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遊記》不止唐僧師徒在取經,劇組們何嘗不走在西行之路上

說到《西遊記》想必大家最有印象的就是86版的《西遊記》也稱83版的《西遊記》,它可謂是國人心目中一個永恆的經典,每年寒暑假各地方臺都會重播上好幾次,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據不完全統計從正式開播到現在已經被重播三千多次,並且這個數字至今還在持續增長。

而之所以稱為經典,不僅僅是因為它作為中國第一部神話電視劇,也是因為導演、演員以及所有劇組人員的默契度高,相互配合,並且運用到三十多年前所有能運用到的拍攝技術,加上服裝道具的精心搭配,演員們演技的大放異彩,使得每個角色的個性鮮明,另外這部改編自吳承恩《西遊記》小說的電視劇所表達的現實意義也是令人值得品味的,才成就瞭如今的經典。


那麼從1982年開拍一直到1988年才拍齊,在邊拍邊播的過程中,這個經典的電視劇背後到底經歷了什麼呢?


86版《西遊記》不止唐僧師徒在取經,劇組們何嘗不走在西行之路上


↓↓

首先是從選角開始

《西遊記》的導演楊潔老師當時不確定孫悟空的角色到底由誰來演才合適,而孫悟空這個角色又是師徒四人中最重要的角色,所以必須慎重選角,這時她想起當年看過的一部《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電影,電影裡孫悟空的扮演者章宗義藝名又叫六齡童,他出身猴戲世家是著名的南派猴王,於是楊潔老師動身前往六齡童的家鄉,但當時的六齡童早已年近六十,自然無法勝任孫悟空的角色人選,於是六齡童委婉的向楊潔老師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章金萊,也就是六小齡童,因為他會的猴戲六小齡童也會,

而其中還有一段插曲,楊潔老師看到劇場裡掛著一個周恩來總理手裡抱著的小猴的照片,心中是想見見這個演員的,而這個演員就是六齡童的二兒子章金星,藝名小六齡童,但不幸的就是小六齡童因患白血病已經去世了

就這樣六小齡童在父親的推薦下順利的進組了,但在試鏡《除妖烏雞國》的一個片段中,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眼睛沒有神,拍出來的效果就不是很好,這才知道原來六小齡童是個近視眼,於是六小齡童為了演活孫悟空火眼金睛的效果,便每天晚上看蚊香的香菸飄動的方向,而白天則是觀看乒乓球比賽,以此訓練眼球的靈活度,就這樣幾個月下來如此反覆的訓練,六小齡童愣是把眼球給練活了。並且為了讓六小齡童熟悉猴子的脾氣和動作,劇組特意買了一隻真猴子,就這樣這隻猴子也從劇組開機跟到了殺青,也就是說六小齡童觀察這隻猴子也觀察了整整六年,這才成功演繹了一個後人怎麼翻拍都難以超越的美猴王!

86版《西遊記》不止唐僧師徒在取經,劇組們何嘗不走在西行之路上

↓↓

緊接著就是在李成儒的推薦下,37歲的崑劇演員馬德華加入了西遊記劇組扮演八戒一角,46歲的話劇演員閆懷禮扮演沙僧一角,徒弟們全了就只差師父人選了,於是楊潔老師決定去北京電影學院碰碰運氣,由於領導很重視《西遊記》作為中國第一部神話電視劇即將開拍,所以立馬拿出學院裡學員的照片讓楊潔老師親自挑選,就這樣楊潔老師選中了汪粵,汪粵作為第一任唐僧正式進組了

86版《西遊記》不止唐僧師徒在取經,劇組們何嘗不走在西行之路上

,他出演完《禍起觀音院》、《偷吃人參果》、《三打白骨精》之後,由於自己接拍了一部電影,導致檔期發生衝突,雖然楊潔老師當時極力的挽留過,但汪粵也擔心自己的演繹道路因唐僧就此定型,所以忍痛離開了西遊記劇組,就這樣楊潔老師又要尋找唐僧的人選了,很快第二任唐僧人選徐少華出現

86版《西遊記》不止唐僧師徒在取經,劇組們何嘗不走在西行之路上

,但當時他是來試鏡白龍馬這個角色的,不過在楊潔老師眼中徐少華版的白龍馬不夠英氣,劇組的工作人員卻覺得讓他試鏡唐僧的人選挑戰一下,結果就這麼一試,楊潔老師頓時覺得這個唐僧也不賴,只是稍微瘦了點,於是她讓徐少華吃胖點再進組,就這樣徐少華開始了接下來的西行之路沒想到反響還不錯,徐少華版的唐僧贏得了許多觀眾的喜愛,可是三年後的一份大學錄取通知書讓徐少華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在幾番鬥爭下徐少華決定拒絕劇組的挽留選擇去上大學繼續深造,於是繼汪粵之後又一位唐僧離去

86版《西遊記》不止唐僧師徒在取經,劇組們何嘗不走在西行之路上

了,而此時的楊潔老師要敲定下一位唐僧人選也是迫在眉睫,突然有一天楊潔在自己的單位樓道里碰見一個人,她感覺這個人的氣質還是不錯的,於是立馬回頭叫住這個人,而這個人就是戲劇演員遲重瑞,就這樣在楊潔老師的邀請下遲重瑞作為第三任唐僧加入了西遊記劇組,也開始了他的西行之路

86版《西遊記》不止唐僧師徒在取經,劇組們何嘗不走在西行之路上

↓↓

選角完畢再就是拍攝設備方面的問題

之所以《西遊記》這部電視劇一拍就是六年,難就難在所拍攝的全部鏡頭裡面將近五分之一的鏡頭需要特技才能完成,但當時那個年代設備都沒有如今完善,就連電視機也是個稀罕玩意,可見拍攝過程多麼艱辛,而據楊潔老師口述當時拍攝整部《西遊記》的就是由一臺卡臺式攝像機拍完成的,並且攝像機和錄像機還是分體的,所以就需要工作人員們一起分工合作才能將這段戲順利拍攝完畢;而西遊記作為神話劇的原因就是因為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妖怪和神通廣大的神仙們,自然鏡頭裡也是要展示他們的法術本領的,可由於設備有限,那又該如何展示呢?楊潔老師想到了

用尼龍襪直接把襪子套在攝像機上,這樣就形成虛點了,再利用借位的原理加上後期藍幕摳圖,抓住拍攝技巧實打實的拍攝了一場又一場的名場景。

86版《西遊記》不止唐僧師徒在取經,劇組們何嘗不走在西行之路上


↓↓

最後便是需要精心挑選取景的地點

楊潔老師為了展示《西遊記》裡各種不同的場景,可謂是帶著劇組所有人員跋山涉水走遍了全國十九個省份,光是在取景的過程中就經歷了許多波折,當時為了拍出《三打白骨精》中霧濛濛的景色,楊潔老師便帶著劇組人員決定去張家界取景,因為只有三月份

86版《西遊記》不止唐僧師徒在取經,劇組們何嘗不走在西行之路上

的張家界才會出現時而下雨時而陰天的天氣,所以立馬動身前往張家界,由於當時處於交通不便的年代,要經過張家界的路不通,雖然劇務李成儒建議可以去貴州取景,但楊潔老師覺得一定要拍出理想的效果來,還是堅持去張家界取景,於是整個劇組爬後山長達整整十五里路生走進入張家界,並且當時的張家界只有一個招待所,連吃的東西都沒有,劇組就臨時去縣城現批了100斤的雞蛋,所以在張家界的那段時間整個劇組就是靠雞蛋充飢的

86版《西遊記》不止唐僧師徒在取經,劇組們何嘗不走在西行之路上


雖然這部電視劇拍攝的就是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波折,但實則劇組們也是在經歷西行之路所帶來的種種困難。

不過也有一段有趣的經歷,大家也許不知道拍攝“白龍馬”裡的馬兒是如何變成“白龍馬”的,由於當時拍攝初期進度比較趕,但劇組暫時又找不到白馬來演“白龍馬”,於是為了完成進度拍攝,劇組急趕急的找來一匹黑馬,給這匹黑馬刷上白漆暫時充當“白龍馬”,特別是拍“白龍馬”下河的鏡頭時,楊潔老師很擔心剛刷上的白漆遇水褪回原色,不過好在後來劇組從北京軍區騎兵團借來了一匹白馬,這才終於不用擔心“白龍馬”掉漆了呀!

(當時拍攝“白龍馬”過河的場景↓↓)

86版《西遊記》不止唐僧師徒在取經,劇組們何嘗不走在西行之路上

就這樣《西遊記》劇組幾經多翻波折,也成功的取完了“真經”!

編稿:其其魚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