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倉姑寺——西藏最著名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阿尼倉姑寺——西藏最著名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阿尼倉姑寺——西藏最著名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倉姑寺平面圖

阿尼倉姑寺——西藏最著名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倉姑寺衛星圖

阿尼倉姑寺位於西藏拉薩林廓路29號。2013年12月被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寺始建於明代,距今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創建人為宗喀巴大師的弟子古覺群丹。據傳7世紀時,吐蕃松贊干布為了防止曲河氾濫,營建拉薩城,於是在河堤上挖了一個土洞誦經祈禱,以鎮水魔故又名"倉宮"。15世紀,宗喀巴的弟子古覺群丹到此,立志繼承法王松贊干布的意願,亦在此誦經祈福,並在土洞周圍建立一座尼姑寺,故稱"倉宮寺"。後來尼姑增多,遂將二層樓的經堂以及幾座赭黃色小樓,作為尼姑修行的宅院,成為西藏最著名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阿尼倉姑寺——西藏最著名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正門


倉姑寺主佛殿的面積並不很大,分上下兩層,上層是經堂。殿門沿臺階而上,殿門兩邊繪製有四大天王壁畫,屋簷和門柱雕飾,幾乎與其他藏傳佛教寺院相同。門柱上方,則是傳統的獅面和人面柱頭像。倉姑寺主供十一面觀音菩薩,另有文殊菩薩、無量壽佛、宗喀巴大師和十三幅明清以來唐卡等。

阿尼倉姑寺——西藏最著名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倉姑寺大殿


倉姑寺最著名算是主佛殿一層地下的松贊干布修行洞。洞內供奉著吐蕃國王松贊干布塑像,每天有三名專職的尼姑在這裡,按時誦經祈禱,擺放供品,或是替換燈油。多少個世紀以來,這個古老神聖的修行洞,不知迎來送往了多少來自各地的香客和朝聖者,接受著藏民的頂禮膜拜直到今天。

阿尼倉姑寺——西藏最著名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倉姑寺主佛殿


如今的倉姑寺美麗雅緻,鮮花怒放,阿尼個個都面帶喜色且態度和善。作為女眾道場,倉姑寺注重傳承和弘揚觀音菩薩和度母信仰的法事與儀軌。比如寺院經常舉行的會供儀式是"度母會供儀軌"、"瑜伽母修持儀軌"、"尊勝佛母長壽儀軌"等。按照寺院的要求,每天八點在經堂舉行"日常課誦",即會供儀式,一直到下午4點結束。每個月要舉行七次較大型的集體誦經法會。藏曆三十日,舉行"懺悔儀軌",主要是學修"菩提道之加行唸誦次第儀軌"。藏曆每月初五,舉行"女神補酬儀軌",這個佛教儀式接近於漢地的放焰口,以會供、施食等供品酬謝"六臂怙主"、"吉祥天退敵佛母"、"十二杆瑪女神"和"多聞天等護法諸神。

阿尼倉姑寺——西藏最著名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寺內法事

每月初八,舉行"度母四曼陀羅"和"藥師佛"等會供儀式。初十舉行"勝樂金剛自入灌頂儀軌",每月的十五則要舉行"十六尊者"和"尊勝佛母長壽法"會供法會。然後,每月的二十一舉行"大威德一勇自入灌頂儀式"。二十五舉行"瑜伽母修持儀軌"和"那若空行修煉法"會供法會。倉姑寺的定員編制是100名僧尼,但現有95名出家僧尼。

阿尼倉姑寺——西藏最著名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寺內的甜茶館


英國倫敦的比丘尼丹津·葩默在自傳《雪洞——喜馬拉雅山上的悟道歷程》裡寫道:"在過去,女性往往極難得到接受法教,很多比丘尼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常祈禱來世也能生為男兒身,以獲得學習佛法的各種方便。"即便是現在,尼眾寺院在藏地也是非常的少數的。倉姑寺的存在猶如雪蓮花般珍貴,為希求成就的女眾提供了一處便利的學法修行之地。

阿尼倉姑寺——西藏最著名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丹津·葩默


藏傳佛教中對一般尼姑的稱謂是"格瑪"或"覺姆","格瑪"意為"善女";"覺姆"意為"佛母"。也有稱作"阿尼"或"阿尼覺姆"。

覺姆是女尊者,歷史上王者稱其母親和姐妹為覺姆,藏區出家者男子稱扎巴而女子稱覺姆,是表現尊稱,因此與尼姑名稱的對象一樣但情感不同。藏傳佛教信仰的女僧侶遠離塵世,在門閂緊閉的尼庵(尼姑寺)中苦讀經文、虔誠祈禱、恪守戒律、努力以一顆聖潔之心,去叩響她們理想中的"超然世界"之門……藏區著名的五明佛學院和亞青寺等都兼有男女僧侶,分區修煉。

在西藏,有很多寺廟,其中喇嘛廟居多,尼姑庵較少。尼姑(Buddhist nun)是中國對比丘尼的俗稱,比丘尼為梵文Bhikssuni的音譯,亦譯作比呼尼等。

但也有一些挺有名的,如在拉薩就有米米欽熱寺(遺址)、嘎麗寺、朗古寺、倉宮寺和阿乃昌庫寺等尼姑庵。改革前,西藏的尼姑庵常常是人滿為患,近年來不但有許多舊日的尼姑重返尼姑庵,而且還有一些年輕姑娘和少婦進庵削髮為尼 。在尼姑庵修行的尼姑,有的來自貴族或富商之家,有的來自破落的名門,有的來自平民百姓之家。一個女孩到尼姑庵修行,首先要找一位老尼當規範師,負責對她道德品行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再請著名的活佛替她剃度,活佛祈禱唸經後,剪去小女孩頭上最後一綹髮絲,表明她六根清淨,無牽無掛。

阿瓊南宗三丹培林的每位尼姑從出離家門,獨身修道,加入教團組織,居住寺院,開始她們新的生活-宗教生活,都要經過一定的程序,每位出家入寺或受持"三歸",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三寶者,必須身體健康,篤信宗教,堅守戒律,一心學經,方可入寺。

1、剃髮,是佛教徒出家接受戒律的一種規定。阿瓊南宗三丹瓊培林的每位尼姑出家入寺前,一般要在寺院找一位道行高,學問好,在寺內有一定聲望,已入殿課誦,即正式納入寺院組織的尼姑,作自己的"依止師",這位"依止師"也須得寺院同意後,方可收其為弟子,然後由"依止師"在其佛堂內為新的弟子舉行剃度儀式。為新弟子剃除頭頂髮辮,供於佛祖釋迦牟尼像前,穿法衣,賜法名,授沙彌尼戒,成為沙彌尼。

2、考試,藏傳佛教各大寺院為了管理僧尼而設有一種入殿儀制。在阿瓊南宗尼姑寺,剃度入寺的尼姑首先要經過"依止師"逐字逐句,手把手地教授該教派所修習的各種教理教法,特別是要掌握、諳熟"日常課誦"的基本內容,通過試經的考試,合格者方可吸納為該教團組織或這個寺院的正式尼姑,並有資格參加寺院舉行的各種法事儀軌。

3、初入殿要做佈施,一般每位新入寺的尼姑第一次入殿(進入大經堂)參加"日常課誦"時,要獻哈達,以個人的力所能及給寺院贈送茶葉等禮品,或5至10元錢。這位尼姑要磕頭禮佛三至七次,便可列入"日常課誦"之席。從此隸屬於這個寺院,取得該寺尼姑的資格。這套入殿儀制程序,在藏傳佛教各個寺院的具體做法各不相同,有簡有繁。

舊時尼姑庵,新來的女尼還要請全庵尼姑吃齋飯,宴請一天的可以得到"頃則"的名分,宴請兩天的可以得到"齊澤古雪"的名份,取得這兩種名份的尼姑,可以不參加集體念經,免除一切勞役。除請吃喝外,視家境情況,新來的尼姑還要給尼庵或送陶壺、或送青稞、或送酥油、或送卡墊等供奉。如果規範不識字,新來的尼姑還要請一位經師,教她讀經。

4、受沙彌戒,7歲至20歲的尼姑要受沙彌戒。受戒儀式由一位活佛主持,同時要有4名"格龍"(比丘喇嘛)當助手。受戒地點一般在寺院,也可以在活佛的駐錫地。主持儀式的活佛根據每個受戒尼姑的生辰八字,算定受戒日期。參加受戒的尼姑在受戒之前將酥油、糌粑、麵粉等食品送到受戒地點。受戒地殿(經堂)佈置得既莊嚴又神秘,正面懸掛釋迦牟尼像,兩邊是受戒尼姑的本尊像。活佛登上法壇,四個格龍(比丘)分別坐在兩邊。受戒尼姑盤坐在活佛對面的藏毯上,穿著黃色法衣、紅色袈裟,腰帶"格魯"(淨水壺)。

5、功課誦經,每天早晨,隨著尼姑庵的海螺聲,全體尼姑集中到經堂,由領經師領頭誦唸經文。尼姑誦經就像唱歌一樣,十分動聽。她們在誦經的同時,邊喝著尼姑庵供應的酥油茶,邊吃著自備的糌粑。早經誦完了,早飯也用過了。女尼的閒暇時間幾乎都在轉動著的經輪中渡過。尼姑寺的日常課誦一般在清晨進行,可謂"早殿"或"早課"。每日清晨尼姑們定時集中在大經堂,共同誦經供贊,禮佛祈佛祈禱,與安置於大經堂中那些可見或可親證的神佛、菩薩實體(塑像)面對面的交流,由此不僅可產生一種親切感或補償心理之感。

6、佛事活動,俗家經懺是為俗人舉行諷誦經懺的一種宗教儀式。它由施主奉獻財物,指定尼姑修懺法誦佛經。也是尼姑寺一種謀利的佛事活動,或尼姑個人唯一的經濟來源。誦經拜懺可在寺院集體共同進行,亦可去俗家進行。但它不是經常性的。因此,在藏傳佛教中各懺法便紛呈於世,成為僧尼主要的佛事活動之一。

7、煨桑祈禱,是尼姑個人與神靈菩薩交往的基本形式。它是通過煨桑薰煙,吟誦經文頌詞等語言形式和身體動作來表現對神佛菩薩的一種依賴感或敬畏感,以實現自身或整個人類眾生的願望。因此,每日的煨桑成了尼姑個人滿足自己或眾生的目的或需要而特定的生活基本內容。出身有錢人家的尼姑,住著自己父兄包租或修建的藏式小院,過著舒適的生活。而那些家境貧寒的尼姑,則過的是清苦的生活。每年初秋,家境貧寒的尼姑紛紛離開尼姑庵外出化緣,或者到山南農村,或者到藏北牧場,募聚酥油,羊毛和糧食等,作為冬季和第二年春季的生活用品。尼舍,一般按世俗親戚關係、姐妹關係或師徒關係由二至三人居住。她們不佔有耕地,也不牧養牛羊,尼舍是她們佔有的唯一財產。而且由"家人"承建,或師徒相傳。尼姑們每年為他人誦經拜懺,也可獲得相應的報酬,如五、六十元,二至三包磚茶等實物。這便是一個尼姑一年內所有的經濟收入。

尼姑寺既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也沒有廣泛的經濟來源。有的尼姑寺雖然地處國家森林公園內,為一處旅遊景點,但是因交通不便利,沒有更多遊客或信眾前來觀光或佈施朝拜,因此,尼姑寺佔有的耕地便成為她的主要經濟來源。於是,尼姑們既是寺院的神職人員,又是經營土地的生產勞動者。然而,寺院每年所獲收的糧食,除交納公糧外,幾乎耗費於寺院一年中繁雜的各種禮佛儀軌,如"煨桑",做"朵瑪"等等,尼姑收入微薄,寺院無力保障尼姑的日常生活消費。尼姑日常中的消費全部由尼姑個人承擔。

阿尼倉姑寺——西藏最著名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阿尼倉姑寺——西藏最著名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