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倩倩:至柔者至剛

你完全有理由把所有美好的詞彙用於她——鄔倩倩。


一個女人僅有美貌還不能夠被欣賞。鄔倩倩值得被欣賞的,除美貌外,還有她獨特的人品和人格魅力。多年以來,那一份端莊,一份和藹,一份來自眾人的尊重,一直將她包圍。演藝圈裡漂亮到令人頭暈目眩的美女層出不窮,年過不惑的鄔倩倩,身心散發著成熟女人的端莊風韻,使得那些青澀少女無法匹敵。


鄔倩倩:至柔者至剛


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若干年前,西子湖畔,有一位冰肌玉膚、亭亭玉立的女子,她從來沒有想過,日後自己將成為一名眾人矚目的明星。她純潔心底的美好向往,是做一位白衣天使。這個從小就能歌善舞且天生麗質的小美人,在蹦蹦跳跳中有著令人羨慕的好成績,上中學時學著給自己和家人打針,一有時間就到醫院去看大夫如何給病人治病。


終於有一天,這個女孩子與藝術的緣分還是不可避免地到來了。浙江電視臺藝術中心招收演員,這個毫無心理準備也沒有信心的女孩子,在好朋友的生拉硬拽下走進考場,因為念了一段報紙而改寫了命運——那一年有近千名考生參加考試,只錄取了六名演員——這其中就有她——鄔倩倩。這個出身於書香門第的女孩子,不經修飾,也毫無準備,因而更顯出天資的聰慧。


鄔倩倩命運中的第一次轉機就這樣幸運地來臨了。


鄔倩倩參加了人生中第一部電視劇的拍攝——擔綱主演由浙江電視臺拍攝的電視劇《洞房》,那是她的第一個銀屏上的角色。《洞房》榮獲第一屆中國優秀電視劇大獎(即後來的飛天獎)。處女作的獲獎給她的演藝生涯揭開了“紅蓋頭”。


那是八個年代初,中國的電視劇剛剛繁榮。後來,鄔倩倩陸續在幾個部電影和電視劇中飾演主要角色或配角。但那時認識她的觀眾並不多。


命運的第二次轉機,出現在1984年。鄔倩倩離開浙江電視臺加入武警文工團,來到北京的同時穿起戎裝。那時的鄔倩倩是電影、電視劇、話劇都演,是名副其實的三棲演員。後來武警文工團解散了。鄔倩倩也轉業到地方,調入大腕雲集、令人羨慕的“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可是那時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沒有演員編制,鄔倩倩是以場記身份調入的。當時“中心”對她約法三章:不許拍外單位的片子,不能演戲,只能做場記。鄔倩倩心想:不管約法幾章,都先答應下來。可是調到中心的第三天,她就接到導演吳天明的邀請,主演西安電影製片廠的故事片《黃河拐彎》。中心領導提出兩個條件:一是必須有吳天明導演的親筆簽字,二是鄔倩倩必須先擔任中心一部電視劇的場記工作。做到這兩點才能參加那部電影的拍攝。鄔倩倩又答應了。


於是,冰天雪地的東北外景地,《凱旋在子夜》攝製組,一個嬌弱的身軀在那裡打板、記時碼、記化服道,給導演端茶送水。回想起二十年前的“場記生涯”,鄔倩倩仍心有餘悸:“東北可冷了,手都伸不出來,可是沒辦法,拍完這部戲就可以上吳天明的電影了。反正也就二十天,忍著吧。” 場記是劇組裡最辛苦又最不起眼的一項工作,需要萬分的認真仔細.收工回去還要整理當天的拍攝記錄,還要準備第二天的拍攝工作,休息的比別人晚。身為演員的鄔倩倩,又冷又累,還眼睜睜看著人家演戲而自己沒法過戲癮。可是鄔倩倩苦著,忍著,心平氣和地熬著。


當這個柔美的小女子在導演尤小剛身邊紅袖添香時,尤導沒有想到,日後自己將和這個女人有一段美滿因緣。《凱旋在子夜》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異軍突起、享譽全國,該劇成為中國電視劇史上一個鮮明的里程碑。當時的尤小剛,沒想到自己會在千年後,起用鄔倩倩擔當自己百集長劇的女主角;當時的鄔倩倩,也沒想到十年後,會在戲裡戲外與這個導演有著怎樣扯不斷的緣分。鄔倩倩那時最迫切的願望是“結束”,是“逃離”,是如願以償的應吳天明之邀,出演她調到中心後的第一部電影。《凱》劇很快結束,鄔倩倩繼續自己的演員生涯。


之後的鄔倩倩在幾十部影視劇中扮演主要角色,但因大多是些短劇,或者電影本身沒有大紅大紫,她也就一直默默無聞。


真正讓觀眾認識和喜愛上鄔倩倩的作品,就是九十年代初非常轟動的百集電視連續劇《京都紀事》,鄔倩倩在裡面飾演了白領麗人孔繁苓。從此,她那雙霧濛濛帶著西子湖水美麗氤氳的大眼睛,在觀眾心中留下了無法磨滅的美好記憶。


命運有時很難琢磨。如果年少時,她不被朋友拉進考場;如果二十年前,她不來北京;如果她錯過後來的一切——那麼,這個今天耀眼的明星,可能真的成了一位“白衣天使”,在醫療崗位上默默無聞地辛勞著。


鄔倩倩:至柔者至剛


想嘗試演個壞女人


《京都紀事》是她命運的第三次轉機——從此,孔繁苓成了眾多觀眾心中的偶像,鄔倩倩——這個柔美的蘇杭女子,成了北京銀屏上不可多得的尤物,那一顰一笑的萬種風情,那舉手投足的典雅端莊,讓觀眾在時尚中品味到秦淮河畔的唐風宋韻。鄔倩倩這樣一張天生的明星臉,這樣一雙令人心生憐惜的眼睛,不上鏡頭簡直就是暴殄天物。許多觀眾誤以為那是鄔倩倩拍攝的第一部電視劇,在寫給她的信中表示:“您第一次拍戲就演得那麼好,真叫人不可思議。”鄔倩情看了淡淡地笑。觀眾哪裡知道,那時的鄔倩倩早已是一名資深演員,在幾十部作品中扮演過各種不同角色。算算時間,參加《京都紀事》拍攝的時候,鄔倩倩來北京也已經10年了。


鄔倩情紅了。紅遍了北京。可鄔倩倩還是那樣的恬淡,那樣的本分。那一年在她的人生中出現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和導演尤小剛在工作中產生了愛情。之外,鄔倩倩再也沒有驚天動地的事件,沒有任何緋聞,有的只是一個接一個讓人過目不忘的角色。


和多倩倩合作過的演職人員都說,鄔倩倩這人特好說話,又特別不好說話。


“好說話”是說她的脾氣好,鄔倩倩的善良和好脾氣是圈裡出了名的。她從不發脾氣,不“耍大牌”,對誰都笑臉相迎,非常友善,從不挑剔。我認識的一個導演說:“鄔倩倩啊,你永遠不會和她發脾氣,看到她你就沒脾氣了。”這旬評價很準確,鄔倩倩拍戲的時候.都是準時來了,靜靜地候場,靜靜地投入,拍完就靜靜地離開,有時候,她候場很久,劇組又突然改變計劃,不拍她的戲了,她就安安靜靜地去卸裝,安安靜靜地離開現場。鄔倩倩遵守“沉默是金”的原則,對人對事從不抱怨。


“不好說話”是說她在演戲上毫不含糊,她讀劇本之認真令很多演員折服過,自己的臺詞,對手的臺詞,自己的內心活動,對手的內心活動,被她揣摩得透透的。和她演對手戲,偷一分懶都是萬萬不能的。我們一直在講.演員敬業體現在哪裡,鄔倩倩作為一名演員,謹記著三個“尊”:“尊重自己,尊重別人,保持尊嚴。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鄔倩倩受到眾人的尊重,決不是仰仗“導演夫人”這一特殊身份。鄔倩倩的人格魅力就是這樣——不抱怨,包容。和她在一起,你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心平氣和”,那種境界,恐怕需要長時間練習瑜伽,長時間修身養性才能達到。


鄔倩倩選角色,並不指定要當女一號,但絕對是最適合自己的。連老公尤小剛的戲,她也不仗著自己有“特權”而盲目選定角色,甚至沒有合適的角色的時候.她可以不上這部戲。


這是鄔倩倩的聰明。


鄔倩倩敬業而且守業,從不懈怠。在她看來,演員演戲,被觀眾認可、記住、喜歡,那是一個演員最基本的職業標準。鄔倩倩的角色一個接一個鮮活著。她在《銀樓》中扮演的許文麗和在《孝莊秘史》中扮演的孝端皇后哲哲為她贏得了兩屆“春燕獎”和浙江省“牡丹獎”榮譽。


這是鄔倩倩應得的。


演員演戲有的用技巧,有的用經驗,有的很用力。鄔倩倩演戲用心。她的表演很鬆弛,松而不懈,有一種內在的張力.以溫柔的方式洋溢出來,讓你一看到她的角色就不由得安靜下來,屏住呼吸.靜靜地看,靜靜地聽,靜靜地體會,怕錯過那微妙的眼神,微妙的內心動作。每一個角色或土或洋,或收或放,或外向或內斂,或華麗或端莊,鄔倩倩都收放自如遊刃有餘。這可能與她與生俱來的內向性格有關,與她書香門第的家傳有關,與她用心用情走進角色有關。

記得十多年前,那時鄔倩倩剛學會開車,有一天,到了片場她悄悄對副導演說:“我昨天回家的時候,把車開到樹上去了。”


副導嚇一跳,問她怎麼回事。她笑得很孩子氣地說:“一邊開車一邊背臺詞,突然聽到‘咚’的一聲,把自己嚇一大跳。”


副導忙問她有沒有受傷,她還是淺笑著:“頭差點碰到擋風玻璃上。幸好往香山基地那邊開,路上一個人也沒有,也沒別的車,要撞著別人才麻煩呢。”


“雖然表演無論如何只能敘述一個故事,然而任何一個角色,惟有‘真’才能打動自己,進而感動觀眾。”鄔倩倩自己這樣說。


正如她以前塑造過的女企業家形象,鄔倩倩覺得好演員應是外柔內剛的完美結合。“觀眾都說很喜歡我,可能一是我比較有觀眾緣,二是我扮演的都是很善良、很善解人意的角色。我以前演的,都是好女人,我想嘗試演個壞女人。”


鄔倩倩:至柔者至剛


愛上她便不會再去愛別的女人


尤小剛的脾氣秉性,和他的作品一樣有名。他是當時的北京電視藝術中心 “四大金剛”之一。九個年代,不顧高雅人士的嚴厲責難,拍攝了百集長劇《京都紀事》,首開國產電視劇商業運作的先河。


然而“剛”總還是怕碰到“柔”。導演身邊美女如雲,個個光彩照人。可尤導還是發現了那個最善良最包容的女人。一個男人的堅強在慢慢被一種溫暖的柔情溶化。以柔克剛是萬古不變的真理。鄔倩倩內秀於心,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所以中國古話講“剛柔並濟”,一點沒錯。1994年拍《京都紀事》後60集的時候,身為導演的尤小剛和女主演鄔倩倩王八看綠豆——對眼了,合適了,就行了。順其自然的戀愛、結婚、拍戲、演戲,生活和事業都一帆風順。多少年風雨過去了,沒聽到他倆的任何緋聞,只看到一部又一部好看的作品,在銀屏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從尤小剛和鄔倩倩身上,人們看到導演和演員的默契配合,看到陽剛與陰柔的完美結合。


鄔倩倩和尤小剛結婚八年。中國人的婚姻基本是從愛情到恩情再到親情。兩個人在一起過日子,時間長了,激情過了,愛情淡了,親情卻越來越濃,浸入骨血,兩個人便成了一個人,彼此牽掛著,惦記著。


“愛上了她,我不會再去愛別的女人。”這是尤小剛的原話。看到鄔倩倩恬淡的神情和優雅的節奏,你就會體會到身為丈夫的尤小剛這句話的含義。“做我的女人蠻費勁的,我這個人沒有太多的緋聞和情調。不是沒有情調,而是不敢玩情調,因為浪費時間。男人事業最重要,做事要麼不幹,要麼就幹好。實際上,男人不關注自己的女人不等於輕視她。正常情況下,不要叫我去刻意表現,所有做給人看的事情都是費力氣的。我不是小男人,不關心那種酸的事。如果有一天我的女人覺得別人比我更重要,只要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就行了,一個人痛總比兩個人痛好。”尤小剛的個性和火暴脾氣是圈裡有名的,跟他合作的人都怕工作上一不留神就被他“罵”到。尤小剛是中國第一個將電視劇商業化運作的導演,幾十年來一步沒有停歇,是個十足的事業型男人。鄔倩倩在現場也曾被他毫不留情地“罵”過,她對愛妻的要求自然是更加嚴格。鄔倩倩的方式是虛心接受且以柔克剛。


瞭解就能理解,理解就能接受。


“鄔倩倩確實讓我喜歡,她內心中有一種溫良的東西,不是一個很張揚的人。她從不強求什麼,而且內心十分自信,這些都給我‘穩’的感覺。我們倆很恩愛,她的生日我記得,但常常忘掉。她不說,也不生氣,這樣我的壓力反而更大。而她記我的生日卻記得很‘結實’,這讓我覺得她是我穩固的後方。”從尤小剛的這段“自白”裡,你能體會到一個成熟男人對婚姻、對妻子、對家庭的真正理解。在娛樂圈情感動盪婚姻多變的“潮流”裡,鄔倩倩清醒地盡著一個妻子、一個女人應盡的職責。我們彷彿可以看到,若干年後,白髮蒼蒼的鄔倩倩攜著同樣白髮蒼蒼的尤小剛,兩人遠離喧囂,遠離浮華,在尤導最喜歡的海邊,傾聽濤聲的柔美畫面。


“無論是烹調還是愛情,都用百分之百的負責態度對待,但是不要奢求太多的回報。”


這是鄔倩倩於婚姻、於生活的原則。


鄔倩倩:至柔者至剛


安靜是一種生活方式


鄔倩倩喜歡安靜。


於是她保持一種低調的生活方式,日子像江南的涓涓細流,沒有巨大的聲響和波浪,卻永遠沿著自己的渠道很有方向地流淌。


每一個女人對於物質其實都有不盡的慾望和幻想——香車、豪宅、名老公,女人們想得到的鄔倩倩全都擁有了。“女人不是月亮,不靠太陽發光。”令人羨慕的鄔倩倩以這句話來要求自己,身體力行。在鄔倩倩身上,你看不到華麗的服裝和華麗的首飾,她的裝束得體,精緻但不浮華,時尚但不誇張,與年齡和身份恰到好處地熨貼著。你看不到她用什麼國際品牌的東西包裝自己,因為當一個人足夠自信、當一個人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時候,品牌反而變得無足輕重了。


年過四十的鄔倩倩不僅保持著美好的形體和外貌,還保持著一顆不長大的少女之心。我稱她有“少女情結”。這點你從鄔倩倩那很“卡瓦伊”的家就可以體會到。一進她家彷彿進入一個兒童世界。童話中的小矮人爬在綠色植物上,拍戲時從四處收集回來的頑皮的娃娃無處不在,有鄔倩倩喜愛的,也有尤導喜愛的男性玩具,但都是鄔倩倩掛的、擺的。一個女人精心佈置家的過程,該有多美、多溫情啊。兩個在北京都沒有親人也沒有親戚的人,共同的家就顯得尤為重要。他們兩人經歷了太多次租房子、換房子、搬家,一個安定的窩的出現,就令鄔倩倩笑得春光明媚。


家要像一個體貼的好女人一樣令人心情舒暢。鄔倩倩喜歡家裡明亮舒朗,沙發、窗簾、檯布的顏色都比較鮮豔。她永遠把家裡弄得乾乾淨淨,桌子、沙發、櫃子都是自己來擦。不拍戲的時候,她會待在家疊衣服、做飯、煲湯、看書、寫毛筆字。不忙的時候,經常換換桌布或者用花瓶之類的飾品來做一些改變,完全憑情緒來調整有限的空間。有的人喜歡深色地板、紅木傢俱的古典,鄔倩倩不喜歡,那樣若是陰天、太陽不好會顯得很壓抑。


鄔倩倩的心,像她的家一樣,明媚舒朗。


結婚多年的鄔倩倩和尤導沒有孩子。在眼下眾多明星爭著做媽媽且引以為榮的時候,我不能免俗地問到這個問題。她說,我並沒有覺得遺憾.也沒有想過自己應該成為一個母親。三毛曾說:“沒有孩子的女人是應特別受祝福的。養一個小人,沒有問題。為這份愛,擔一生一世的心,擔不起。”鄔倩倩自小被父母寵愛,事業上也是一帆風順,又被丈夫呵護,同行對她也是非常尊重,非常保護,所以她骨子裡有那種大家閨秀的雍容華貴,又有那種小女孩兒一般的嬌柔之氣。沒有孩子,生活總是輕鬆和寧靜的。不被別人打擾的二人世界,生活也非常簡單,不參加太多應酬,有時到外面吃吃飯。打打球、看看電影、看看海,或者在家裡看看DVD,聽聽音樂,這都是鄔倩倩清閒的家居生活。


你不會在任何的酒吧或者聚會上看到她珠光寶氣的身影。她在銀屏上光鮮,在生活中真實。鄔倩倩的內心是屬於自己的。她經歷了很多事情,在自己的人生和角色的人生中感悟到太多太多,但你很少聽她說什麼。她包容著一切,也被一切包容著,做一個屬於大家的眼睛也屬於自己的內心的明星。


和劉德凱、馬景濤合作這麼多戲,幾人之間也有了兄弟姊妹般的情感,在一起可以聊許多不願和其他人分享的話題。拍戲的時候容易上火,鄔倩倩就買來西瓜讓大家分享;場工生病了,她給帶藥;在外景地拍戲的時候,蚊子臭蟲落在被子上,拍死之後的血跡汙染了被子,化妝助理是個愛乾淨的男孩兒,他居然把被子泡到浴缸裡,晚上就沒有被子蓋了。第二天鄔倩倩得知此事,不言不語地就給化妝助理買了一床新被子,還教他套上被套。類似的事情,在鄔倩倩身上經常發生,她已經習慣了。“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和鄔倩倩合作過的同行都願把她當作一個姐姐,從朋友的友情變成一種淡淡的親情。


“給媽媽打電話。如果不行,至少在心裡想著她。”鄔倩倩是個名副其實的孝女。遠在杭州的父母每天都會接到鄔倩倩的問候電話,這已經成了習慣。有時鄔倩倩會一天打兩個電話,令父母很喜出望外;如果有兩天鄔倩倩沒往家裡打電話,父母就要翹首以待了,到第三天就按捺不住地打給鄔倩倩——在父母心中,孩子再大也是孩子,永遠長不大。何況鄔倩倩這樣一個嬌弱而又常年在外的女兒呢。節假日對於演員來說也難得休息,可是隻要時間允許,鄔倩倩都會回家看望和陪伴父母。


善良的女人散發出的光芒,是什麼東西也無法遮擋的。


“我和所有的朋友在交往中同樣傳遞著善良和真誠,連那桀驁不馴的小狗貝貝身上也透射出善良和真誠,可見這是所有生命的靈性所在,因此我應當永遠用善良和真誠對待整個世界。任何外在的,物化的美都會消逝的,然而我堅信,只有當真誠和善良永存時,美才能是永恆的。”鄔倩倩在自己的新書《如詩如謎鄔倩倩》中這樣寫道。


鄔倩倩:至柔者至剛


和鄔倩倩相識多年,那時不諳世事的我,喜歡看她高挑纖細的玲瓏身材,喜歡看她嫵媚的眼睛裡溫和的友善,喜歡聽她話語裡淡淡的江南水鄉的韻味。而鄔倩倩最令人心生憐惜的,是她永遠的吐氣如蘭,優雅如絲;是她永遠的不急不躁,靜若秋水。還有她那淡薄不爭的心態。“至柔者至剛”,這句話用於鄔倩倩,最合適不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