处瞅来瞅去,想下来继续抢食,却又不敢,相互之间叽叽喳喳吵一阵子,甩头飞走了。

家乡的鸟儿(原创)

感性的鸟儿,对于超越种群智慧的现象心生恐惧,或可理解;对于自然渐变的光景,则未必诧异。所以,“惊弓之鸟”或许可信。但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鸟鸣涧》中,有“月出惊山鸟”的名句,是说月亮升起,竟使山鸟惊觉起来。宋代诗人辛弃疾借用其境,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明月别枝惊鹊”,意思是天边的明月离开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真会这样么?我觉得似有可商榷之处。

家乡的鸟儿(原创)

其实,人们并非淡漠所有的鸟儿,对喜鹊就很乐见。这完全因为它那喜庆吉祥的名字。无论什么时候,喜鹊落到谁家的屋顶树梢,扬首翘尾,“喳喳喳喳”响哨几声,人们都会认为是好兆头,私下揣度将有什么喜从天降:是贵客临门?是意外来财?还是将有什么烦心事不解自销?……凡事向好,人们认定是其引报;即使后来心属之事没有应验,人们也会认为这鸟儿主善送吉而报以欢喜。所以,喜鹊登枝,喜上梅梢,总是令人心向往之。其实,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人的努力,与鸟儿何干呢?人们属意于此,不过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

家乡的鸟儿(原创)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喜鹊属鸟纲鸦科,与乌鸦是同门近亲。它们在自然界干的事情都差不多,但喜鹊受人青睐,乌鸦却遭人白眼,实在有点不公平。猫头鹰就更惨了。这种神秘的大鸟昼伏夜出,行踪莫测。它们抓田鼠捕害鸟,尽做好事,却因不投人缘而遭排斥。猫头鹰的叫声怪唳,听起来让人有惊悚之感;而且,据说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叫声各异,有春“呜”秋“呱呱”之说。夜深人静时,人们将睡未睡之际,它在不远不近之处来那么几嗓子,不仅撩人睡意,简直勾魂。而且,据村里老人讲,猫头鹰声唤的地方,或将有人去世。这么一说,它果真就是来招魂了。其实,这不过是人们发泄嫌恶态度的茬口,未见哪一回成真(就像喜鹊与好运无关一样)。

家乡的鸟儿(原创)

鸟儿模样难看,叫声难听,给人的印象不佳,于是横遭贬损。这是人们罔顾科学和事实的成见。成见往往就是偏见。这种不以才德品行而以貌取人的现象,人际间也常发生。遇到这样的事,人们也许会表达意见或发泄情绪;但鸟儿不会。它们不解人意,更勿论讨好人或讨厌人。人们寄喻在它们身上的喜怒哀乐,不过是托物遣怀自作多情而已。

家乡的鸟儿(原创)

当然,共生在同一片天地,鸟儿是人们朝夕相伴的邻居,相互之间有所寄托和依傍也是常情。冬天大地雪封的时候,无处觅食的鸟儿投怀农家。它们在树枝上跳叫打闹,一副不安分的模样。人们知道这番用意,在庄院里扫出一块地面,撒几把秕谷麦麸,扔几根玉米棒子。鸟儿们得到赈济,饱餐后振翅而飞。人们不管它们几时来去,看它们吃完了,随手再加一些……此刻想到秋收时在场院上驱鸟儿,这一驱一施之间,饱含了人们多少复杂的情感!

家乡的鸟儿(原创)

长大参加工作后,我远离家乡,于同在北方的一个城市安家,寻常所见的鸟儿还是一样。我常笑谑,它们是来陪我的鸟亲。但成人的内心浮华,对其亲近和关注的程度,远不如儿时的那颗童心。公寓楼房的窗前没有树枝,再不得鸟儿问候起居。惠欣的妻子把每天早上起床的闹铃设成鸟鸣,一阵婉转悦耳的声音把我们唤醒。在我还浸于浅眠的时候,她已奏起了早炊锅碗瓢盆的交响。儿子也起床了,这个城市彻底醒来,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和繁荣。

家乡的鸟儿(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