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劉英:史詩級股災面前,中國是否全球避風港?

本文大概3700字,讀完共需

5分鐘

作者劉英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本文刊於3月13日新浪網。

一週內,美國兩度發生股市與美股期貨雙熔斷,美股帶動全球股市連續三週下跌的態勢用血雨腥風都難以概括了。2月28日一週道指已下跌12.84%,本週出現黑色星期一,大跌超過7%,觸發雙熔斷。3月12日週四道指大跌2352.6點,跌幅9.99%,再次雙熔斷,創下1987年以來單日最大跌幅。恐慌加劇了市場踩踏,從2月24日的27960.8點跌到21200.62,道指17天累計下跌6760.18點,跌幅高達24.18%。全球股市上演了史無前例的“史詩級”股災。

「解读」刘英:史诗级股灾面前,中国是否全球避风港?

美股再現雙熔斷引發全球股市踩踏

全球股市幾乎無一倖免,歐洲各國股市也跟著創下了歷史記錄,巴西一日內大跌超過15%,接連兩次熔斷,美國、加拿大、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韓國、巴基斯坦、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十多個國家股市一日全都熔斷。全球從年初至今股市上漲的國家屈指可數。

此輪全球股災的跌勢已經接近大蕭條和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周跌幅在近120年來的美股十次股災中也是名列前茅,可與一戰、大蕭條和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股市比肩 。

從年初至今,全球股市只有中國、越南等五六個國家漲幅為正。儘管美聯儲提前兩週大幅降息50個基點,多國也同步跟進,但是依然不能控制股市斷崖式下跌的態勢,降息提供的流動性並未轉化為阻止市場下跌的動力。

「解读」刘英:史诗级股灾面前,中国是否全球避风港?

美股大跌不僅帶來了全球股市的踩踏,而且引發油價暴跌,從一月初的65美元直接自由落體跌到每桶30美元附近的水平,年初以來作為避險產品黃金價格震盪上揚,但從週二開始也連續三天大跌,已跌去年初以來漲幅的一半,比特幣一日內暴跌30%,美債收益率出了30年期全部收於1%以內。種種跡象表明,連續三週下挫的股市已經應發市場流動性急劇收縮。截至目前美聯儲作為央行最後貸款人角色所補充的流動性尚不足以拯救股市。而股市踩踏、油價等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美債收益率下滑、黃金先漲後跌現象只有在金融危機中才會同時出現。

「解读」刘英:史诗级股灾面前,中国是否全球避风港?

新冠疫情僅僅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截至目前新冠全球確診患者超過13萬例,意大利和伊朗都突破一萬例,韓國接近八千例,法國、西班牙、德國兩三千例,美國、日本(加上鑽石公主號)超過一例,超過百例的國家有25個,歐洲幾乎全部國家、美國幾乎全部州都發現確診新冠病例。疫情在全球的迅猛發展,而且遠未看到疫情拐點在哪裡,這成為導火索引爆了金融市場恐慌情緒。

新冠疫情中外早已分化

新冠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一場危機,是一場大考,中國率先交上了接近滿分的答卷了。在不到一個月多的時間裡,中國快速而高效地控制住了新冠疫情,目前全國除武漢之外的新增病例基本都是海外輸入,徹底戰勝疫情的勝利正在向我們招手。

但全球特別是歐美疫情發展卻不容樂觀,各國都在擔心美國疫情發展情況,雖然國會批准了一項總額83億美元的緊急支出法案,以遏制新冠疫情在美蔓延,但面對疫情,美國此前所做的卻是捂蓋子多於查找病例,而且由於美國大選在即,美國疾控部門對疫情的淡化,美國民眾對於疫情的傳播並不太在意。坊間甚至流傳著全球疫情看美國,美國看西部,西部看洛杉磯,洛杉磯人民在跑馬拉松,照跑照吃照喝的消息。由於沒有全面篩查和使用試劑盒檢測,近日美國疾控中心主任回答記者提問表示在流感1.4萬死亡病例中確實有新冠病毒患者。WHO先是把新冠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近日更評估和宣佈為新冠肺炎已具有“大流行病”(pandemic)特徵。

股災背後的經濟原因分析

疫情初起,美國宣佈禁止疫情嚴重國家人員進入,宣佈實施歐洲旅遊禁令。對於以消費為主拉動經濟增長的美國,疫情直接打擊消費必然會拖累其一季度二季度經濟增長。油價暴跌固然有供給側OPEC和俄羅斯無法達成協議的原因,但疫情導致的供需面大幅錯位才是油價自由落體的根本原因,疫情衝擊經濟,抑制需求,而對於沙特、俄羅斯等以油氣為主要財政收入來源的國家,油價下跌再減產無異於雪上加霜,政府收入將無以為繼,所以這次沙特與俄羅斯互不相讓,沙特更以成本優勢宣佈增產,最終導致油價短期內創記錄的跌幅。

疫情只是美股及全球股市暴跌的外部誘因,經濟動能、經濟結構、經濟質量本身問題才是經濟內在的因素。昨天美股大跌近10%,美聯儲、紐聯儲股市下跌中趕緊出來喊話提出1.5萬億回購計劃,給市場注入流動性。但是面對失血嚴重的資本市場,美聯儲並非是能止住大出血的繃帶,而可能只是對小傷口進行封閉的創口貼。2008年金融危機和2009年歐債危機以來,美歐都是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靠大量印製的便宜錢撐起股市,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至今還沒來得及瘦身,而降息空間已經有限,眼看要跌到負利率了。疫情的衝擊使得市場產生強烈的通縮預期,而作為最後貸款人的美聯儲幾乎已彈盡糧絕,並不能止住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只能是緩釋。美歐其實並沒有徹底走出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歐洲央行、歐洲多國和日本早就是負利率了,量化寬鬆加負利率,貨幣政策幾乎已沒有迴旋餘地,薄弱的力量很難支撐住泡沫很多的股市。

歷史證明連續股災將引發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如得不到及時救助,會蔓延傳導到實體經濟引發經濟危機。經濟學諾獎得主、準確預測了2007年次貸引發金融危機的希勒認為美股高估40%。全球各大機構紛紛下調今年經濟增長預期,國際金融協會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在1%附近,美國在1.3%。

為降低疫情影響提振經濟,各國及國際組織的救市舉措已經開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拿出500億美元低息無息貸款用於戰疫,世界銀行拿出150億美元用於支持戰疫。中國宣佈加碼政策性金融3500億,專項再貸款、再貸款再貼息8000億元,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效,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美國也已批准增加83億美元應對新冠疫情。

中國經濟成為全球的避風港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費方面,中國經濟增長動力依然十足,中國消費市場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力,消費對GDP的貢獻率接近60%,被壓抑的消費正在等待釋放和報復性反彈。

投資方面,當前中國已率先走出新冠疫情的陰霾,復工復產恢復經濟,中國要發揮世界經濟定海神針的重要作用,通過新基建投資、製造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在內的投資三駕馬車拉動中國經濟。

在數字經濟時代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新公司層出不窮。中國有著全球領先的移動支付、電子商務、跨境電商、8.5億網民和全球最多的智能手機使用人口,擁有數字經濟發展的巨大基礎。但目前中國數字經濟只佔GDP的1/3,與美國接近60%的佔比還有巨大空間。今年全國5G網絡的全面鋪開和大量的新基建投資將帶來數字經濟發展的空前機遇。而中國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佔比不到20%,與歐美日等國的70%以上的佔比相比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不僅如此,今年是外商投資法實施第一年,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力度空前,外資股比限制全面放開,外國金融機構、外國公司、外國資本蜂擁而至,這都為新產業、新業態的融資與發展創造了條件。

之所以中國是避風港,不僅是因為大量外資湧入,而且從中國金融自身增長潛力和發展前景看,中國經歷了多年的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企業槓桿率下降,上市公司質量大幅提升,資本市場估值也在合理區間。

而實施註冊制改革資本市場迎來蓬勃發展期,中國直接融資佔比不足20%,而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都在70%以上,中國資本市場空間潛力無限。由此看來,全球經濟發展的前景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在中國,改革開放紅利在中國。中國有條件有能力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避風港。

面對全球股災中國怎麼辦?

面對全球股災,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座山觀虎鬥,中國必然會積極參與到抗擊疫情和全球救市的行動中來。

首先,防疫下發展好中國經濟。為防止外部風險衝擊,中國要加強逆週期宏觀政策協調力度。儘管中國資本賬戶尚未全部對外開放,外部金融風險不太會排山倒海地衝進來,但是政策空間充裕、政策工具豐富的央行也提前預備適時降準降息,確保國內的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財政上,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效,通過財政資金支持戰疫,減稅降費,減免緩社保等各種舉措,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渡過難關,還可以適當提高赤字率,發行國債和專項債等。貨幣上央行已提前降準降息,釋放近2萬億流動性,拿出了近1.2萬億低息政策性貸款,加大信貸力度,使用結構性、普惠性各種貨幣政策工具。投資上全國各省市已經推出數十萬億的大規模新基建、數字基建的投資計劃,消費上正在等待疫情解除後報復性反彈。

其次,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儘管中國經濟是大海,不是小池塘。但是股災一旦引發全球金融風暴,恐怕沒有國家能夠做到獨善其身。兩年多來,美國向全球挑起貿易戰,並對中國實施各種貿易戰、科技戰。疫情初期時,美國納瓦羅說不管新冠疫情在中國有多嚴重,美國也不會給降低絲毫的關稅,但為了維護全球共同利益,中國仍需要參與到全球救市行動中來。

最後,打造一個國際合作平臺。中國與美國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要與世界各國一起共同打造合作平臺。但必須要汲取2008年中國給美國華爾街救市的經驗教訓,不能再上演農夫與蛇的故事,中國可以提出要求,要求美國取消所增加的關稅,放棄科技戰,將實體名單中所有公司和人員解禁,雙方本著平等協商的原則完成簽署中美貿易協定,與中國按照平等公平合作共贏的原則加強合作,與世界各國特別是G20成員國(佔世界經濟的90%)一起加強國際合作,聯防聯控,共同應對疫情,加強宏觀政策逆週期協調調節力度,應對和挽救經濟下行壓力。

劉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財政部首批PPP專家,多次參加部委和地方政府專家諮詢會。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國際金融。在《人民日報》(理論版)《經濟日報》(理論版)《證券日報》《中國金融》《理論學刊》《國際經濟合作》等知名報刊發表文章三百篇。出版《金磚國家:新全球化的發動機》(中英俄葡文版)《“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支點城市研究》等書,參與撰寫《亞投行》《中美貿易摩擦》《中國改革大趨勢》(2018好書)《大金融時代》《人民幣國際化》等書。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人大重陽

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在看”我嗎?

「解读」刘英:史诗级股灾面前,中国是否全球避风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