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回憶錄 ·宅在北京的人們(文末福利)

TO話題 | 疫情回憶錄 ·宅在北京的人們(文末福利)

無限延期的宅家生活打破了我們

習以為常的生活秩序

也為我們增添了無數驚喜or煩惱

但回過頭再來看

這份經歷卻也難得可貴

//

TO君徵集挑選了

這段時間裡許多好玩兒又治癒的故事

分享給你們

希望能在這個溫和的季節裡

能給屏幕前的你

帶來更多熱愛生活的理由

:)

嘿,他們來了!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莊仔

行業:空間設計

//"開始更多地去探索內心世界”

2020年的疫情,是伴隨著舊曆年而來的,所以這段時間的”休假”,就顯得史無前例的漫長,可以說是真正的悠長假期了。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在家待太久,做飯都要做出“花”來了,什麼菜式都會想去嘗試一下;健身房和游泳池也去不了,運動量不太夠的身骨子都快散架了,幸虧附近溫瑜河河邊的公園基本沒什麼人,還可以去跑跑步,曬曬太陽。

原本空間設計的工作自由度就比普通職業大些,宅在家裡工作並不會感覺有多大的不方便。不能出門期間,家反而更顯現出了它的重要性。

//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與自己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多起來了,會開始更多地去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家人有更多的溝通,這算得上是一個有趣的改變。有時會想用文字敘述,將心路歷程跟大家分享。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小寒

職業:自由職業者

//“開始最不擅長的領域探索”

做自由職業將近兩年,平時也是自己在家工作,所以禁足這件事對我影響不大,但因為疫情帶來的一些負面信息和出行的不便,也會有一些焦慮。

在家的日子還很漫長,需要及時調整心態、作息以及規劃。首先要學會管理情緒,儘量善待自己以及傾聽自己內心的需求,去正向回饋自己的內心。

然後是規律的行動作息,給自己定下詳盡的每日時間表,儘量保證勞逸結合,專注、高效地輸入和輸出。

@小寒/圖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這個寒假我用多出來的時間開始了三個我最不擅長領域的探索

一是書法,我一直寫字很難看,但一筆一畫地練習不僅是練字也是收心的過程。

第二是瑜伽,一位以前蘭州朋友的太太在這段時間給大家義務視頻教學,相當於陪伴和佈施。這位姐姐教的東西非常基礎,很慢但很用心,排除了我對瑜伽刻板印象的牴觸。

最後就是做飯,雖然自己做飯就是“瞎研究”,像化學實驗,但還蠻好吃的。面對之前害怕恐懼或者不瞭解的東西,去解決它似乎也沒那麼難。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

我還堅持下來一件小事,就是每天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沒有太多情緒但好聽的音樂,收到了很多小夥伴的支持。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準時到來”。經歷了一整個冬天的漫長蟄伏,也能更清楚地瞭解自己。也許以後獨處的時間還會很長,這一定會使你每一絲細膩的情感都得到充沛的回饋。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葉景瀅

職業:反光鏡樂隊鼓手&酒吧老闆

//“期待疫情結束後的再相聚”

疫情期間我一直在家自我隔離,告別了飯局和外賣,過起了自給自足的“農耕式”生活。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葉景瀅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唯一的外出活動是去家附近的超市採購。為了在“搶購大戰”中獲取到新鮮食材,我甚至會早起與媽媽和阿姨們“正面交鋒”。

除了買菜做飯,絕大多時候我的腦子是放空的狀態,我會看一些老電影或紀錄片,坐在陽臺上邊曬著太陽邊聽聽音樂,安靜地汲取一些營養,沉澱思緒。

無需擔心第二天早起排練或趕演出,晚上自然可以安心地拿起我心愛的酒杯,痛飲到產生睏意而沉沉睡去。

<<<<<<<<<<<<<<<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葉景瀅

這次疫情對於各行各業的影響都很大,於我而言,樂隊2020上半年的全國巡演全部取消,14年新年不打烊的酒吧也暫停營業,這讓我很是想念我的歌迷朋友和酒吧的老客人們。

期望疫情結束後,儘快在巡演的舞臺為歌迷奉上我的演出,回到北京再次與我酒吧的老客人們喝上一杯,分享這段時間彼此的經歷。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YUMI

職業:娛樂圈打工仔

//“一場沉浸式雲生日會,給你不一樣的體驗”

最近都獨自宅家不能出門,眼看著朋友生日越來越近,尊崇儀式感萬歲的俺們一群人發明出了“沉浸式雲生日會”這種新型的社交方式。

足不出戶,不花1分錢,是真的不花1分錢哦,就能感受到隆重生日會的喜悅,眾人簇擁著唱生日歌,壽星吹蠟燭切蛋糕的環節更不能少,中餐、西餐、山珍海味任你挑選,想想都是美滋滋!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YUMI(上下滑動即可查看)

好了,教程來嘍:首先你的朋友們要夠“沙雕”,這是“沉浸式雲生日會”可執行的前提。然後,安排好看的蛋糕圖片/美食圖片,齊活!祝大家都生日快樂!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毛衣

行業:傳媒

//"把旅遊計劃做到了2024年春"

疫情期間除了偶爾去趟公司,見幾個客戶,週末以陪伴父母為名蹭飯外,就一直宅在80平米的家“發黴”,因同樣宅在家的老公主動認領了外出採購的“重任”,成就我創造了連續120小時不出門的記錄!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在家“服疫”期間,被迫學會了炸油條,開始研究藥膳,也給我媽剪了頭髮,還能堅持每週兩次跑步啦!同時雲遊覽了世界名山大川,順便把旅遊計劃做到了2024年春。

每天工作12小時,難以置信在家竟然比上班還忙。公司開了很多的視頻會議,一開始比較新鮮,還會稍作化妝打扮,後來著急了就穿睡衣開會,而且發現大家都差不多,看著穿著睡衣開會的彼此感覺很順眼,有種找到同類的感覺。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見客戶,客戶是黨員,穿著軍大衣站在商場門口給客人量體溫,握緊了他的雙手,想要給他些溫暖和力量。下樓寄快遞,給門口經常見面的快遞小哥送了兩個蘋果和一瓶紅牛。

真心希望疫情趕快過去,也堅信明天會更美好!北京加油!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馬特

行業:自由職業者,媒體相關

//“只是單純去閱讀和好奇食物的味道”

自由職業在別人看來似乎更習慣宅在家的生活,但事實上我的感受相反,因為自由職業者享受的“自由”是疫情出行限制中最容易失去的。

因此比上班人士更難得的外出和社交機會消失了,生活就變得極度無聊起來,會經常陷入到焦慮當中。因為在正常工作狀態下,空閒時間就意味著“沒有賣出去的工作時”,是很難心安理得去享受的。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馬特的日常

疫情使很多人的工作都瞬間停擺,這給了我一個相對寬鬆的氛圍。在這段時間內我花了大量時間去閱讀,把之前囤積的書籍清空了一批,這種只是由於好奇的求知慾去讀書的機會,在工作之後屬實難得。

@馬特/攝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作為一個從不做飯的人,隨著外賣的不便,開始嘗試自己做飯,甚至會擺盤拍照,這是前未有過的體驗。

我開始認真品嚐一個西紅柿或者雞蛋的味道,什麼調料都不加。難得有如此空閒的時間和精力,似乎身體的知覺在逐漸恢復敏感,我意外地發現自己已經好久沒有專心品嚐過食物的味道,不是趕緊吃完飯工作,不是邊吃飯邊看電影,不是一邊吃一邊準備好怎麼寫食評,只是單純好奇一個西紅柿或者一個雞蛋到底是什麼味道。

在這些天裡,有時候會恍然覺得這樣放緩甚至停擺的生活也挺美好的,減少生活過多華麗的選項,彷彿又回到了童年的九十年代,對一個小孩子來說,那種美好而緩慢的生活彷彿會一直這樣過下去。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陸少

行業:餐飲

//“家裡做出來的飯菜是別地兒比不了的”

自己開上一家餐廳,已經是2017年的事了,後來就開起了酒吧,疫情一鬧,這不,又跟家做上飯了,還有點兒上癮,每天琢磨吃什麼買什麼。市場,超市,電商,便利店,稻香村……日常看看球,看看書,聊聊電影,聽聽老歌。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

當然也出去吃了好幾頓,基本上每天也會點外賣吃吃,但話說回來,從來沒有長時間在家做飯吃的我表示,在家做出來的東西確實好吃啊!就小炒家常菜而言,家裡的感覺和別的地兒真比不了啊,再好的館子也達不到家裡的標準。

不管疫情怎樣兇險,未來的生活會如何,我們都要對自己好一點,愛自己,愛生活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丁懟懟Chloe

職業:品牌顧問

//“等到能出門了,要畫全妝出門、吃大壺春的生煎、到故宮裡曬太陽”

宅家至少一個半月,生活變得單調很多。看書、擼貓和做飯是我清醒時刻做得最多的事。

做飯最讓人頭疼的是開銷。兩個人全天三餐都在家吃,一個月能花費多少錢?本月答案:至少3000元。

一個科普,那就是自己在家做飯並不便宜,因為你並不會虧待自己。關於廚藝並沒有突飛猛進的感覺,畢竟我的廚藝一直挺好的(驕傲甩頭)。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養貓還是養狗?怕是當代青年十大人生拷問之一。這段時間跟養寵物的夥伴交流,大家都特別羨慕養貓的我,原因是養貓可以自娛自樂,且不需要遛

貓真的是“高冷自嗨型”選手,跟他們呆久了,你的心態會變得寵辱不驚。相比之下,狗狗雖然樂天,但是在不能出門的時候,小可憐們真的會比你還抑鬱。

據我觀察,小區鄰居每天都是凌晨5點或者夜裡1點戴口罩遛狗,不得不表示respect!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人們說身體和心靈,總要有一個在路上。這段時間我的心靈“跑”老遠了,希望身體能趕緊跟上。

等到能出門時,要畫全妝、吃大壺春的生煎、到故宮裡曬太陽、看芭蕾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跟著火車一路咣噹到阿那亞看海。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Pierre Alivon蘇善書

職業:藝術攝影師、雕塑家、策展人

//“前所未有的經歷,讓我明白孤獨其實並不存在”

時光荏苒,我已在中國生活了4年;在當下我最希望分享2020年2月的所有經歷與感悟。最可怕的並不是獨處,而是不知如何與自我相處。

相比居家隔離,體驗生活對我而言更為重要,因此我選擇去探索褪去了人群而變得如此空蕩的北京街頭。雪花漫舞之際,映入眼中的第一幕,彷彿只有黑白,無聲也無味。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Pierre Alivon蘇善書/攝

從前,我很少注意到到這種人體感知的複雜性,但它們原來一直住在我身體中,猶如情緒、猶如記憶。

感到神奇的同時,卻也令人極度不安。就像災難電影,交通信號燈閃爍不停、雪中卻沒有一絲足跡,只有我的腳步聲劃破這一片寂靜。

從前,我常常抱怨城市充噬了各種噪音,特別是交通、施工等等。但此時置身如此寂靜的城市裡,我卻發現了它的另一面,樹在堅強地生長、風在自由地呼吸……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Pierre Alivon蘇善書/攝

前所未有的經歷,讓我明白孤獨其實並不存在。我們都只是在用一種有別於置身繁忙人群中的角度,冷靜地審視自我。

面對孤獨,每個人的內心感受都有所不同。它時刻存在、無聲無息地將你我包圍;甚至暗湧般地突襲。防護面具下的每次呼吸,都讓我感受到強烈的生命力。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Pierre Alivon蘇善書/攝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與此同時,我希望通過藝術的形式去表達我內心的情緒。我正在進行新的雕塑創作—“變形”,它正是每一位抗疫英雄的縮影。同時也與一眾藝術家共同籌劃著一場6月的展覽—“困難時期,團結一致”。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Pierre Alivon蘇善書/攝

疫情當下,仍在堅守崗位的環衛工人、公交司機、快遞員……他們的勤勞與勇敢,都深深地感動著我。我要向每一位默默無聞的英雄致敬,是你們讓中國人民感到無比的安心。我為生活在中國感到驕傲、我熱愛中國!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chandoso

職業:生活在北京的美國手藝人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PINKFACE

職業:音樂廠牌工作者兼不正經攝影師

//“”更多的時間去創作” //“日子無論怎麼過,都是自己的”

本來和PINKFACE計劃好的旅行泡湯了,但是利用這段宅家時間做了很多以前一直想做卻沒時間做的事情——畫畫、學做動畫,為籌備下一個展覽學習3D技術等等。

這次疫情是人類的災難,很遺憾很糟糕,但同時也給了我時間去思考,有機會進行更多的創作。

@chandoso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

這段假期給了我們平時想不起來做的事情一次絕好機會,以前,工作的時候滿世界跑,即使放假也在旅行。

現在在陽臺曬太陽、學西班牙語,網上衝浪充電、籌劃自己未來的影展內容,畢竟我還是個

不正經的攝影小能手(哈哈)。

另外,我和chandoso還擁有一個非著名品牌——ATTACKTIVE,也在商議發展大計。2020的起始雖不如意,但期望下半年能扳回一局。反正日子無論怎麼過,時間都是自己的。

@PINKFACE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樸威林

職業:室內設計師

//“生活在於細節”

疫情剛開始沒幾天,朋友圈就在刷屏, 曾經所夢想的生活終於實現了,原來無所事事的整日閒著,是如此難過。

也有朋友分享,在自己溫暖且舒適的家中,有充足的食物和書籍陪伴,每一天都是變著花樣的小日子。讓我想起自己手頭上的這個case,當時初心就是想要設計出一個能讓人待不膩的家庭空間。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TREE_LAB DESIGN SITDIO

生活在於細節,年前積壓在手中的案子,這回可謂是批量生產了。看著最終出來的渲染圖,其實還比較滿意,空間整體色彩溫馨柔和,各種細節都在爭相傳達著對於生活的熱情。

每一把椅子都有自己明確又有趣的“性格特點”;廚房活潑又積極的配色,就算整日都得在裡面給自己做飯吃,也很難感到乏味吧。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TREE_LAB

DESIGN SITDIO

//

作為一個日常宅不住的人,這段時間可謂是讓我充分挖掘了自己的各種潛在可能性,例如把土豆烹飪不同口味和各種形狀,並且都還挺好吃的新技能。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暴躁de甜甜圈

行業:傳媒

//“我的物理世界與精神“雲”世界”

2019與2020年恍惚隔著一條時光隧道,讓生活的齒輪一下子相對慢了下來,目光聚焦在武漢,時間靜止在當下。

宅家時光在我看來就分成了物理世界與精神“雲”世界。在物理靜止的時候,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雲”上,想的便多了。蝙蝠、病毒、5G、離別、VR感情、地球、空氣、動物、生命…

趁著宅家的這段時間,佈置了mini家庭影院,定製了應景重口味賀歲檔《血疫》、《釜山行》、《傳染病》、《無人知曉》、《人生果實》…就如電影開頭說的,房屋一定是生活的珠寶盒——勒柯·布西耶。

@暴躁de甜甜圈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人是需要安全感的生物,過年時間會經常跟家裡人視頻,錄製了為武漢加油的合唱視頻,還和朋友們組建了完全分享自己興趣愛好的共享群,不能見面好像就只能雲社交了。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 /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這段時間自己還get了不少居家技能,做了DIY精油植物香薰、烤蛋糕、奶泡咖啡…

宅了一段時間,最後被廚藝大漲的錘子先生投餵,體重如A股市場逆勢飆漲…所以現在要將瘦身定位一級預警!近期開始復工了,時間齒輪又要加碼啟動了。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奧南

行業:購物中心市場部

\\\\“在即將忘了愛的邊緣瘋狂試探”

往常休一週以上的長假,如果沒出去玩呆在家,就會刷劇、看書、睡覺,要不就是出去聽聽音樂、兜兜風,再開工就會神清氣爽,與人交談時彷佛閃耀著當代林徽因的精氣神。

這一個月復工雲辦公,轉戰線上直播賣貨。被迫開始打開抖音,時刻監視自己的直播間,還要看別的商場,在不斷找不足、想法子……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在家辦公,不再分平日週末,下廚到綠葉菜放到失水,中餐油煙盡數沁入靈魂。

有一天在思考冷米飯的第18種料理方式時,我意識到這30天自己好像沒有打開過一本書,沒有安心看完片單裡的一部電影,甚至還出現了社交恐懼,彷彿屏幕裡一起視頻喝酒的朋友,才是人生期盼的遠方。

電視裡循環播放著《請回答1988》,彷彿只有崔澤和德善的笑容,才可以稍稍慰藉內心,排解著焦慮、恐懼、彷徨和慣性懶惰的心疫。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門外每天有著定時上門收垃圾的社工大叔,看著全副武裝辛苦上門的老人家,心中五味雜陳,說出口的卻只有“謝謝謝謝辛苦您了”,在流媒體的時代,像一道屏幕裂縫一樣深刻。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聰鵝

學生

//“放我出去吧,我可以背誦十遍岳陽樓記”

作為學生黨來說,平常在宿舍週末偶爾回來總能收穫父母滿滿的愛,這次卻因為在家太久,被爸媽看煩了。天天捱罵,好像這個家裡只因多了一個我就亂翻了天。

本以為回家一個月就能回學校了,就沒帶電動牙刷和洗臉儀的充電器,現在被迫每天手動刷牙洗臉,科技產品迴歸原始本能了。

//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最有落差的就是無法完成許多計劃與安排,剛開始在家每天都想出門,體驗了嬪妃被禁足的感覺,十分懷念之前天天出門吃喝玩樂的時光。

待得久了,竟然喪失了衝出家門的衝動,不出門也就不用化妝,一個月沒化妝的我連眉毛怎麼化都快忘光了。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聰鵝

宅家期間也發生了一件尷尬又有趣的事,班級雲開班會,通知的是語音會議,早上好不容易爬起來的我頭還在枕頭上就點了加入,沒想到是視頻會議,驚得我當著班主任的面就口吐芬芳,立馬退出,尷尬滿分。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Slap Youkou

//“和有趣的同事一起工作”

其實我之前做了一年的造型工作,算是自由職業者,但是總覺得自己並沒有歸屬感。平時會寫一些時裝和生活方式的內容,所以在一家公司找到了現在的工作。

但是進了這行才發現,自己更像是時尚農民工。雖然不能睡到天昏地暗才去上班,但是擁有一群有趣的同事感覺還真的蠻好的。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結果,剛來沒幾天就遇到疫情了,我又得和自己相處了,就覺得蠻難過。一開始天天睡到晚上,然後吃個飯、刷刷抖音、玩把遊戲。

@SlapYoukou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過度的舒服真的很不舒服,所以我最近給自己安排了點事情,每天KEEP基本訓練不能斷。除此之外,我還會把抖音上刷到的一些時尚圈資訊摘抄下來,算是專業知識補充。

因為可能馬上要復工,所以最近我給自己換了一個眉形,算算日子,等我開工之後眉毛就能長得很自然了。(果然開工之後老大就一臉神秘地問我:你是不是整哪了?)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Faye Yang

職業:自由插畫師/圖案設計師

// “畫畫,擼貓擼狗,做視頻”

最高記錄26天沒出家門,沒想到有天阿宅們還能為社會做貢獻。其實對於深度宅來說,只要物資充足手機在旁,再宅一兩個月都沒問題哈哈哈。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難得在家跟父母在一起一個多月,想想也是很久沒這樣陪他們了,有種回到小時候的感覺。

每天接受的負能量信息太多,最近正在考慮減少手機使用時間,突然覺得淘寶比其他軟件都好,畢竟只推你喜歡的信息。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Faye Yang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日子跟以前沒什麼區別,畫畫、擼貓擼狗、做視頻,希望以後的日子也不要有太大變化,平平淡淡活著挺好。如果以後能為動物和自然環境做更多事,那心裡也會更好過吧。

今天的記錄到這裡

就告一段落了。

如果你也有一些想要和我們分享的心裡話

歡迎在留言區講出屬於你的故事

春天真的快來啦

接下來的日子

也請,認真熱愛生活啊

文 末 福 利

簡介 | 福利包 |領取地點&方式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同仁堂知嘛健康駿豪店

福利包一:

註冊小程序【知嘛健康生活商城】,贈送1日中藥預防湯劑(限量100份)

茶方來源於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方案(第三版)》

福利包二:

小程序【知嘛健康生活商城】購物滿200元,贈送5日中藥預防湯劑

TO话题 | 疫情回忆录 ·宅在北京的人们(文末福利)

領取方式:

1、 領取地點:憑購物訂單頁/小程序用戶註冊頁面於北京駿豪大廈(朝陽公園南門對面)一層大廳,同仁堂知嘛健康門店領取

2、 領取時間:3月31日之前週一至週五 9:00-16: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