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你最喜歡哪種風格的小人書?為什麼?

微兒美術


自己最早讀的一批書,當屬小人書,那是我小叔叔廠裡圖書館淘汰下來的小人書,品類倒是很雜。印象比較深的是一本《報春花》,其實是話劇劇照連環畫,其中的主演之一廠長由李默然飾演。而另一本《甲午風雲》,其中鄧世昌的扮演者也是李默然。當時我沒看過電影《甲午風雲》,也不知道李默然是誰。於是我覺得奇怪——怎麼兩本小人書裡的主角長得一模一樣。

這堆小人書裡,還有經典的《麥克白》、《上尉的女兒》等,最驚喜的還有大半套《紅樓夢》。在我讀小學以前,這些小人書已經成了我最喜愛的讀本之一。當時,祖母也曾買過《天書奇譚》、《三打白骨精》等。特別是那本《天書奇譚》,可以像幕布一樣拉開,這種獨特的翻頁方式,我印象特別深,最近諮詢了好幾位出版界的朋友,有人說是“風琴摺頁”,可惜,如今的童書中,類似的經典設計太少了。


一生有你相伴


提到小人書思緒一下子回到了童年,那時候物資匱乏沒有什麼娛樂,小人書便成了孩子們的最愛。

我們這裡有不少理髮店,好多店主為了招攬生意便買了好多小人書供人免費觀看,於是理髮店便成了我們經常光顧的去處。

同學之間呢誰有小人書也是相互交換著看,喜歡看一些打仗的,歷史的,神話故事的,總之只要有小人書看就是最大的享受了。經歷過那個年代的您覺得呢?







心無涯A


從五六年上小學開始,最愛鑽我縣唯一的“新華書店”,發現了一本“抗日英雄李秋英”小人書;定價二角五分。就纏著母親要錢買回愛不釋手翻起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的鑽書店又愛上了抗美援朝戰鬥英雄“牛維山炸坦克”“沒有攻不下的山頭”的連環畫小人書,以買石板為名向大伯要錢買了回來……。再以後我就說謊來向父母姑姑大伯要錢,揀廢鐵賣攢錢買喜歡的“西遊記”,三國演義”“鐵道游擊隊”“林海雪原”“敵後武工隊”“岳飛傳”“楊家將”……等全套連環畫冊好多箱子,簡直能開個圖書館了,引好多同學小夥伴們來看。


戰地黃花26


記得中學的時候會每期都追著去買一系列的雜誌,到了上大學還一直在買。省下生活費都要一期不落地買。名字叫什麼有點想不起來了,但書的內容記得很多。都是一部部短片唯美古風小說,配手繪插圖,非常好看!準確來說是裡面的插畫更吸引我,我也臨摹了很多。後來看多了,自己也會畫了,興趣就慢慢淡了,沒再買了。


飲水與魚


題主這個話題讓我一下子想起了童年往事,彷彿回到小時候,忍不住熱淚盈眶。

小人書,又叫連環畫(連載的),分黑白的和彩色的。彩色的稍微貴點,黑白的便宜,一角兩角就能買到。

那時候(八十年代),手裡有小人書的同學簡直就是傳說中的“土豪”,而且嗜小人書如命,打死也不肯借給別人看。

筆者為了去鎮上的書店買小人書,自覺開啟了“撿破爛”的奮鬥模式,到處撿什麼塑料袋、酒瓶子、小鐵片,拿到廢品收購站去賣,換個一毛兩毛錢,然後屁顛屁顛去書店買小人書。

買回來,捨不得一下子看完,好幾天終於看完,晚上睡覺放被窩當寶貝。

記憶深刻的有很多,武松打虎,燕子李三,鐵道游擊隊,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還有電影版本的小人書如夜幕下的哈爾濱,末代皇帝,智取威虎山等。

如今也會從舊書店或網上購買一些小人書,但放在家裡基本不看,可能,再也找不回那種對小人書如飢似渴的感覺了。


青翁書法


筆者今天正好50歲,所謂小時候,基本的記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十歲之內吧!那時非常喜歡看書,作為鄉村教師的父親,也買了不少古典名著擱家裡頭。小時候家裡沒電視,除了與小夥伴們田間地頭、河邊樹林瘋玩,其餘的時候就是看書。記得每次父母帶我進城,新華書店是必去的。那時不像現在,新華書店是一家經營。一進新華書店大門,就有一排玻璃櫃臺,裡面排著的就是小人書。光是那封面,就能把我勾住,久久不願離去。於是家裡的小人書漸漸多了起來,估計得有個兩三百本,很多是成套的。

要說最喜歡哪種類型的小人書,還真的說道說道。從創作手法來說,還得說是那種大師創作,白描的。那精緻流暢的線條,勾勒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個個宏偉的場景,讓人歎為觀止。別看我那時年紀小,也知道那是非常不容易的創作。從題材來說,我喜歡《水滸傳》《西遊記》和《三國演義》這一類,因為這些名著我都看過,並且反覆看,正好與小人書中的情節互相對照。看小說畢竟只是文字,再加上年紀小,書中的人物形象是模糊的,而小人書上畫家創作的形象,正好讓我腦中的人物形象立體豐滿起來,彌補了一大缺憾。現在已是人到中年,腦中林沖、武松、魯智深等形象,基本來自於小時候小人書的記憶。

我喜歡白描類小人書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小時候喜歡繪畫。鄉下沒有老師教,只能自己亂畫。而小人書上的人物,就是我最喜歡描摹的。用一張琉璃紙蒙在上面,把人物描下來,樂此不疲。成年後,我喜歡上了陶瓷雕刻,三國人物就是首選題材。這時,還真有些後悔,沒能把小時候的那些寶貝保存下來。那些寶貝在不經意間,永遠丟失,只留在了一輩子的記憶中了。

說起來挺好玩,這些小人書還為小時候的我和弟弟賺了一些錢的。在外面找塊乾淨的水泥地,把小人書擺上,看一本兩分錢。別的孩子看的時候,眼睛要不停地盯著,生怕弄皺了,弄髒了。還別說,除了小孩子,還有一些大人,也甘願掏出幾分錢,光顧我和弟弟的小人書攤呢!


隨舟行


人到中年,看到這個問題,回想起來小時候在書攤上看小人書的情景,都是美好的回憶。一分錢看一本,當年打仗片,英雄片,古代的現代的各種各樣,都愛不釋手。現在想起來,說不上喜歡還是不喜歡,當年八十年代,小時候唯一的樂趣就在於此吧。


小院主人


小時候我喜歡的小人書不少,印象最深的最喜歡的是《岳飛傳》和《三國演義》,《岳飛傳》一套共15本。《三國演義》一套共60本。

喜歡的原因:

首先是故事內容,都是我國的著名經典故事。

其次是裡面繪畫的人物和情節都很惟妙惟肖,雖然是多名老畫家共同完成的,但畫風是一致的,因為自己也愛畫畫,所以這些小人書倒是成了自己學畫入門時的範本。

小人書裡面描繪的場景都非常考究,採用不同的角度平視的、俯視的、人物半身特寫的,人物表情姿態也繪製的很生動。

長大後很喜歡劉繼卣先生的國畫,進而知道先生也畫過很多小人書,拿來一看才知先生的造型能力自不必說,繪畫的小人書更為精妙傳神,他畫的《鬧天宮》、《武松打虎》、《東郭先生》等等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我都非常喜歡。

還有一位不得不說的大畫家賀友直先生,他畫的《朝陽溝》非常的好,史國良老師在他的人物畫教學課上解讀賀先生畫的《朝陽溝》裡面的場景,構圖、視角、人物的心態、鏡頭的安排設計的非常有心意!

所以,希望小人書這種形式的繪畫能再接再厲的傳承和發展下去,能夠讓大家看到更多的好作品!









墨硯軒書畫


說到小時候看小人書,真的是一種享受,那時候我們就喜歡看一些打仗片,英雄片,《雷鋒》《紅燈記》《劉胡蘭》等等。那時候我們真的是看了很多的小人書,包括一些古典的《水滸傳》《豹子頭林沖》,《西遊記》等等小人書都是我們那個時代崇拜與欣賞的小人書。

要說起來的話,我們為什麼喜歡這些東西呢?喜歡這些小人書呢?主要還是不像現在有很多的電視,手機新聞媒體等等的傳播。那時候我們要看電影的話,可能要走幾里路,甚至於十幾里路才能看到地方,去看一場電影,完了,以後呢,再晚上接半回到家裡都很晚了。那時候小的時候電視機也很少,可能我們這裡面整個村子才有一臺電視機,那時候這臺電視機還要有專人的去管理,到時間了才能進行播放,那時候我們都是早早的搬著小板凳坐在電視機前等待,等待人家來打開電視,讓我們來看電視。

平時我們只有看看小人書。那時候的小人書基本上都是借閱的,要買一本小人書,可能需要幾毛錢,甚至一塊多錢,那時候我們的經濟根本達不到,我們想看什麼就看什麼的條件。所以那時候我們只要是小人書,基本上都是不放過的。





書法鏡子老宋


連環畫的主流題材一直是古典文學著作,從其誕生之初直至現在都能夠看到諸如《三國演義》、《水滸》、《西廂記》等改編的作品。此類作品在連環畫發展史上不斷被再版,如上海美術出版社從1957年陸續出版了60冊成套的《三國演義》,集結了趙三島、陳光鎰、徐正平、程十發等幾十位著名畫家,藝術造詣令人稱讚。

神話題材也是受熱捧的方向,其中以《西遊記》、《聊齋》為代表的作品最受歡迎。這類題材並沒有固定的繪畫表現手法,比如程十發大膽採用山水畫並將其運用在1956年《畫皮》中。可以說,一本連環畫在手,各種藝術形式具備。

除了國內的題材,國外題材也佔據了不小的比例,較早出現的是以蘇聯為題材的連環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高爾基的童年》影響了一代人。改革開放後,更引進了《茶花女》、《威尼斯商人》這類名著,其中前者為鉛筆線描,屬於精品之作。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大神,連環畫更是大家輩出:比如胡若佛、張令濤、董天野等,以及“南顧北劉”(顧炳鑫、劉繼卣),還有賀有直、戴郭邦、華三川、張龜年、豐子愷、汪玉山、墨浪、葉淺予、張樂平、王叔暉、嚴紹唐、王亦秋等等名家的精品連環畫,一直受到藏家的追捧。

錢笑呆《釵頭鳳》:單線白描,簡練流暢的線條,令連環畫愛好者深為歎服。

作為連環畫發源地的上海,則湧現出了“四大名旦”和“四小名旦”。四大名旦為朱潤齋、周雲舫、沈曼雲、趙宏本,到了抗戰時期,錢笑呆、陳光鎰代替了已故的朱潤齋、周雲舫,所以現在所稱的四大名旦為沈、趙、錢、陳四人。

陳光鎰《董卓進京》:寫實感極強,畫面構圖嚴謹,工整細膩,線條運用飄逸。

進入五六十年代,連環畫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精彩紛呈的連環畫作品爭相問世,相繼出現了四小名旦,即趙三島、顏梅華、盛煥文、徐宏達四人。

趙宏本《白蛇傳》:採用單線白描的傳統技法,傳神至極,令人過目不忘。

沈曼雲繪畫風格比較浪漫,其創作連環畫作品約二百餘部,留下了如《濟公傳》、《玄奘西行》等膾炙人口的作品。錢笑呆筆下的仕女圖令人過目不忘,代表作有《紅樓夢》、《清宮秘史》等。陳光鎰其作品最能吸引兒童喜愛,代表作有《真假猴王》、《張飛》等,這“四大名旦”連環畫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收藏連環畫四大要點:

1、稀有作品。物以稀為貴,這點在連環畫收藏上也不例外。遇到年代久遠、印數較少的作品不容錯過,比如民國時期以前的,還有戰爭年代解放區出版的連環畫等。同時注意品相、出版社等。

2、名家名作。一些全國連環畫創作獲獎作品和名家作品,最受專家和讀者認可,屬於連環畫中的精品,比如王叔暉的獲獎作品就是《西廂記》。

3、不同版本。製作檔次較高的名家名作,往往有平裝本、精裝本、線裝本之分,以及有16開、20開、48開、64開之別等等。如能把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全部收齊,實為難事,極具收藏價值。同時,可注重初版初印,即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這種版次的作品,線條、墨跡準確、清晰;字、畫醒目、真切,質量和效果明顯勝過再版再印。

4、連環畫手稿。有著一定經濟基礎的藏友可以考慮連環畫手稿,手稿因為其特殊性,都是孤品,無贗品之憂。當初大量名家手稿被出版社當做廢紙變賣從而流入市場,雖不常見但購買渠道並不狹窄,目前在各大拍賣會都可以見到其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