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抽动症,95%家长不知道

昨天上班时候,候诊大厅有一位10岁左右的小男孩,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小家伙太显眼了,几乎所有的病人和家属都在看着他。

小男孩就像只小猴子,灵活的在椅子上蹦上跳下,不厌其烦的做着同样的动作,小小的五官可以用挤眉弄眼来形容,频繁快速的眨着眼睛,挤眉毛,炸一看,会觉得这孩子不停的做着鬼脸,实在是太调皮。

但如果是医生,或者是同样有这种情况的孩家长,就会立刻明白,这是抽动症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

1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抽动症,95%家长不知道

1

据统计,我们中国现在,每1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抽动症孩子,而其数据还会不停的增长,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在3:1到4.3:1之间。

所谓抽动症也称妥瑞氏症是指:起源于儿童时期,有些是在青少年时期起病,是一种神经精神性疾病。

抽动症主要临床表现,一种是身体表现:不自主的、快速的、反复的肌肉抽动,最多见的从面部开始,频繁眨眼、翻白眼、抬眉毛、扭头:再从面部发展到肢体动作,比如扭身体、甩手、甩胳膊……

还有一种是情绪表现:包括暴怒、冲动、发声、焦虑、说脏话(复杂发声抽动)。

临床上根据疾病的特点分为:器质性抽动症,和非器质性抽动症(指神经系统检查,和各项指标检查都正常),本文主要是非器质性抽动症。

《爱是最好的良方》作者海夫人,在孩子六岁的时候查出抽动症,之后长达六年的时间,陪着抽动症儿子踏上求医,探索康复之路。

为了尽快武装自己,正确帮助到孩子,海夫人疯狂学习各类育儿知识和医学知识,坚持每天写日记,观察孩子的情况。

她多次发现,只要孩子抽动症发作时,及时和孩子沟通,做好心理疏通,减少心中压力,孩子的抽动症就会减轻或者消失。

这些年,海夫人从自己孩子,抽动症逐渐康复过程中摸索出,用心陪伴孩子,改变错误的教育方式,才是康复非器质性抽动症的的根本。

2

抽动症如何发生的?除了遗传因素,还有非遗传因素,是指孩子在儿童时期,因为某些外因(精神压力、家庭不和谐、敏感、体弱等)引起的心理压力,大于内心的承受力,导致身体和精神没有相互协调好,而引起肢体抽动症状,由此来减轻内心的承受力,达到身心平衡。

纪录片《妥妥的幸福》中,有一位18岁的少女叫果果,果果回忆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有抽动症, 从开始的耸肩、频繁眨眼到后面的扭头、嗓子里发出怪叫的声音。

果果回忆小时候的经历,妈妈脾气很不好,只要每次表现达不到她的要求时,就会受到一顿暴打,这给幼小的心灵蒙上了巨大的阴影。

有一次,很小的果果在院子里玩耍,奔跑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妈妈看到后,立即气愤地拉起果果,不分青红皂白狠狠打了她几巴掌,并狠狠训策:“你为什么摔倒,让你下次还摔倒”。

小小的果果一脸不知所措,她自己根本不明白为什么会摔倒,妈妈为什么会打她?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果果发现每次只要和母亲发生不愉快或者争执,她的抽动症症状就更加严重。

1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抽动症,95%家长不知道

如果一个孩子,长时间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得不到及时安抚,加上小小的年纪并不会及时表达心中的不安,久而久之,既然内心的恐慌不能得到疏通,那么只能通过身体的抽动来发泄,以此来达到身心平衡。

3

在《爱是最好的教育》书中提到,10岁之前孩子伴有抽动症的孩子,有80%到了青春期症状明显减轻,虽有轻微症状,但不会影响到生活,也有20%孩子症状并不会减轻,甚至还会加重。

(1) 止抽,是最无知的做法

《叫我第一名》电影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影片中的小主人公布莱德,从六岁开始就患有抽动症,大腿会控制不住的晃动,脖子频繁扭动,嘴里还会不停地发出“波 波”声。

布莱德的爸爸一直认为布莱德是在故意捣蛋,只要他在众人面前发出怪叫声,父亲就会大发雷霆,狠狠训策布莱德,并强行制止他,不准发出怪叫声。

尽管布莱德向父亲解释他自己也控制不住,但父亲并没有在意他的话,只是觉得布莱德在恶作剧,并让他在众人面前丢脸,更让父亲恼火的是,布莱德的症状并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很多家长都会和影片中布莱德父亲一样,刚开始发现孩子有奇怪动作的时候,都会觉得孩子在调皮捣蛋,强行制止孩子,但父母们很快就会发现,越是制止,孩子的奇怪的动作越是频繁。

1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抽动症,95%家长不知道

这好比发洪水的时候,如果人们只想着建大坝堵洪水,而不想办法疏通水流,洪水只会越堵越多,最后照成更猛烈的灾难。抽动症就是这洪水,越制止就会越严重。

(2) 及时为孩子心理疏导

我的孩子三岁的时候有频繁的眨眼,在六岁时有一次严重肢体颤动,之后就没有大幅度的动作,直到目前没有什么异常,只是偶尔频繁眨眼,这些年我发现抽动症就像天气预报,如果孩子有频繁眨眼,吸鼻子肯定是遇到什么让他不开心或者纠结的事。

每当这时,我都会及时和孩子沟通,接纳他的情绪,同时引导他如何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很快他的症状就会好转或者消失。

海夫人说:“抽动症是属于神经精神障碍类疾病,很容易情绪的波动影响心理的反应,从而带动身体的动作发生”。

抽动和心理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内心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疏通,只能通过身体的工作来发泄,

这很容易理解。

(3) 想要修复孩子,先要修复自己

三年级时,孩子出现情绪抽动症状,任何一件芝麻大的小事,都会给他小小的心灵带来严重的焦虑感。

比如经常对我说:“妈妈我不小心碰了下电视,它会不会被我碰坏了;妈妈,我今天在学校碰到同学的胳膊,会不会把他弄疼;妈妈,我上次考试的时候,不小心看到同学的卷子,老师会不会说我抄袭……”

每次看到孩子因为这些鸡毛小事担心受怕,作为母亲内心真的很心疼和恐慌,想到孩子如果一直这样,他的人生岂不是就毁了,每天我过得胆战心机,如履薄冰。

直到有一天娃爸爸开玩笑说:“孩子整天焦虑挺像你的”,这句话倒是一棒打醒了我,细想一下,其实我平时也挺焦虑的,经常杞人忧天。比如:担心自己身体不好,不能照顾孩子、担心有意外发生,担心工作做的不够完美、担心孩子生病……。

1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抽动症,95%家长不知道

为了让孩子好起来,也让自己不再焦虑,我开始试着充实自己的生活,养了条狗、学烹饪,学养花……,不再把所有时间都聚焦在孩子身上,也不再有时间杞人忧天,一年后,孩子的情绪抽动情况已经完全消失,所以,想要修复孩子,先要修复自己。

4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药物能治愈抽动症的,只能说缓解症状。

我没有给孩子吃过任何一种药,因为我坚信,孩子的一切问题,都来至于父母,只有我们正确认识抽动症,发生的原因和诱因,从根本出发,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

简介:一位爱工作,爱生活,爱文字的80后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