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傳媒大學357英語翻譯基礎考研真題詳解——才聰學習網

[全套]2021年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考研全套資料

考研真題及詳解


2021年中國傳媒大學357英語翻譯基礎考研真題詳解——才聰學習網


我國翻譯史簡介

1.1 複習筆記

一、我國翻譯的早期

我國的翻譯事業有約兩千年的歷史。最早開始的是佛經的翻譯,翻譯家有安世高、號稱“三支”的支婁迦讖、支亮、支謙,竺法護。

二、隋唐時期

我國翻譯事業高度發達的時期是從隋代(公元五九〇年)起到唐代。這一時期古代翻譯界的巨星玄奘(與上述鳩摩羅什、真諦一起號稱我國佛教三大翻譯家)。玄奘的貢獻為:

①玄奘不但把佛經由梵文譯成漢文,而且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譯成梵文,成為第一個把漢字著作向國外介紹的中國人。

②玄奘在翻譯理論方面也是有貢獻的,他提出的翻譯標準是“既須求真,又須喻俗”,意即“忠實、通順”。

三、明清時期

從明代萬曆年間到清代“新學”時期,出現了以徐光啟、林紓(琴南)、嚴復(又陵)等為代表的介紹西歐各國科學、文學、哲學的翻譯家。

明徐光啟和意大利人利瑪竇合作,翻譯了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測量法義》等書。

清林紓最著名的文學作品有《巴黎茶花女遺事》(La Dame aux Camelias)、《黑奴籲天錄》(Uncle Tom’s Cabin)、《塊肉餘生述》(David Copperfield)、《王子復仇記》(Ham1et)等。

嚴復是我國清末新興資產階級的啟蒙思想家,所譯作品多系西方政治經濟學說,如赫胥黎(T. H. Huxley)的《天演論》(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亞當·斯密(A. Smith)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等。嚴復提出了著名的“信、達、雅”翻譯標準。

四、五四時期及以後

“五四”是我國近代翻譯史的分水嶺。“五四”以後,我國翻譯開始介紹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和無產階級文學作品。《共產黨宣言》的譯文就發表在“五四”時期。這一時期的翻譯工作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起了很大變化。白話文代替了文言文。代表人物是魯迅、瞿秋白等前輩。

魯迅是翻譯工作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典範。他譯過許多俄國和蘇聯的優秀文學作品,如《毀滅》、《死魂靈》等。魯迅對翻譯標準的主要觀點是:“凡是翻譯,必須兼顧著兩面,一當然力求其易解,一則保存著原作的丰姿。”魯迅主張直譯,是為了照顧輸入新表現法和保持原作的風貌。

一九四九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翻譯事業也得到了解放。這一時期的翻譯工作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 翻譯工作者在黨的領導下,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工作,逐漸取代了搶譯、亂譯和重複浪費的現象;

(二) 翻譯作品質量大大提高,逐漸克服了粗枝大葉、不負責任的風氣;

(三) 翻譯工作者為了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開展了批評與自我批評,逐漸消除了過去各種不良現象和無人過問的狀況;

(四) 翻譯工作者不僅肩負著外譯漢的任務,同時為了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介紹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經驗以及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還肩負了漢譯外的任務;

(五) 對翻譯標準的認識日趨統一,有效地推動了我國的翻譯工作。

1.2 課後習題詳解

一、我國翻譯事業的歷史有多久?誰是我國古代佛經三大翻譯家?

【答案】我國的翻譯事業有約兩千年的光輝燦爛歷史。我國古代佛經三大翻譯家是玄奘、鳩摩羅什和真諦。查看答案

二、玄奘對我國翻譯事業有些什麼貢獻?

【答案】玄奘不但把佛經由梵文譯成漢文,而且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譯成梵文,成為第一個把漢字著作向國外介紹的中國人。玄奘在翻譯理論方面也是有貢獻的,他所提出的翻譯標準“既須求真,又須喻俗”,意即“忠實、通順”,直到今天仍然有指導意義。查看答案

三、如何理解嚴復的“信、達、雅”翻譯標準?

【答案】作為翻譯標準,這三個字的提法簡明扼要,又有層次,主次突出;三者之中,信和達更為重要,而信與達二者之中,信尤為重要。查看答案

四、“五四”時期翻譯工作的特點是什麼?

【答案】“五四”以後,我國翻譯事業開創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開始介紹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和無產階級文學作品。這一時期的翻譯工作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起了很大變化。白話文代替了文言文。查看答案

五、魯迅、瞿秋白對翻譯工作提出了些什麼看法?

【答案】魯迅對翻譯標準的主要觀點是:“凡是翻譯,必須兼顧著兩面,一當然力求其易解,一則保存著原作的丰姿。”魯迅主張直譯,是為了照顧輸入新表現法和保持原作的風貌。查看答案


2021年中國傳媒大學357英語翻譯基礎考研真題詳解——才聰學習網


六、新中國成立後的翻譯工作有哪些特點?

【答案】

(一) 翻譯工作者在黨的領導下,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工作,逐漸取代了搶譯、亂譯和重複浪費的現象;

(二) 翻譯作品質量大大提高,逐漸克服了粗枝大葉、不負責任的風氣;

(三) 翻譯工作者為了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開展了批評與自我批評,逐漸消除了過去各種不良現象和無人過問的狀況;

(四) 翻譯工作者不僅肩負著外譯漢的任務,同時為了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介紹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經驗以及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還肩負了漢譯外的任務;

(五) 對翻譯標準的認識日趨統一,有效地推動了我國的翻譯工作。

七、為什麼翻譯工作者需要知道一些我國翻譯史?

【答案】約兩千年的翻譯歷史已為我們積累了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應當認真總結前人的翻譯經驗,批判地吸收前人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理論、方法,以便繼續提高我們的翻譯水平,發展我們的翻譯事業。


本文選自“才聰學習網”考研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