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事件還能這樣?(奇葩)

原來我們認為秦國的滅亡是因為他的殘暴,激發了暴動,然後被陳勝吳廣二人振臂一呼,各地呼應,然後推翻了秦王朝。每當歷史看到這裡,我都不勝唏噓,為秦王朝的早早滅亡感到惋惜,但一直都不曾想到秦王嬴政征伐六國時候的百萬雄師都去了那裡。

秦國地處中原的邊陲,西邊北邊戎狄部落相連,在秦國存在的幾百年裡,與戎狄作戰從未停止過,就形成了秦人堅韌、血性、務實的特性,秦國將士個個勇猛果敢,個個驍勇善戰。可以說,這百萬雄師劍鋒所指,所向披靡、所向無敵。

古代歷史事件還能這樣?(奇葩)


從秦王去世到泰國滅亡,秦國不過區區二三年時間,這支雄師應該餘威尚在,但為什麼在帝國生死存亡的關頭,沒有看到這支軍隊呢?是解甲歸田?還是人間蒸發了呢?

答案都不是。

事實上,秦國統一六國後,北方尚有匈奴進犯,南方亦有百越未歸。這時秦始皇帝派大將蒙恬帶三十萬大軍北拒匈奴,還修建了直道直達邊境。然後只留五萬秦軍拱衛咸陽,五萬守衛驪山,十萬駐守函谷關,然後王翦率五十萬大軍南下,打下了廣東、廣西、雲南、海南等東南沿海,基本打出了我們現國家的雛形。南下了得全面勝利,該班師回朝了。在班師回朝前,王翦給秦始皇奏了一表:皇帝陛下,皇帝陛下,百越之地都是蠻族,只要大軍回朝,這些打下來的江山必定不再是我們秦國的領土,這裡的百姓更不屬於我們華夏族群了。為了陛下的萬世基業,臣想將50萬大軍鎮守在這裡,另外再請陛下派100萬百姓過來,跟當地人通婚,感化他們,融合他們。只有這樣,百越的老百姓(夏朝遺民)才不會再從華夏族群割離。"

古代歷史事件還能這樣?(奇葩)


看過奏表,秦始皇當即批覆:“沒有問題,只要能夠穩定南方,朕再給你派多少人都行。"隨後起駕南巡,專走邊關,瞭解各地的情況,然後一紙詔令,遷來百萬秦人,融入南方。

就在秦始皇南巡結束回京前夕,王翦覲見秦始皇:“陛下,我百萬雄師,50萬鎮守百越,30萬防禦匈奴,國內兵力空虛,如果將來有什麼變故,臣該怎麼做?"

秦始皇思忖片刻:“他日要是國內有難,爾等不許回師勤王。"

王翦以頭觸地:“陛下,臣是秦人,要是秦國有難而臣不回師勤王,臣將成為千古罪人。"

秦始皇斬釘截鐵:“不!秦國可以亡,但華夏不可分

秦國亡了,華夏還在。你要是回師勤王,百越之地將不再屬於中國,百越之民將不再屬於華夏。"

言畢,秦始皇揮毫給鎮守南方的軍隊留下詔書:“中原但有不測風雲,爾等切勿北上靖亂,當斷然封閉新道,不使中原亂局波及南天。" 沒錯,秦始皇為了華夏族群不分割(解密《山海經》,華夏族群在上古時期,肯定擁有比現在更加廣闊的疆土),他用詔令將北御匈奴南鎮百越的80萬大軍死死鉚在了中土之外,不管中土發生什麼變故,都不准他們回師勤王。

這,才是劉邦項羽輕易滅掉秦國的真正原因。

看到這裡,我的心情沉痛起來,在始皇帝看來,縱然自己一生征戰的國家滅亡,也絕不能使華夏族群四分五裂。正是這段歷史,使華夏族群千百年來,有戰亂,不曾分離,所以才有了《三國演義》開篇“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至此,秦始皇帝此安排給華夏族群所形塑的民族性格,已然影響了帝國兩千多年,無愧於千古一帝之尊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