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抽動症,95%家長不知道

昨天上班時候,候診大廳有一位10歲左右的小男孩,引起我的注意,因為小傢伙太顯眼了,幾乎所有的病人和家屬都在看著他。

小男孩就像只小猴子,靈活的在椅子上蹦上跳下,不厭其煩的做著同樣的動作,小小的五官可以用擠眉弄眼來形容,頻繁快速的眨著眼睛,擠眉毛,炸一看,會覺得這孩子不停的做著鬼臉,實在是太調皮。

但如果是醫生,或者是同樣有這種情況的孩家長,就會立刻明白,這是抽動症所表現出的臨床症狀。

10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抽動症,95%家長不知道

1

據統計,我們中國現在,每10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抽動症孩子,而其數據還會不停的增長,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在3:1到4.3:1之間。

所謂抽動症也稱妥瑞氏症是指:起源於兒童時期,有些是在青少年時期起病,是一種神經精神性疾病。

抽動症主要臨床表現,一種是身體表現:不自主的、快速的、反覆的肌肉抽動,最多見的從面部開始,頻繁眨眼、翻白眼、抬眉毛、扭頭:再從面部發展到肢體動作,比如扭身體、甩手、甩胳膊……

還有一種是情緒表現:包括暴怒、衝動、發聲、焦慮、說髒話(複雜發聲抽動)。

臨床上根據疾病的特點分為:器質性抽動症,和非器質性抽動症(指神經系統檢查,和各項指標檢查都正常),本文主要是非器質性抽動症。

《愛是最好的良方》作者海夫人,在孩子六歲的時候查出抽動症,之後長達六年的時間,陪著抽動症兒子踏上求醫,探索康復之路。

為了儘快武裝自己,正確幫助到孩子,海夫人瘋狂學習各類育兒知識和醫學知識,堅持每天寫日記,觀察孩子的情況。

她多次發現,只要孩子抽動症發作時,及時和孩子溝通,做好心理疏通,減少心中壓力,孩子的抽動症就會減輕或者消失。

這些年,海夫人從自己孩子,抽動症逐漸康復過程中摸索出,用心陪伴孩子,改變錯誤的教育方式,才是康復非器質性抽動症的的根本。

2

抽動症如何發生的?除了遺傳因素,還有非遺傳因素,是指孩子在兒童時期,因為某些外因(精神壓力、家庭不和諧、敏感、體弱等)引起的心理壓力,大於內心的承受力,導致身體和精神沒有相互協調好,而引起肢體抽動症狀,由此來減輕內心的承受力,達到身心平衡。

紀錄片《妥妥的幸福》中,有一位18歲的少女叫果果,果果回憶在自己很小的時候就有抽動症, 從開始的聳肩、頻繁眨眼到後面的扭頭、嗓子裡發出怪叫的聲音。

果果回憶小時候的經歷,媽媽脾氣很不好,只要每次表現達不到她的要求時,就會受到一頓暴打,這給幼小的心靈蒙上了巨大的陰影。

有一次,很小的果果在院子裡玩耍,奔跑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媽媽看到後,立即氣憤地拉起果果,不分青紅皂白狠狠打了她幾巴掌,並狠狠訓策:“你為什麼摔倒,讓你下次還摔倒”。

小小的果果一臉不知所措,她自己根本不明白為什麼會摔倒,媽媽為什麼會打她?類似的事情經常發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果果發現每次只要和母親發生不愉快或者爭執,她的抽動症症狀就更加嚴重。

10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抽動症,95%家長不知道

如果一個孩子,長時間生活在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中,內心的不安和恐懼得不到及時安撫,加上小小的年紀並不會及時表達心中的不安,久而久之,既然內心的恐慌不能得到疏通,那麼只能通過身體的抽動來發洩,以此來達到身心平衡。

3

在《愛是最好的教育》書中提到,10歲之前孩子伴有抽動症的孩子,有80%到了青春期症狀明顯減輕,雖有輕微症狀,但不會影響到生活,也有20%孩子症狀並不會減輕,甚至還會加重。

(1) 止抽,是最無知的做法

《叫我第一名》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影片中的小主人公佈萊德,從六歲開始就患有抽動症,大腿會控制不住的晃動,脖子頻繁扭動,嘴裡還會不停地發出“波 波”聲。

布萊德的爸爸一直認為布萊德是在故意搗蛋,只要他在眾人面前發出怪叫聲,父親就會大發雷霆,狠狠訓策布萊德,並強行制止他,不準發出怪叫聲。

儘管布萊德向父親解釋他自己也控制不住,但父親並沒有在意他的話,只是覺得布萊德在惡作劇,並讓他在眾人面前丟臉,更讓父親惱火的是,布萊德的症狀並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

很多家長都會和影片中布萊德父親一樣,剛開始發現孩子有奇怪動作的時候,都會覺得孩子在調皮搗蛋,強行制止孩子,但父母們很快就會發現,越是制止,孩子的奇怪的動作越是頻繁。

10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抽動症,95%家長不知道

這好比發洪水的時候,如果人們只想著建大壩堵洪水,而不想辦法疏通水流,洪水只會越堵越多,最後照成更猛烈的災難。抽動症就是這洪水,越制止就會越嚴重。

(2) 及時為孩子心理疏導

我的孩子三歲的時候有頻繁的眨眼,在六歲時有一次嚴重肢體顫動,之後就沒有大幅度的動作,直到目前沒有什麼異常,只是偶爾頻繁眨眼,這些年我發現抽動症就像天氣預報,如果孩子有頻繁眨眼,吸鼻子肯定是遇到什麼讓他不開心或者糾結的事。

每當這時,我都會及時和孩子溝通,接納他的情緒,同時引導他如何解決所遇到的困難,很快他的症狀就會好轉或者消失。

海夫人說:“抽動症是屬於神經精神障礙類疾病,很容易情緒的波動影響心理的反應,從而帶動身體的動作發生”。

抽動和心理情緒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內心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疏通,只能通過身體的工作來發洩,

這很容易理解。

(3) 想要修復孩子,先要修復自己

三年級時,孩子出現情緒抽動症狀,任何一件芝麻大的小事,都會給他小小的心靈帶來嚴重的焦慮感。

比如經常對我說:“媽媽我不小心碰了下電視,它會不會被我碰壞了;媽媽,我今天在學校碰到同學的胳膊,會不會把他弄疼;媽媽,我上次考試的時候,不小心看到同學的卷子,老師會不會說我抄襲……”

每次看到孩子因為這些雞毛小事擔心受怕,作為母親內心真的很心疼和恐慌,想到孩子如果一直這樣,他的人生豈不是就毀了,每天我過得膽戰心機,如履薄冰。

直到有一天娃爸爸開玩笑說:“孩子整天焦慮挺像你的”,這句話倒是一棒打醒了我,細想一下,其實我平時也挺焦慮的,經常杞人憂天。比如:擔心自己身體不好,不能照顧孩子、擔心有意外發生,擔心工作做的不夠完美、擔心孩子生病……。

10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抽動症,95%家長不知道

為了讓孩子好起來,也讓自己不再焦慮,我開始試著充實自己的生活,養了條狗、學烹飪,學養花……,不再把所有時間都聚焦在孩子身上,也不再有時間杞人憂天,一年後,孩子的情緒抽動情況已經完全消失,所以,想要修復孩子,先要修復自己。

4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種藥物能治癒抽動症的,只能說緩解症狀。

我沒有給孩子吃過任何一種藥,因為我堅信,孩子的一切問題,都來至於父母,只有我們正確認識抽動症,發生的原因和誘因,從根本出發,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

簡介:一位愛工作,愛生活,愛文字的80後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