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詞傳》:現實與理想的衝擊,從詞中釋放心靈深處的吶喊

有人說,世間有沒有一個才華卓越、容貌出眾、品行高潔、重情重義集一身的完美男人,是上帝專門送來的天使?

世間還真有此人,這個人就是“以詩詞註解人生,以人生演繹詩詞”,書寫一段傳奇的納蘭容若,從詞中釋放心靈深處的吶喊。

納蘭性德,原名納蘭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因與太子名諱相重,成德改為性德。他就是人心中那個完美的人。

《納蘭容若詞傳》:現實與理想的衝擊,從詞中釋放心靈深處的吶喊


01

出身顯赫,根正苗紅的“八旗子弟”,“濁世翩翩佳公子”。

納蘭容若出身皇家貴胄,母親是英親王阿濟格正妃第五女覺羅氏,後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父親也是大名鼎鼎,是康熙年間名噪一時的重臣明珠,在官場之中長袖善舞的人物。

納蘭家族十分顯赫,隸屬滿洲正黃旗,就是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成德的曾祖父的妹妹嫁給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這之間的關係令之後的納蘭家族與皇室有了緊密的聯繫。

據說納蘭容若出生時,大雪紛飛,一向巍峨雄偉的紫禁城被大雪籠罩著,顯得晶瑩潔白。他帶著與生俱來的絕世才華,彷彿天際翩然而落的一片新雪,帶著清新脫俗的氣息,驟然降落到人世間。

卻偏偏是“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註定著他今後要在錦衣玉食的權貴中與現實生活的碰撞,與幾位女子的感情之間埋下了苦果,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02

自幼不凡,小荷才露尖尖角,10歲就能作詞,才華驚歎世人,稱為“滿清第一詞人”,可無心功名利祿。

從小聰明過人,過目不忘,10歲時就寫下了成熟的詞作,用典頗多,讓人難以相信。

《一斛珠·元夜月蝕》

星球映徹,一夜微褪梅梢雪。

紫姑待話經年別,竊藥心灰,慵把菱花揭。

踏歌才起清鉦歇,扇紈仍似秋期潔。

天公畢竟風流絕,教看蛾眉,特放些時缺。

他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年紀輕輕就鼎立詞壇,可見其詩詞在歷史上是具有非常高的地位,納蘭容若的詩詞被人譽為有南唐

李煜之風,詞清新雋秀、哀感頑豔。

少年得志,後來當了御前侍衛,跟隨皇帝北上或南巡。

自幼飽讀詩書,才情滿天下。有人說他不應該是個文人,怎麼還幹上了御前侍衛?其實納蘭容若從小就學習武藝,只是詞的光芒掩蓋了武藝上的成就。

御前侍衛可不是一般人能幹上的,那是專門為貴族子弟設立的特殊職位,對一般人來說,夢寐以求,可容若無心功名利祿,一心想掙脫權貴的羈絆,只想過自由的生活。

不是人間富貴花,卻奈何生在富貴家。

在電視劇《康熙秘史》中,演員鍾漢良所扮演的納蘭容若,臨終前對來探望他的康熙皇帝,說道:“奴才這一輩子最大的福分,莫過於結識了皇上;而最大的不幸,也正在於此。我生為奴才,卻從不想做奴才,心裡一直在和皇上爭高低。這高低不是君臣名位,而是做人的心志。如今,我就要分手了,我雖不願講出一個輸字,但卻不能不說,我以皇上為榮,因為此生陪伴的是一位恩澤天下的聖君。”

可見納蘭容若一生都在掙扎,卻怎麼也掙脫不了的樊籠。

《納蘭容若詞傳》:現實與理想的衝擊,從詞中釋放心靈深處的吶喊


他不僅刻苦學習漢文化,還熟讀經史子集,愛好廣泛,學識淵博,編纂了《通志堂經解》、《淥水亭雜識》,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文學、考學等方面知識。他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又改為《飲水集》。後人在此基礎上,增遺補缺,共收集342首詞,名為《納蘭詞》。

於是他的名字總會與詞聯繫在一起,被後人贊為“清朝第一詞人”。

王國維評道:“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03

重情重義,俠肝義膽,廣交天下文人志士。

一首《金鏤曲》,“德也狂生耳”,納蘭容若詞名從此流傳下來。

說起他一生的知己之交—顧貞觀,也是康熙年間詞壇上並駕齊驅的人物,半師半友的忘年交。

本來當朋友介紹他倆認識,顧貞觀帶著私心來的,想讓容若的父親明珠去給皇上求情,營救朋友吳兆騫。

他倆一見如故,談詩詞,談文學,互為知音。

如同俞伯牙終於遇到了鍾子期。

相見恨晚,儘管顧貞觀比容若大了一半截。

可顧貞觀並沒說出此行的目的,後來容若從顧貞觀《金鏤曲》裡得知此事,以“五載為期”,終於把吳兆騫營救出。

這種俠義之舉傳為佳話。也讓無數人感慨,這位出身豪門的貴公子,有著一顆俠骨丹心。把朋友的朋友當成自己的朋友。

容若還為顧貞觀修建了茅屋,名為《花間集》,以一句“君自見其朱門,貧道如遊棚戶”,打消他們豪門權貴與一介布衣門階間的顧慮。

他的朋友圈都是文人志士,不論功名,不問出身,他喜歡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用文字抒發已胸臆。他有個淥水亭,是專門會友的場所,文人騷客在這裡雅聚而著名,對促進當時的文化繁榮起了推動作用。

《納蘭容若詞傳》:現實與理想的衝擊,從詞中釋放心靈深處的吶喊


04

作為才子,他的愛情更是被人津津樂道,他與幾位女子之間的纏綿悱惻,深陷其中,情深不壽。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容若的這首詞形容他和表妹心心相印的一對戀人,只能互相思念,互相相望,卻不能在一起。

傳說中容若與表妹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金童玉女,一雙璧人。

後來表妹被選進了宮裡,兩人勞燕分飛。他們無法掙脫家族的羈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在無數個夜晚,輾轉反側,思念如潮水般,只能在夢中與心目中的神女相見。

容若寫下了《江城子》:“若問生涯原是夢,除夢裡,沒人知。”

就如《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感情。

與妻子盧氏情深,刻骨銘心,但好景不長,三年後病故。

經歷喪妻之痛,最終,化為他筆下一首又一首的悼亡詞。如:《青衫溼遍》、《沁園春》、《南鄉子》、《虞美人》、《金鏤曲•亡婦忌日有感》等。

容若對愛妻的懷念,魂牽夢繞,字字句句柔腸悲歌,悽悽慘慘慼戚,催人心肝。

他為了和妻子在一起多待一陣子,哪怕是靈柩,一年一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想錯過。

於是盧氏的靈柩在雙林禪院停了一年有餘,容若以這樣的方式一邊陪伴著妻子,一邊看著佛經,著意佛法。

說他是情種,亦不為過。一片傷心畫不成。

他對妻子的情深,其妾顏氏、續絃官氏,還有知己沈宛都是無法比擬的。

隨著盧氏的亡故,他的心也如一潭死水,再無波瀾。

“一種情深,十分心苦,脈脈背斜陽。”

由於身患寒疾,加上精神上的痛苦,死於三十一歲。

由於他的深情感動了上蒼,竟於亡妻盧氏同月同日去世,都是五月三十日。

《納蘭容若詞傳》:現實與理想的衝擊,從詞中釋放心靈深處的吶喊


“予生未三十,憂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風吹已散。”

冥冥之中,像對自己一生短暫的總結,如此憂傷,如此淒冷。

05

納蘭容若特別擅長寫離愁別緒,通過那些流傳經典之作,看出他是一位深情痴情的惆悵男子,從詞中釋放他的吶喊。

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納蘭容若的十首經典之作,每首來自靈魂深處,蕩氣迴腸。

《納蘭容若詞傳》:現實與理想的衝擊,從詞中釋放心靈深處的吶喊


《納蘭容若詞傳》:現實與理想的衝擊,從詞中釋放心靈深處的吶喊


《納蘭容若詞傳》:現實與理想的衝擊,從詞中釋放心靈深處的吶喊


《納蘭容若詞傳》:現實與理想的衝擊,從詞中釋放心靈深處的吶喊


《納蘭容若詞傳》:現實與理想的衝擊,從詞中釋放心靈深處的吶喊


《納蘭容若詞傳》:現實與理想的衝擊,從詞中釋放心靈深處的吶喊


《納蘭容若詞傳》:現實與理想的衝擊,從詞中釋放心靈深處的吶喊


《納蘭容若詞傳》:現實與理想的衝擊,從詞中釋放心靈深處的吶喊


《納蘭容若詞傳》:現實與理想的衝擊,從詞中釋放心靈深處的吶喊


《納蘭容若詞傳》:現實與理想的衝擊,從詞中釋放心靈深處的吶喊

容若的詞作有著漢文化的底蘊,還有滿族人的不羈,令詞風清新脫俗,不拘於一格。

無論從愛情、友情、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字裡行間流露出真摯的情感,宛如一個用情極深的翩翩少年從天上走到人間,緩緩走過時光的流轉,體驗了一番紅塵,給世人留下了千古絕唱的342首詞。每一首都能輕易撥動讀者心中最深處的那根弦,清麗哀婉。

現實與理想的衝擊,長期的重負最終壓垮了最後一根稻草,三十一歲離開了人世。

於是才有了“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