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在過年,我們究竟在過什麼?

文|初雪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過年,無疑是中國人心目中最神聖的時刻,敬神拜祖,走親訪友,拜年賀歲,吃團圓飯,一個都不能少……

在大多數中國人的觀念裡,一進入臘月,年就開始一天天接近了。

此時,我們不自覺地將公曆換算成農曆,在心中默默數著新年的倒計時。

每年都在過年,我們究竟在過什麼?

過年,過的是文化和氛圍。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年前要置辦很多東西,買魚買肉,炸丸子、炸藕夾兒……,以備過年請客聚會之用,所以年前是忙碌的,年味兒跟忙碌和食物聯繫在一起。

而如今,購物越來越方便,過年超市也不放假了,日常用品隨時都能買得到,也有冰箱方便保存食物了,再加上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也開始追求健康的飲食了,過年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忙碌地準備吃的了。

每年都在過年,我們究竟在過什麼?

以前過年,為了驅趕“年獸”,要按照時辰放鞭炮;而現在,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已經明令禁止不能放鞭炮了,炮聲也一下子消失了,過年的時候,也彷彿一下子寂靜了許多,年味兒更淡了。

這些外在的環境使年味兒變淡了,但是過年家人、親友團聚的氛圍只增不減。

每年都在過年,我們究竟在過什麼?

過年的時候,彷彿與歲月有個約定,在“青春作伴好還鄉”美好心情的伴隨下,人們不遠萬里回到父母身邊看望父母,陪父母聊著那幾十遍似乎仍是嶄新的話題,成了最開心的時刻。

從一放假開始,就走親戚、聚會,長輩、晚輩們湊在一起或打牌、或書法、或聊天等,長輩們給晚輩們發紅包,小朋友們一起打鬧等,也成了家裡最熱鬧的時候。

發紅包、搶紅包,每一年的娛樂活動都不同……這些,都拉近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濃厚了親情和友情。

每年都在過年,我們究竟在過什麼?

雖然春節的商業價值不比其他節日,沒有被商家挖掘得風生水起,但是它的精神內核是其他節日所無法比擬的。

過年的幾天假期裡,全國各地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們等都從不同地方聚在一起,沒有工作沒有應酬輕鬆自在地呆在一起。

這種味道和感覺是任何一種假期都無法替代的,也不會因為外在大環境的變化而改變。

每年都在過年,我們究竟在過什麼?

這種氛圍,離鄉的人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回家過節這件事,承載著生命經驗的創造跟文化的深耕,是尋根的方式、奔忙的審視和勿忘初心的提示。

“雞鳴而起,爆柏焚香,張燈結綵,迎神迓祖,虔誠祭祀”,過年凝結著天地人倫的社會秩序和中國人根本的精神認同。

每年都在過年,我們究竟在過什麼?

過年,過的是儀式感。

過年,也是家人團聚的好時候,趁此機會,長輩和孩子們在一起聊聊天,給孩子們講講家族的故事,能夠將良好的家風世代相傳。

有研究表明,孩子們對於家族歷史知道得越多,他們就越有控制自己人生的意識,自尊心就越強,也就越相信自己的家庭能夠發展的更好。

大多數的幸福家庭都能夠有效地交流,能夠利用過年、過節等一些家人團聚的重要時刻,製造節日的儀式感,能夠在家人之間就理想、信念、人生等重大問題進行交流討論,講述一些關於家族和長輩的故事。

這樣,當面臨挑戰的時候,幸福的家庭,就像幸福的人一樣,只是在他們的人生故事裡添加了新的篇章。

每年都在過年,我們究竟在過什麼?

有時,當我們聚在一起時,父母也會給我們談談人生、談談理想,講講他們的人生經歷:或取得的成功,或走過的彎路,我們也從中受益匪淺。

2014年,我爸還專門寫了幾句家訓給我們,這家訓也是他大半輩子的人生感悟和人生經歷的濃縮——“家事孝為先,待人慈為上,事業進為好,人生學為貴”——我們都銘記於心,每每經歷挫折的時候,都會想起這幾句話,用來自勉,這句話裡,飽含了父母對我們的殷切的期望和濃濃的愛!

過年對於一個人來說,也是一種儀式。

當隆隆的炮聲歸於平靜、嫋嫋青煙漸漸散去的時候,舊年已經悄然離去,她或許給人以流年似水的感慨,也給人以充實快樂的留戀,它逐漸成為今年或者若干年封存的記憶。

每年都在過年,我們究竟在過什麼?

而新的一年,她綻開了笑容,淡定、從容、平靜地向我們緩緩走來。新的一年,我們都會有新的期盼,列出新的計劃。

回顧過往的微笑或者淚水,在新的一年裡,我們會自動掃除心靈上的霧霾,滿心歡喜地跨步走向新的一年。

新的一年,是充滿希望的;新的一年,也是朝氣蓬勃的。

每年都在過年,我們究竟在過什麼?

在內心深處,有了這種對新的一年的儀式感,我們會心存敬意,心懷感恩——雖然我們縱有一顆感恩的心,也難以回報那些對我們有點滴之恩、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

但是,只要我們心存美好,將那些點滴的感動時刻銘記於心,所有的一切美好都不會褪色。

久而久之,我們會將這種溫暖傳遞,傳遞給每一個遇到的人……

每年都在過年,我們究竟在過什麼?

過年,過的更是一種心態。

春節期間,親戚朋友之間從四面八方聚攏來,人們享受著親情的溫暖。

但是,誠如武志紅老師所說,“中國式的大家庭,拼命地黏在一起,一方面為了抱團,一方面為了追求虛假的親密”;中國人往往是“群聚性自我”,“是為了在叢林生存而積攢力量的方式,如同蝗蟲與螞蟻,聚在一起才有了巨大力量”。

在這個大集體中,平時大家沒有“黏在一起”的機會,趁著過年,也會聊起很多敏感話題或者隱私話題——

比如:孩子考的怎麼樣、年輕人有沒有談對象、月薪多少等等,當被問到這些問題,如果不回答吧,似乎破壞了過年的好氣氛;如果回答吧,又不是自己內心所願意回答,人往往容易陷入糾結之中——即使有不愉快的情緒,也只能壓在心裡,自己慢慢消解。

每年都在過年,我們究竟在過什麼?

如果一個家族中再充斥著攀比、奢靡之風,那麼身處其中的人們或許會因為自己比不過別人而覺得失落、甚至心理不平衡;有些人追求的只是表面的奢華和膚淺的幸福,而不注重濃濃的親情和精神上的富有。

當你懷著眷戀之情回到故土時,假如現實沒有盡如你意,你也不要沮喪,你也不要難過;假如你被家族的負面能量裹挾時,你也告訴自己要淡定,要平和。

因為,你至少可以做到:求同存異和守好個人邊界。

每年都在過年,我們究竟在過什麼?

有些朋友從外面回到故土,或許某個瞬間會懷疑這裡怎麼曾是生養了自己的地方,一切那麼熟悉,一切又那麼陌生——和父母的觀念已然不同,和周圍的親戚朋友們更是有點“格格不入”。

此時,尊重彼此的觀念、儘量去理解父輩們的價值觀是最好的選擇。

“求大同、存小異”,珍惜和家人們在一起的短暫時光,也和諧了過年的氣氛,溫暖了彼此的心靈。

每年都在過年,我們究竟在過什麼?

傳統新年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一份貴重的禮物,漢唐以來盛世的禮樂,人世間的慷慨繁華,如今依舊奉行著。而一年裡的繁瑣和困難,在此時也不必計較念想,因為這一切,都將隨著爆竹聲成為過去;過年,是一個神奇的日子,她可以化解無數難關。

無論你願意過或者不願意過,它都在那裡,不來不去。

春節的團聚,是我們孤獨的心靈在尋求和家人的鏈接,是漂泊在外的我們陪伴父母家人的最好時光。

希望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我們都能夠真的抱慰彼此,而不僅僅是追求形式上的完整。


初雪,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砍柴書院MCN矩陣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