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而後知所勉 誓為窮乏竭此身

而今而後知所勉 誓為窮乏竭此身

呂振羽夫婦合影。

湘人李

呂振羽給我留下的“第一個”深刻印象,應該是高中課文裡翦伯贊《內蒙訪古》這篇文章:“今年夏天,我和歷史學家范文瀾、呂振羽同志等應烏蘭夫同志的邀請,訪問了內蒙古自治區……”當時我的語文老師特地講:“翦伯贊和呂振羽,都是我們湖南老鄉,而呂振羽還是我們的邵陽老鄉。”

2019年,是呂振羽誕辰120週年。在北京工作的我,於一個偶然機會,從朋友處獲得了一本張智軍、呂堅(呂振羽兒子)主編的呂振羽紀念文集《長留雅韻足三湘》。通讀下來,呂振羽留給我們豐富的印象,那種“跨越時空的歷史印記”變得非常明晰起來。

而今而后知所勉 誓为穷乏竭此身

中國抗戰學術史上的豐碑

呂老生平史學著作很多,其所著《中國政治思想史》一直為毛主席所喜歡。史學家侯外廬認為其《中國民族簡史》“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民族史研究開闢了新的領域。他在這一領域的成績,曾經得到周恩來同志的表彰”。這充分說明了呂老在中國史學界的地位。

文集中使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湖南師大範忠程教授《呂振羽和湖南文化抗戰》一文,闡述了呂振羽如何通過“馬克思主義史學”參與到抗戰中來的。

1938年1月,呂振羽在中共駐湘代表徐特立和湖南省委領導下,積極開展抗日文化工作。他相繼發表多篇文章,出版《抗戰的前途》等小叢書,駁斥“唯武器論”等反戰理論,得出了正確結論:日本必敗,中國必勝!從學術的角度,解決了“中國抗戰的前途問題”!

同樣,呂振羽在歷史研究中發現,“每次戰爭中幾乎都是以湖南為其爭取的重點”,湖南“不僅是國防建設的重點,而且‘是創建新的國民經濟的中心’”,“革命的策源地之一的‘湖南人總是站到最前頭’”。呂老寫這個論斷是1938年,後來“中國抗戰歷史的本身”證明了呂振羽“那種將‘抗戰學術分析’上升為‘抗戰戰略分析’”的超高水準。

呂振羽在中國抗戰學術領域的歷史貢獻,奠定了他的豐碑地位。“將史學運用於國家和民族重要的歷史關頭”,無人能出其右!

而今而后知所勉 誓为穷乏竭此身

中國革命的文化戰士

《長留雅韻足三湘》收錄了呂振羽的《南京談判始末》一文。1935年末呂振羽還不是共產黨員,但他已在劉少奇領導下,成為國共二次合作的秘密談判代表之一,並在談判中直接入黨。

書中收錄的侯外廬《懷念振羽,毋忘振羽》一文寫道:“他告訴我,他要去新四軍”,“皖變(皖南事變)之後而願往新四軍者,誰能不敬佩他的大勇”。“告別時,呂振羽神情莊嚴,囑託我照顧他的年輕的弟弟持平”,“表示他此去前線,抱著不趕走敵寇誓不回頭的決心”。侯外廬進一步回憶到:“我覺得,振羽身上有一種特別的氣質超於學界朋友之上”,“那是一種英雄氣概”。“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那邊“極度危險”,呂振羽並非軍人,作為一位學者前往新四軍工作,他的“文化戰士”形象已躍然紙上。

中國人格的一盞耀眼明燈

很多人不大熟悉呂振羽捍衛劉少奇的壯烈事蹟。呂振羽在劉少奇領導下參加過國共二次合作談判,並做過劉少奇的政治秘書,有人試圖從呂振羽這裡蒐集劉少奇“出賣黨”的證據,呂振羽經受了數百次審訊,面臨摧殘迫害,嚴詞回絕利誘,堅持維護歷史真實性。聞聽劉少奇的遭遇後,他義憤填膺吟誦出了“三頂帽子絕代冤,忠奸功罪全顛倒”的詩句。侯外廬說:“振羽同志在冤獄中所表現出的共產黨人的高尚氣節,不愧為我們黨內和學術界敢於和林彪、‘四人幫’的封建法西斯主義做殊死鬥爭的英雄楷模。四十年代,為捍衛祖國,振羽做過犧牲的準備。六十年代,為捍衛歷史的真理,振羽又一次真正做好了犧牲的準備。我感佩振羽豪氣不衰。”

呂振羽是當代中國青年的修史導師,也是華夏國人的修為楷模,更是百姓群眾的修身典範。當我們從《呂振羽詩選》裡讀到他的《自述(口韻)》一詩時,深深為其“而今而後知所勉,誓為窮乏竭此身”的詩句而感慨,有一種超越歷史、跨越時空的共鳴感。

(《長留雅韻足三湘》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