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起來”發出疫情防控宣傳“最強音”——壽縣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系列報道之四

“八個起來”發出疫情防控宣傳“最強音”——壽縣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系列報道之四

“八個起來”發出疫情防控宣傳“最強音”——壽縣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系列報道之四

壽縣,一座歷經過兵戈和水患的古城,面對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傲然堅守一個多月仍舊固若金湯,至今保持著“零”疫情的戰果。有人說,這是一座風水寶地,刀槍不毀,百毒不侵。其實真正的勝利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自古有兵貴神速之說,在這場戰役中,壽縣的宣傳號角吹得早、戰鼓擂得響,當疫情兵臨城下時,英勇的壽縣兒女早已三軍就位、嚴陣以待,讓無孔不入的病毒無懈可擊。

2020年春節,在萬家團圓的安寧與祥和中,空氣中隱匿著一絲緊張和不安。很多家庭的手機、電腦和電視屏幕上關注的焦點並不是春晚,而是一則則來自湖北武漢的消息。

“聽!壽縣發出號召了!”在壽縣城鄉各界,透過零星爆竹聲,人們紛紛打開窗戶,屏息傾聽:“為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全縣上下正積極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國家和省市部署要求及相關法律規定,現提出如下倡議:一、凡從武漢來壽縣、去過武漢以及途徑武漢來壽縣的所有人員,請主動與社區、村委會聯繫登記……”終於打響了!在應急廣播的指引下,全縣人民主動停止了春節的走親訪友和聚會,眾志成城投入到一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戰爭中。

“八个起来”发出疫情防控宣传“最强音”——寿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系列报道之四“八个起来”发出疫情防控宣传“最强音”——寿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系列报道之四
“八个起来”发出疫情防控宣传“最强音”——寿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系列报道之四

建立一箇中樞 運籌帷幄

2020年1月25日,中共壽縣縣委宣傳部,已經靜謐下來的走廊裡,傳出陣陣急促地腳步聲。部機關和相關單位緊急召開疫情防控宣傳工作調度會,要求全縣宣傳系統立足於行動 “快”、範圍 “廣”、力度“大”,趕在城鄉群眾春節走親訪友之前,按照中央和省、市、縣委部署,抓緊把疫情防控的聲音傳遞到千家萬戶。沒有絲毫猶豫,縣委宣傳部緊急下達宣傳工作指令,印製《致全縣廣大人民群眾的一封信》,縣融媒體中心加班加點錄製《倡議書》音頻,全頻道播發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和相關知識。僅僅一天時間,全縣城鄉處處可以見到宣傳橫幅、聽到宣傳廣播、看到宣傳車輛……廣大人民群眾自覺跟隨著宣傳部門引導: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不聚會、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疫情一天天在發展,防控形勢一天比一天更緊張!1月27日,根據宣傳工作需要,壽縣提前開啟尚未通過驗收的農村應急廣播,讓全縣範圍都同步“響”起來!在當天召開的全縣疫情防控工作調度會上,按照市委常委、縣委書記胡春華、縣長程俊華的部署要求,壽縣宣傳部門提出了“八個起來”號召,幾乎在第一時間內,全縣應急廣播用了起來、農村喇叭響了起來、宣傳車輛跑了起來、卡點宣傳設了起來、電子屏幕亮了起來、兩微一端轉了起來、走村入戶動了起來、宣傳隊伍建了起來!

按照疫情防控宣傳“出口唯一”的原則,壽縣快速成立疫情防控新聞中心,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李瓊擔任指揮長。戰鬥打響後,這個“戰地指揮中樞”就開始一天不停的連軸運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剛負責指揮新聞宣傳、網絡宣傳和社會宣傳,一個多月時間裡,他夙夜在公,事必躬親,手機、電話、微信幾乎一刻不閒。在他的手中,各項宣傳方案和指令源源不斷下達,各種公告、通告和倡議書接二連三發佈,各類網絡信息和輿情及時有效處置,讓全縣的宣傳氛圍越來越濃,導向越來越明確;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善奇負責文明實踐活動,在他的組織引導下,全縣文明創建、移風易俗和愛國衛生運動隨著疫情防控同步推進。25座垃圾中轉站,204輛環衛車及公共區域66428個垃圾桶每天進行清潔消毒,增設2065個廢棄口罩垃圾桶。全縣取消紅白事操辦756場。組織志願者服務25000多人次,構成了戰“疫”前線一道道紅色風景線;縣融媒體中心主任趙陽負責新聞報道和全媒體發佈,單位班子成員帶領採編人員兵分三路,火速開拔全縣各條戰“疫”前線,採寫了數千條鮮活稿件;縣文聯主席黃先舜率領全縣文藝大軍馳援前線,創作了1300多件膾炙人口的文藝宣傳作品,雅俗共賞、形式多樣,極大鼓舞了全縣幹群的士氣;縣委宣傳部副主任科員、辦公室主任王友唐是位軍轉幹部,他深知這次事件重大、軍情緊急,主動承擔起後勤保障的全部工作,一邊收發、處理各類緊急文件和通知,一邊起草各階段工作總結,同時還通過各種渠道購置酒精和口罩,保障一線宣傳工作人員安全。

疫情防控期間,隨著“戰場”形勢的變化,這個“中樞”先後召開了6次專題調度會,始終牢牢把控全縣宣傳工作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為各項工作的開展當好“引導員”。

“八个起来”发出疫情防控宣传“最强音”——寿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系列报道之四“八个起来”发出疫情防控宣传“最强音”——寿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系列报道之四
“八个起来”发出疫情防控宣传“最强音”——寿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系列报道之四

集結兩路大軍 縱橫馳騁

在“八個起來”的指令下,縣委宣傳部火速集結了兩路大軍,一路是縣融媒體中心採編人員組成的宣傳“主力軍”、一路是縣直部門和鄉鎮通訊員組成的“游擊隊”。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這兩支隊伍相互協作,相得益彰,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從大年初二開始,壽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編輯和主持人主動放棄難得的休假,集體到崗投入戰鬥。縣融媒體中心副主任袁輝,是一位根植宣傳戰線近40年的“老新聞”,這個春節,遠在廣東的孫女需要照顧,年邁的父母也需要照顧,已經讓他分身乏術。“這個時候,新聞工作者一定要頂上!”在把妻子送到南下的列車後,袁輝率先返崗戰鬥。

“喂,是不是採編人員都要上班啊,我還在香港怎麼辦啊……”今年由於母親去世,隻身前往香港和姐姐一起過年的主持人谷啟潔焦急萬分。“如果回程不方便,你可以過段時間再回來。”中心領導很體諒她的難處,但谷啟潔還是呆不住了,“同事們都在一線忙,我說什麼也要回去!”最終,幾經輾轉,花高價乘坐飛機和出租車,谷啟潔終於第一時間回到了崗位上,和同事們頂風冒雪,每天奔波在採訪第一線,採製了大量生動感人的新聞稿件。

2月10日,縣融媒體中心採編部主持工作的副主任餘濤母親去世,他僅僅請了兩天假,匆匆料理完後事就馬上回到了崗位上,同事幾乎都不知道這件事。工作中,餘濤化悲痛為動力,創作了大量稿件被淮南日報、中安在線採用,其中,近萬字的綜述稿件《奏響一曲抗擊新冠疫情的壽春之歌》被廣泛轉載。縣融媒體中心的一線採編人員和技術保障人員幾乎都是從事新聞宣傳事業15年以上的“老兵”,在這上有老下有小的特殊年齡,沒有一個人為了家庭原因而退縮,每天“全副武裝”奔波在各個新聞現場,全體衝鋒、全媒發聲,發揮了媒體融合後的“集團軍”作用。

“水照煙樹,春滿溪橋路。正是放歌聽簫鼓,冠病忽來人疏。抗疫上策良方,白衣日夜施方。妖孽斬除已盡,花重籬下東牆。”這首《清平樂》是窯口鎮宣傳委員李靜的愛人劉富太創作的,李靜年初一就離家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了,為了給妻子壯行,他寫下了這首詞。在愛人的鼓舞下,李靜按照“八個起來”要求,第一時間把窯口鎮的宣傳氛圍營造的如火如荼,處處黨旗飄紅、村村喇叭響徹,把進入壽縣縣城的“門戶”看守地嚴絲合縫。同時,李靜還積極參與新聞宣傳報道,提供了大量一線新聞素材,在“學習強國”平臺刊發了近10篇稿件;迎河鎮的“兩大筆桿”——組織委員蔡士宏和宣傳委員王教恆,由於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掌握了大量鮮活素材,這段時間他倆你追我趕,一篇篇帶著溫度的稿件不斷登上“淮南日報”、“中安在線”和“學習強國”;縣衛健委宣傳股負責人王靜屏這段時間成了“稿件加工廠廠長”,她每天整理彙集全縣衛健系統的宣傳稿件,源源不斷地發往各個媒體刊登,自己採寫的綜合性通訊《大愛無疆,忠誠擔當》被省市縣媒體廣為轉載,還被成功推向“學習強國”。和他們一樣,小甸鎮楊文兵、大順鎮王和春、眾興鎮孫霞、雙廟集鎮張賢娟、堰口鎮顧明、雙橋鎮邸維春、澗溝鎮柴化洋、八公山鄉李振秀、縣公安局舒通、縣文明辦毛慶鵬、夏多軍……這些平常默默工作的同志,在重大事件面前,全部發揮出善思能寫的專長,筆耕不輟,自發組建起一支強有力的通訊員隊伍。在他們和縣融媒體中心“戰友”的共同努力下,把“壽縣措施”、“壽縣故事”、“壽縣圖像”、“壽縣聲音”層層傳遞到全省乃至全國。

“八个起来”发出疫情防控宣传“最强音”——寿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系列报道之四

開闢三條戰線 點面開花

壽縣始終把宣傳報道的重點聚焦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線,在縣委宣傳部組織下,縣融媒體中心班子成員每人分別帶領一支宣傳工作隊,分鄉鎮、縣直部門和醫療衛生3條戰線進行深入採訪。3支宣傳工作隊既當新聞採寫員,也當現場宣傳員,在把話筒和鏡頭對準疫情防控一線黨員幹部、基層群眾的同時,深入挖掘先進典型和先進事蹟,及時總結、提煉和推廣居民小區和鄉鎮村莊疫情防控的好經驗、好做法。第一時間發佈,全媒體全方位推送、多角度深度報道,用最快的時間、最廣的角度、最深入人心的報道、最感人鮮活的事例,營造打贏疫情阻擊戰的濃厚輿論氛圍。作為三條線作戰的“先鋒”,隊員們付出了很多,縣融媒體中心3位班子成員為了鼓舞士氣,更為了事業情懷,多次帶隊進村、進田頭、進企業實地採訪。“不深入一線採訪的稿子是沒有溫度和力度的!”縣融媒體中心班子領導多次這樣要求採編人員。他們操刀採寫的稿件《勠力逆行,一切向零》、《安徽壽縣:春耕備耕復工復產》、《讓黨旗高高飄揚在戰“疫”一線》等一批重量級稿件分別被“新華網”、“經濟日報”、“學習強國”採用,為全體記者樹立了“標杆”。縣融媒體中心副主任張蕾,防控工作一開始就抽調到縣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信息簡報編髮等工作,熬夜成為習慣,經常一干就是一個通宵。即便這樣,他仍堅持帶隊深入一線採訪寫稿。鄉鎮宣傳工作隊的聯繫人是縣委宣傳部新聞科負責人顧海濤。這段時間他被同事們形象的稱之為“多面手”,這位從事20多年新聞工作的資深記者,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充分發揮其在抗擊“非典”、“洪水”、“暴雪”等歷次重大突發災害事件新聞宣傳戰役中積累的實戰經驗,當好宣傳發動的“號手”、領導部署的“助手”、重要報道的“寫手”、外宣稿件的“推手”。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克服高血壓、支氣管炎引起的身體不適,沒有休息一天,在省市以上主流媒體推送刊發報道380多篇,其中學習強國130多篇,央級媒體近10篇,讓壽縣的抗擊疫情宣傳工作始終能夠“跟得上”,“唱得響”,“打得贏”。縣直部門宣傳工作隊聯繫人是縣委宣傳部宣教科負責人徐永。疫情發生以來,他成為了社會宣傳的“專家”,每個階段都會根據形勢變化,起草和發佈最新宣傳內容。從1月下旬開始,他幾乎每天都要深入城鄉督查指導面上宣傳工作。全縣共發放倡議書25萬份,防控常識明白紙、宣傳冊18萬份。各鄉鎮啟用農村廣播(含應急廣播)941個,流動“小喇叭”597個,設置宣傳站點460個,出動宣傳車367輛,懸掛橫幅標語1.4萬條,啟用電子顯示屏725塊,設置大型宣傳牌92塊,實現了社會宣傳全覆蓋、零死角。醫療衛生系統宣傳工作隊聯繫人是縣委宣傳部網信科負責人陳煒。“疫情當前,比特效藥更重要的是導向的正確、政策的明確和信息的準確。”陳煒幾乎每天晝夜不停地工作,一邊進行網絡宣傳,一邊進行輿情管控,一個多月來,他共向全縣政務新媒體推送工作動態、防控政策、新聞資訊、防護知識1400篇/次,監測涉壽輿情30餘條,全部得以及時有效地處置,為全縣幹群凝心聚力齊戰疫情,創造了風清氣正的輿論環境。

“八个起来”发出疫情防控宣传“最强音”——寿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系列报道之四“八个起来”发出疫情防控宣传“最强音”——寿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系列报道之四
“八个起来”发出疫情防控宣传“最强音”——寿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系列报道之四

主攻四個方向 火力全開

做好疫情防控宣傳,明確重點,才能集中力量有的放矢。根據壽縣實際,壽縣疫情防控新聞中心明確提出四方面宣傳重點,突出宣傳醫療衛生戰線先進事蹟和典型,突出宣傳各行各業創造性開展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突出宣傳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日夜奮戰的鮮活事例,突出宣傳全縣廣大群眾響應號召、主動防範、自我管理的經驗做法。

圍繞這些宣傳重點,宣傳戰線全員發動,一個多月時間內,數百篇優秀新聞宣傳作品源源不斷出現在各大媒體。反映醫療衛生戰線先進事蹟的作品《壽縣魏良忠:一筆捐款 一份責任 一種黨性》《安徽壽縣:“停診”科室 只因為“抗疫”一線更需要》《安徽壽縣:“一封來自武漢抗疫前線的入黨申請書”》《安徽壽縣:影像崗位也是一線 “火眼金睛”嚴防疫情》《安徽壽縣:發揮中醫作用 助力疫情防控》《安徽壽縣衛健委:大愛無疆 忠誠擔當》等稿件,讓人們看到了病魔面前,白衣天使的大愛情懷和奉獻精神;《安徽壽縣:最嚴城防令 保千年古城金湯永固》《安徽壽縣:共同鑄就抗擊疫情堅固防線》《安徽壽縣:“三字訣”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安徽壽縣:全媒發聲 當好疫情防控宣傳主力軍》《安徽壽縣:突出“早快實” 抓好春耕備耕工作》《復工復產遇難題 “四送一服”有妙計》《安徽壽縣:14.49萬中小學生走進“線上課堂”》等一批稿件,充分反映全縣各行各業在面對疫情時,因地制宜,守正創新,取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經驗做法;《安徽壽縣:黨員巡查小分隊 守住疫情防控最後一道關》《安徽淮南壽縣:流動黨員勇戰“疫” 堅決當好“四大員”》《安徽壽縣:“別忘了,我們都是共產黨員”》《安徽壽縣:黨旗夜深飄更紅》《安徽壽縣:在戰“疫”中“蝶變”的村黨組織》《安徽壽縣迎河鎮:戰“疫”前線黨旗紅》等稿件,讓人們直觀感受到特殊時期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以及黨員隊伍踐行初心和使命,甘於奉獻和擔當的時代品格。《安徽壽縣:商戶爭當志願者,戰“疫”也要出把力》《安徽壽縣:一邊嚴防範 一邊重“溫情”》《安徽壽縣:兩位陌生姑娘 一份滿滿愛心》《安徽壽縣迎河鎮:疫情防控顧大局 移風易俗正當時》這些貼近群眾接地氣的稿件,栩栩如生地描寫了全縣各界群眾響應號召,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力所能及發揮作用的小故事。由於宣傳導向正確、事例鮮活,這些稿件除了在本地媒體刊發,還被中央和省市媒體廣泛採用,並紛紛登上“學習強國”的“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等版塊。

利用五大陣地 全媒發聲

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壽縣充分運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站、微信、抖音五大宣傳平臺,讓主流聲音佔據輿論場,實現信息權威發佈,融合傳播、多點推送,將疫情資訊、防控措施、防疫知識、先進人物、感人事蹟等及時傳遞給廣大基層群眾,打通疫情防控宣傳引導“最後一公里”。壽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作為地方主流媒體,微信平臺《壽縣發佈》1月21日即發佈疫情相關信息,將黨中央權威信息傳遞到基層。所有媒體全部投入運行,全體編採和技術保障人員全員上陣。集團軍作戰,克服以前“散小弱”的劣勢,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資源整合的優勢在疫情防控宣傳中全面凸顯。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壽縣利用“五大陣地”實行立體式宣傳,集中報道幹部群眾團結一心、共戰疫情的精神風貌。電視新聞開設《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專欄,及時報道重要會議精神和工作落實情況,新聞後播發《致全縣共產黨員的一封信》、縣防疫指揮部各項通告,以及防疫知識和宣傳字幕等;《今日壽州》推出電子專刊;充分運用壽縣網站、壽縣手機臺、微博微信《壽縣發佈》公眾號等新媒體傳播快、影響大、受眾關注度高的特點,密集發佈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部門通知、通告和公告及病毒防護知識等,為全縣科學有序應對疫情發出主流媒體應有的聲音。所有媒體容量不受時間、欄目限制,防控宣傳稿件做到應播盡播、應刊盡刊。

“18.6W!”壽縣融媒體中心主持人谷啟潔點開抖音驚訝地發現,2月6日她赴安豐塘畔開展疫情防控採訪時隨手拍下的短視頻,在“抖音”平臺上發佈後,2天內點擊量竟超過了18萬次。

新媒體可以讓消息更精準有效、喜聞樂見地傳播到百姓手中。緊貼基層百姓的特點和需求,壽縣推出各類豐富多樣的產品,原創制作防“疫”宣傳短視頻《眾志成城,共抗疫情》、《壽縣廣大幹群奮力抗疫》等共9部,同時從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站下載《開窗通風》《六步洗手法》《文明打噴嚏》等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公益宣傳作品,每天在融媒體工作平臺黃金時段滾動播出。抗疫短視頻《為零而戰》和抗疫MV《壽縣笑容》通過“人民網”、“新華網”和“學習強國”轉載,點擊量突破了100萬。

《我在方艙醫院值班的日子》,用微視頻、日記體報道壽縣支援湖北醫生管俊勇在方艙醫院的工作情況。第一視角的畫面和語言,成為壽縣百姓瞭解前線醫生艱苦工作的窗口。輕量化作品,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覆蓋面和轉發率。《致敬!風雪一線的戰“疫”人》《風雪後的壽縣古城》則圖文報道了壽縣各條戰線風雪戰疫的精神風貌和經歷風雪之後古城煥發出的新貌。《“尋找最美逆行者”徵文選登》聚焦平凡人的戰疫故事,與受眾互動,讓疫情傳播更接地氣。截止發稿日,五大傳播平臺共編髮各類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新聞2000多篇(條),微博微信《壽縣發佈》公眾號發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信息1200多條,全媒體播發公益廣告近300條,播發通知、通告1300多條。這些主流輿論聲音,讓當地廣大群眾準確瞭解權威信息、疫情情況和措施辦法,發佈信息、安撫民心、正向疏導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全縣各界疫情防控工作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

2月14日,縣融媒體中心5位主持人聯手拍攝公益短片《人不動,車不動》,被《人民日報》關注報道。2月28日,“安徽日報”《傳遞基層戰“疫”最強音——安徽省縣級融媒體中心打通疫情防控信息傳播“最後一公里”》對壽縣融媒體中心宣傳案例進行了介紹。2月29日,“中安在線”總網重量推出《壽縣融媒體中心:全媒發聲,當好疫情防控宣傳主力軍》,對壽縣融媒體中心防疫宣傳工作進行了全面報道。

一條條標語橫幅,一篇篇圖文稿件,一輛輛宣傳車輛,還有那些在一線奔波的身影,定格成壽縣疫情防控宣傳的生動瞬間。沒有光環,沒有喝彩,壽縣的宣傳隊伍始終以筆做槍,聞風而動,成功做到了“八個起來”,用自己的方式吹響疫情防控的嘹亮“號角”,擂起殲滅疫情的震天“戰鼓”,為壽縣實現“零”疫情防控目標提供強大的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激勵全縣人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不懈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