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生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自育自學,你怎麼看?

勤奮的小牛


對於這個問題,前面各位同行已經談了很多。我只想將自己與魏書生老師短暫交往的經歷,結合個人的體會來回答。

魏書生——當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全國勞動模範, 全國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屆人大代表,第十屆遼寧省政協常委。

當教師的,尤其是十多年前的老師,如果沒有聽說過魏書生老師,那真叫孤陋寡聞。

2006年12月,我與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培訓中心合作,在廣東湛江市一中舉辦“全國骨幹班主任培訓班”,有幸邀請到魏書生老師(那時候他已經擔任遼寧省盤錦市教育局局長)和全國優秀班主任、特級教師任小艾(現任職教育部 《人民教育》雜誌社管理室主任)蒞臨講課。

兩天時間,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精瘦,健談,西服的左邊衣領上彆著周恩來的像章(據說365天都不間斷),喜歡吃素,最奢侈的食物就是炒雞蛋,可以說是教育界的“苦行僧”。

容納1400多人的藝術館,座無虛席,連走廊和過道都擠滿了人。魏書生老師重點講了班級的民主管理方法及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精彩的演講,深入淺出,幽默風趣,引起了老師們的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

從魏老師的演講中,我們可以這麼理解:教育最大的成功不是灌輸教育,懲罰教育,而是養成教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學生自覺自律:

一.自學能力——其目標是讓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探究。重點三個環節:課前預習的習慣,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課後認真做作業和閱讀的習慣。

二.行為習慣——其目標是按照“中小學生行為規範”來嚴格要求學生,並且落實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校園文化當中,班級文化當中。

對於魏書生老師的觀點,我是非常贊同的。我學生年代,從小學到初中,曾經跳過兩級,靠的就是自學;大學畢業後當老師兼班主任,我也是充分調動學生幹部的積極性,讓他們自我管理,很少讓我操心。


我覺得:現代教育更需要用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念去實施教學管理,改變家長對孩子“驕養”和“慣養”的錯誤思想。因為時代在變遷,社會在發展,家長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取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直接影響到了下一代。這無形當中讓我們按照這種教育的理念去實施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那個讀書風氣盛行,人們的思想普遍比較淳樸的年代,很多可以實行的教學手段,可能放到現代社會里,用在學生身上,或許也會有點舉步維艱。所以我們只能這麼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相信魏書生老師在這一點上,肯定會比我們想在前面。


神筆邱然


關於自育自學,我們先看看魏書生老師是怎麼做的吧!

1、教育就是將孩子的優點守住守住再守住;

2. 你覺得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不妨試試這個辦法

你覺得孩子上課不注意聽?那你試試這個方法--同學們,你們現在用一分鐘時間抄寫課文《×××》中的第二段,看你們能寫幾個字。一分鐘到了,停!

3. 讓教育迴歸草根、迴歸心田,別總瞎嚷著創新

4. 做好預習,往往能事半功倍

05. 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讓他們自己做

以上這些方法,我們每個老師是不是也似曾相識呢?是的,每個老師實際每天都在做。

但效果呢?

不寫作業的孩子照樣不寫?

不聽課的孩子照樣不聽?

不管孩子的家長照樣不管?

不及格的幾個孩子好像永遠也不會及格?

只能說,我們這些老師太無能了,真教不會這些孩子。難道不是嗎?

但魏老師所教的學生難道都是那麼優秀?難道那些所謂的專家名師教出的學生都很優秀?沒有一個差生,也不是吧!

不行的話,來我們這裡的中專教教試試,看他們那個專家敢來?

所以,不管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在現實教學中,都是不可能達到的,也可以說不是所有學生都能達到的。

實際老說最高境界本身就沒意思。

人的最高壽命是200多歲,有幾個人活到了?

最理想的社會制度是共產主義社會,哪個國家達到了?

人活著的最高境界是無慾無求,有幾個人能達到?

普通老師,實際也不必糾結那些專家名師的話。他們那麼厲害,咋不去偏遠山區顯示一下,把那些孩子都教成大學生(也不說985、211了)?

教育從來就不是萬能的,老師更是,如果學校教育那麼有用,世界上為什麼還要有監獄和警察?

每個老師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即可。至於每個學生能否自育自學,看個人的造化吧!


人生如夢LLH


魏老師說的是對的。

在我做中學老師的時候,我就知道在語文界有幾個大咖:遼寧的魏書生老師(河北人),武漢的胡明道老師以及上海的於漪老師……這些人都是很了不起的教育家。

教育這個事情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無非是攻城拔寨,一點一點的教授學生學習的技巧、技能、方法,以及各種各樣的題海戰術,這樣最終把孩子推入無邊的深淵。

我曾經和特級教師徐斌談到過語文教學,他也提到過,啟迪學生的心智應該是教育的首要任務。徐老師教學,平時學生的考試都不咋地,可是每每到了高考都能出色的發揮,因為他們的學習是循序漸進,最終走向了自我學習的途徑。

10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如果不能夠站在制高點,最終只能望著人家的項背在那裡感嘆:一定要在48字方針的指引下,實現我大漢族復興的華夏夢………



郭青松老師


魏老師說的沒錯,而且滴水不漏。教育的最高境界無疑就是自育自學,這樣的教育理念應該從家庭教育開始,貫徹孩子的整個學習生涯,甚至是整個人生,與當今社會強調的終身學習理念不謀而合。

我個人一直認為在小學階段之前,解決孩子為什麼要學習比教會他們多少具體的知識要重要的多,只有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而不是一味的強調考試得了多少分數。如果在這個階段消磨了孩子的學習興趣,那麼很難想象接下來的學習生涯將如何度過。需要說明的是我所說的“學習興趣”並不僅僅指文化課,還包括體育和藝術。

回顧自己學生時代遇到的學霸,沒有一個是靠家長或者老師的監督才成為學霸的,不見得他們的智商有多高,但是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家庭教育大多良好,個人有很強烈的求知慾和明確的目的。

所以我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會有意無意的告訴她: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考多少分數,而是為了讓自己明白這個世界運行的規律。

畢竟人生很漫長,沒有誰能一直有父母的陪伴,更別說老師了,自育自學才是芸芸眾生在這個世界上立足的根本保證。

去年就有這樣一個新聞:某收費站要拆除了,其中一位收費員要求賠償,原因是幹了30年收費員,其他啥也不會幹。這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既是有很穩定的工作,也別忘了堅持自育自學,世事無常,不斷變化才是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東西。


homework


魏書生是草根出身,與普通中小學老師一樣,起點就在一所極普通的中學。他的觀點幾乎就是他自己實踐中得出來的結論。

在他的實踐中,學生達到了自育自學的境界。魏書生當班主任,可以出去一段時間開會講學,學生完全的自主管理,自主學習。

魏書生經驗很有說服力,他開始任教的班級,和我們大多數老師教的班級沒有什麼區別,一個縣的中學,不是發達地區,也不是重點校,一個普通班。我們班級有的問題,他的班級都有。我們遇到的難題,他也一樣的遇到了。

在相同的條件下,魏書生的學習和研究精神讓他大獲成功。

在學生自學方面,他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就研究出了“六步教學分組學習模式”,“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每一步都有細緻的要求,實現了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他總結出了“激發學習興趣十三法”,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夠堅持經常。同時針對差生研究出一套獨特的語文學習方法。

在學生自育方面,魏書生在班級提出學生自主的集體責任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最後做到,老師不在,班級一切井然有序。

魏書生是實踐家,是改革家,是教育家。他的一系列作法,都在引導學生成長自主、自律、自覺的成長。

許多老師覺得魏書生的作法難以複製,這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魏書生要比絕大多數老師更用心去研究學生成長規律,更認真去研究課堂教學。他是實用主義者,不是形式主義者。他的方法的有效性,都是他的學生用行動證明的。

當然,每一名老師的班級,都會有獨特的地方,今天的教育教學,有一些新問題,比如,學生中獨生子女多,家長期望高,溺愛型的家較多等,比魏書生當年難多了,這正是需要我們如今應該研究的課題。魏書生的許多作法值得廣大教師借鑑。只要我們努力,就會逐漸接近那個境界。


管窺蒼穹


教育理念很超前,教育思想很正確,教育理想很純高,但離實現很模糊、很遙遠!

這是理想的追求,如果得以實現,教師不會嘔心瀝血、不會傷筋動骨、不會犯賤犯渾犯錯,師生之間很和睦、友好相處、沒有糾葛、沒有矛盾;

如果學生都能自育自學,家長就少了很多煩惱、少了很多精力經濟的付出、詬病老師和校鬧現象就會少很多或不存在;

如果教育的最高境界能實現,將是國之幸、民之福、社會更加進步美好,各種高尖新人才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得又快又順又好;

每個人經歷不同、環境不同、教養不同、獲學獲教程度不同,再加上知識日新月異、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個人精力能力畢竟有限。所以沒有老師引領和他人的指撥教育是有限的教育,不完整的教育。

教育的最高境界雖是理想,並且遙遠,但願全體共同努力,讓學生自育自學成為一種共奮共創共贏的目標。


東方G819


教育到底是要幹什麼?很多人沒有搞清這個問題,這是導致教育走向歧路的主要因素。

教育是一個人,一個組織(家庭),一個社會對所屬群體,進行的思想複製、繁殖、進化。

對於被教育者來說,這一切變化全部來自大腦結構的變化。大腦結構的變化的條件有兩個:一是情緒積極,讓行為可重複,讓理性可思考;二是接納知識,記憶知識,讓知識自組織,產生創新。

這是教育的真實過程和真實目的,沒有立場的描述,才是相對真實的。現實是很多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看不到這種真相。

如果我們想讓教育有效率,有結果。需要做的不是僅僅是複製,更多的是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成長能力,這裡包括自學自育。

現在很多外在的思想或者說文化導向,全部都在偏離真正的教育!

關注 ,跟我一起思考,發現教育的真相!



賦能教育


魏書生的話沒有錯,說的也是好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想翻看魏先生的前世今生,也不想所謂的時代背景,只想談談我對教育的感受。一直以來我不認為教育有所謂的先進和落後之分,只有合理與否的區別。怎麼說呢,也就是教育無論何時何地,它一定是遵從人性,遵從人們認知規律的事情。日本東京大學教授,中國外籍院士藤島教授提到,如何學習如何是好的教育,其實中國的大聖人孔子早已經給出了答案,也就是“之一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這就是好的教育所能帶給人的做事態度。不難發現,倘若成為“好之者”,那麼自學,自己探究就成為持久的學習動力,也所謂“自育自學”。這是教育要達到的最高境界。魏書生說的沒錯,如何調動孩子愛好一件事情是教育的關鍵。他可以喜歡音樂,拳擊,物理化學,羽毛球……其實魏先生也在進一步的闡述孔子的學習理念!反觀周遭,但凡有所作為的,一定是對自己認知的事情有執著追求的人。因為只有對內心認定事物的執著,才能引發持續的探知慾望!你可以考好大學,好工作,但如果不愛,註定不會有太多作為!


大胖二胖和小胖


自育自學是對學生學習的行為要求並不是什麼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的最高境界定義不能錯誤!





用戶840炊事班


這話毫無疑問是正確的,授人以魚莫若授人以漁。

如同家長教幼兒走路,終究還是要放開手,讓孩子自己走。教育也是這樣,終究是要放開手的,所以為了讓學生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必須讓學生學會自育自學。

目前,課程改革正是朝著讓學生自育自學的方向努力。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就是這一理念的體現。統編教材一大亮點就是對學習方法的滲透,這可以說是為學生自學鋪平道路。

然而,讓學生自育自學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很難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該說也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如果強說有什麼好方法的話,我看只有一個,就是讓孩子愛上讀書。

愛上讀書,對於一個人來說具有終身意義,這是不言而喻的。讀書塑造靈魂,這是沒問題的。讀書也促進人思考,激發人進取,這可以說是實現自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