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朋友圈警醒无数家长这样的孩子,成绩越好,对世界越有害

前些天,刷到一条中学生的朋友圈,震惊之余,倍感忧心和痛心。

一个学生朋友圈警醒无数家长这样的孩子,成绩越好,对世界越有害


看得出来,这个孩子非常努力,不能返校的日子里,对学习丝毫没放松。

可是,所有跟主课成绩无关的事,都被视作绊脚石,无论文体课程、还是同学交流、甚至关乎生死、国计民生的疫情。

字里行间那种自私冷酷,隔着屏幕都让人不寒而栗。

这场疫情,国家经济一度陷入停滞,大大小小的企业及个人损失惨重;

无数医护、军警日夜奋战,拼尽全力佑护我们平安,殉职和病倒的消息时有传来;

两千多重疾患者,不幸离去,数万在诊患者,力争活着,冰冷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一个学生朋友圈警醒无数家长这样的孩子,成绩越好,对世界越有害


可这一切,在这个孩子心里,比不过拥有一个长假安静学习、弯道超车。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在大海里独踞,可以在灾难中自全。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可以幸免,洪波里,没有一滴水能置身事外。

思想家吕坤说:

一个学生朋友圈警醒无数家长这样的孩子,成绩越好,对世界越有害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自私自利的孩子,缺乏家国情怀、缺乏悲悯同情,他们越努力、越成功,对这个世界的伤害反而越大。

一个学生朋友圈警醒无数家长这样的孩子,成绩越好,对世界越有害


去年,某网友收到一封“请求改名”的信:

“我是清华大学博士,因为最近发论文才知道,您和我重名,为了减少误会,不造成撞车与混淆,我请求和建议您能修改您的姓名。”

一个学生朋友圈警醒无数家长这样的孩子,成绩越好,对世界越有害


一开始,他以为谁搞恶作剧,反复核实发现,确实有一个同名清华博士请他改名。

消息曝出,网友们都震惊了,纷纷评论道:

“真觉得有影响,为什么不自己改名。真可惜优秀的只是成绩,和品行无关。”

“冠冕堂皇,道貌岸然,也掩盖不了那点丑陋的自私自利。”

作为顶尖人才,面对一点个人不便,就能理直气壮要求别人改名,自私自利俨然已深入骨髓,成了习惯。

如果说成绩决定孩子走得远不远,那么,品行则决定他走的方向对不对。若方向错了,走得越远,后果越严重。

就像机场弑母的留学生,只因母亲不能满足他自私自利、大肆挥霍的愿望,就对母亲挥刀相向。

一个学生朋友圈警醒无数家长这样的孩子,成绩越好,对世界越有害


就像《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政法系高材生,为个人利益不择手段,最后落得逃亡自杀的下场。

一个学生朋友圈警醒无数家长这样的孩子,成绩越好,对世界越有害


▲祁同伟,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截图

就像震惊世界的“力拓案”,让中国损失高达7000亿的主角胡士泰,从小学习优异,16岁考上北大,却因收受贿赂、盗取商业秘密,锒铛入狱,背上“汉奸”骂名。

一个学生朋友圈警醒无数家长这样的孩子,成绩越好,对世界越有害


有句话说:无知识的道德很可怕,无道德的知识更可怕。

成绩很重要,但绝不是人生的前提和唯一。拥有知识,却放纵自己的私欲,只会因其身居知识的高度和地位,给社会带来更大的杀伤力,给不如他的人,带来更恶劣的示范力。

一个学生朋友圈警醒无数家长这样的孩子,成绩越好,对世界越有害


如今,全民重视教育,我们为了孩子倾其所有,买最好的学区房,上最贵的补习班,做最含辛茹苦的父母。下足心力的智育同时,是否忽略了徳育的重要性?

北大教授钱理群说:我们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不禁思考,除了成绩,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品行?

  • 身教:父母做品行端正的示范者


曾经看到一个新闻,辽宁王师傅拉着32吨橘子,路上不慎发生追尾事故,为避免橘子变质遭受更大损失,他无奈贱卖橘子,不料却遭哄抢。

哄抢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带着孩子的家长,他们爬在车箱上取橘子,孩子拿着塑料袋接。

家长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不良品德,正悄无声息地复制给孩子,正在孩子洁白的人生幕布上,投下可耻的阴影。

教育家马尔库沙说:

一个学生朋友圈警醒无数家长这样的孩子,成绩越好,对世界越有害


孩子的目光就像永不休息的雷达一样注视着你。

父母的品行,是孩子描摹人生蓝图的范本。

全民偶像钟南山,84岁高龄,身先士卒,至今奋战在一线;17年前“非典”,他一句“所有重病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至今令人动容。

这份无私无畏背后,是父母家风的真实呈现。

小时候,钟南山的父亲工作很忙,回到家,还有病人上门求诊,父亲总是不厌其烦,钟南山说:“爸爸,你没必要这样啊!”爸爸说:“所谓医者本分,就是治病救人。”

1955年,钟南山的妈妈听说他同学家庭贫困,上大学旅费都成问题,虽然自家也相当困难,她还想方设法挤出十块钱,送给他的同学。

一个学生朋友圈警醒无数家长这样的孩子,成绩越好,对世界越有害


▲青年时期钟南山一家合照

从小受到父母优质丰足的精神灌溉,钟南山养成了高贵的品质,泽被众人,为人敬重。

家庭教育最大的差距,是父母的品行格局。父母品行不端,才是孩子成长的天花板。

  • 言传:父母做积极价值的传递者


有一次在学校听讲座,我被一位老师的讲话戳中。

她说:

“我们都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但要注意激励方式。

有些家长常指着一个环卫工或外卖员说:‘你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跟他一样,一事无成!’

这样的教育,暗含歧视,缺乏温度,就算孩子因此努力学习,也可能成为一个傲慢自私的人。

正确的方式是,告诉孩子:‘他们的工作很有价值,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他们也很辛苦,你好好学习,可以用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改善处境,让他们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一个学生朋友圈警醒无数家长这样的孩子,成绩越好,对世界越有害


语言是带着能量的,日常教育,父母要注意用正能量的、饱含积极价值的语言进行表达。

经常带孩子观看内容积极的媒体及书籍,交流心得,传递价值。

前些天,跟儿子一起看纪录片《有一个学校叫南开》,片中讲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如何遭受列强入侵、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后,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是如何寻求救国之路、通过教育振兴中华。

一个学生朋友圈警醒无数家长这样的孩子,成绩越好,对世界越有害


▲纪录片《有一个学校叫南开》截图

我们一边看一边交流,他理解了少年强则中国强的道理,懂得了读书不仅让自己有本领,更是为了社会和国家变得更好。

这是一粒埋入孩子内心的小小种子,随着不断浇灌,会生根发芽茁壮,时时提醒他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

孩子是一团没有定型的橡皮泥,父母的塑造非常关键。我们要克制无意识的负能量,用心传递正能量。

  • 智慧:教会孩子乐于付出、懂得感恩


这场疫情,许多普通人也在竭尽所能做贡献。我朋友的孩子在其带领下,也加入了志愿者行列。

功课之余,他帮助社区挂横幅、贴通告、登记摸排信息、送菜……

孩子在朋友圈写道:“当了几天志愿者,真的很辛苦,一直在社区义务工作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真不容易。明天继续站岗,尽一分力,发一点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一个学生朋友圈警醒无数家长这样的孩子,成绩越好,对世界越有害


这个孩子,平时常常帮父母分担家务,热心公益,在学校也乐于帮助同学,人缘极好。

父母宠爱孩子是本能,教养孩子却需要智慧。

一味索取的孩子,学不会感恩。

还记得那个伪造煤气毒杀父母骗保的新闻吗?

杨某从小就是家里的宝贝疙瘩,父母舍不得让他做一点事情、受半点委屈,含辛茹苦供他读完大学。

毕业后,他为了赚快钱,竟然精心设计了一场毒杀父母的骗局。为父母办理了多份保险,查阅购买与煤气中毒症状相似的毒药,把毒药拌入牛肉,吃饭时,特意把牛肉夹入父母碗中。

他的父母太爱他了,一口肉都舍不得吃,他竟然没有心生一丝愧疚或悔意,又把毒药拌入开水,端给父母喝。然后眼睁睁看着父母痛苦死去。

一个学生朋友圈警醒无数家长这样的孩子,成绩越好,对世界越有害


李玫瑾教授说:

一个学生朋友圈警醒无数家长这样的孩子,成绩越好,对世界越有害


父母对孩子过分的爱不仅不能让孩子学会爱,反而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进而变得自私甚至冷酷、残暴。

无度的付出,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

让孩子学会分享、学会分担、学会帮助别人,他们体会了付出的不易,收获了付出的喜悦,才能破除自私狭隘,懂得珍惜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