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吹哨人:你的微信真的安全嗎?04年的《第四公民》給你答案

【美國的吹哨人:個人信息危機紀錄片《第四公民》】

美國吹哨人:你的微信真的安全嗎?04年的《第四公民》給你答案


美國事件紀錄片《第四公民》全景記錄了當年的斯諾登洩密事件。


本片獲獎無數,榮獲2004年第八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等超多電影紀錄片大獎。本片信息量很大,令人細思極恐。

美國吹哨人:你的微信真的安全嗎?04年的《第四公民》給你答案


紀錄片導演柏翠絲本人也是“稜鏡門”事件的核心人物,正是在她和《衛報》記者格侖·格林沃德的協助下,斯諾登才得以將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控醜聞公之於眾。而柏翠絲與格林沃德也因此榮獲普利策獎。


《第四公民》正是斯諾登早期與柏翠絲郵件溝通時使用的匿名代號。


2013年6月,當柏翠絲第一次飛往香港與斯諾登見面的時候,她隨身攜帶的攝像機也真實記錄了當時的場景,紀錄片高度還原“稜鏡門”事件始末。



劇情分析


2013年1月,勞拉·珀特阿斯開始接收來自“Citizen Four”(第四公民)的匿名加密電子郵件。後者聲稱有證據表明NSA與全球其他情報機構合作開展非法秘密監視計劃。

美國吹哨人:你的微信真的安全嗎?04年的《第四公民》給你答案


五個月後,她和記者格倫·格林沃德和艾文·麥卡斯基爾飛到了香港,完成與愛德華·斯諾登的第一次見面會。


斯諾登和勞拉波特拉斯在香港的接頭方式就像間諜電影一樣,斯諾登假裝是陌生人,把勞拉帶進房間。


在酒店房間裡,為了防止竊聽,斯諾登用枕頭堵住了房間的門,用遮光布製成的魔術帽來防止相機偷拍。


四人的談話從有關科技與隱私的風險提示開始,當斯諾登用通俗的語言輔以幻燈片解釋龐大的監聽系統如何收集跟蹤私人信息,並展示了從NSA拿走的100萬份文件後,他們意識到這可能是這個時代的影響最深遠的政治醜聞。


受制於現實原因,勞拉與斯諾登只相處了短暫的八天,因此缺失了斯諾登離開香港飛往莫斯科,滯留莫斯科謝列門捷沃機場中轉區1個多月並在那裡向世界發表演說的素材。


會面的六個小時後,格林沃德發表了第一篇披露文章,《衛報》、《華盛頓郵報》、《明鏡週刊》跟蹤報道,披露NSA及其在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夥伴機構從事的多項監聽活動,消息一出,引發了國際政治的軒然大波。


因為斯諾登同時曝光英國政府GCHQ、Tempora竊聽計劃、用於篩選互聯網數據的電腦過濾器XKeyscore以及至少35名國際政要電話遭遇竊聽等驚人內幕,美國、歐洲、巴西等地政府與媒體的反應也穿插其中

在整部影片中,我們看到斯諾登解釋他的決策過程,我們看到的是啟示。如果人們為斯諾登的名氣而著迷,這部紀錄片將改變這種看法。


敘述由斯諾登和格林沃德掌握,並從主流媒體和政府宣傳機器中搶走話語權。

美國吹哨人:你的微信真的安全嗎?04年的《第四公民》給你答案


勞拉的拍攝風格很有趣。攝像機在靜態的建築照片上保持了相當長的時間,這給觀眾留下了NAS網絡整體性和普遍性印象。夜間火車的窗戶或穿過隧道的火車很長時間會迷失方向,這將吸引你進入斯諾登即將揭露的黑暗網絡。


這部電影成功地觸及了監視狀態的不同方面,從而帶給我們這樣的思考:當我們談論“隱私”時,我們談論的是安全。在討論影片後,她質疑提出的一些問題有多重要。斯諾登說,他認為任何人都不可能進行個人對抗現有電子監視系統。


早在互聯網剛剛誕生時,就有專家斷定,互聯網是比核武器還危險的存在。在這個科技帶來風起雲湧的時代裡,個人隱私與國家安全之間的權衡,信息技術進步對隱私安全立法的影響咎待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