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老未“變身”記

3月11日11時,老未的三兒子寫完作業,一個箭步躥出了房門。屋外,老未正端著一盆玉米粒餵雞。春日陽光,讓這對父子的身影格外明媚。

老未,名叫未海勝,是長春市九臺區其塔木鎮馮家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老未在政府的幫助下,過上了滿意的生活。

老未說:“從前,日子是過了今天,不知道明天怎麼過,心中總有怨氣。現在,日子不愁了,心裡還想著為村裡做點啥!”

老未的改變,村民們都看在眼裡。村民老李告訴記者,老未過去的日子過得窮,一家六口擠在不足40平方米的泥草房內,一鋪炕、一口鍋,冬天透風,夏天漏雨。

2017年,讓老未一生難忘。這一年,在駐村第一書記王憲春和其塔木鎮黨委書記張玉民等人的幫助下,老未一家住進了70平方米的大瓦房。“大瓦房,就是敞亮!我第一次在孩子們面前,感到有面子。”老未說。

那年7月,老未病情加重。在政府的幫助下,老未在省人民醫院進行了膀胱切除手術。近4萬元的醫療費,通過國家醫療扶貧政策報銷後僅花了4000元。

出院後,老未感慨地說:“從‘鬼門關’裡搶回條命啊!以後得換個活兒法!”

2018年,九臺區推行“因戶施策”脫貧政策,老未得到了100只鵝雛,包保單位又送來了免費飼料。

“它們就是我的事業!我得好好幹!”老未精心打理著他的養鵝“事業”。秋後,老未的大鵝每隻比別人多賣了20元錢。

老未打贏了第一場“翻身仗”。

同年,老未一家扶貧產業分紅全年增收8000元。也是這一年,老未的二兒子順利就讀長春市金融高等專科學校。

老未在脫貧道路上看到了希望。

2019年利用民政兜底政策,村裡為老未辦理了低保,老未全家也於2019年末順利脫貧。

大年初三,老未突然來到村部,說:“我看新聞了,疫情現在這麼嚴重,看看我能不能幹點啥?我要當志願者!”第二天,老未便同村幹部奮戰在馮家村疫情防控第一線。

走屯入戶發宣傳單,在村口檢查站值班……風雪裡,有人勸他:“大病初癒,你這麼折騰能受得了麼?快回去休息休息吧!”

老未憨笑著說:“一輩子受窮拖後腿,這一回,我要衝在前邊!”

吉林日報 記者:孫翠翠 編輯:趙樹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