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惠王不捨小怨失樂毅,前功盡棄

在歷史上,管仲、樂毅每每被相提並論,由此不難想見樂毅具有怎樣的經國濟世之才,樂毅先在趙國任職,後因沙丘之亂,離開趙國,到了魏國。後又聽說燕昭王姬平被齊國打敗後,發誓報仇,遂屈己禮賢,延聘賢能之才,以彌補自己國小地偏之不足。此時,樂毅正為魏昭王出使燕國,燕王聽說樂毅是個人才,便極力挽留,厚禮待之,樂毅終於答應委身為臣,燕昭王遂封樂毅為亞卿。

燕惠王不捨小怨失樂毅,前功盡棄


齊閔王當時的力量仍十分強大,南邊大敗楚國宰相唐昧;西邊力挫三晉的勢力;又協助趙國滅了中山,還大敗宋國,擴地千里。齊閔王因此居功自傲,不可一世,對各國諸侯儼然以太上皇自居,動輒指手畫腳,因此諸侯們對齊閔王十分不滿。對外,齊閔王勢單力孤;對內,卻橫徵暴斂,為連年戰爭廣增兵源,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可謂內憂外患俱至。

燕王趁此良機,向樂毅詢問伐齊之事。樂毅說:“齊國現雖然內憂外患,但仍保有以前霸國的基業,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齊國地廣人多,憑一國的力量不易打敗它。大王如果一定要出兵,最好聯合趙、楚、魏一齊行動。”昭王便派樂毅赴趙,和趙惠文王訂約。同時又派使臣聯絡楚、魏,讓人以伐齊之利去遊說秦國。當時諸侯各國因厭惡齊閔王的驕暴,都爭著與燕聯手伐齊。於是,燕王盡起兵馬,任樂毅為上將軍;趙惠文王也把相印交給樂毅,樂毅便總領五國之兵攻齊。

燕惠王不捨小怨失樂毅,前功盡棄


各路諸侯的大軍在樂毅的指揮下,浩浩蕩蕩殺向齊國。兩軍會戰於濟水之西,聯軍大敗齊軍。諸侯各國瓜分了戰利品,各自班師回朝,唯獨燕軍窮追不捨,直逼臨淄,連下70餘城。齊閔王敗於濟西,損失慘重,不能支持,只得逃走莒城,力拒樂毅。樂毅不再追擊,率軍圍攻齊城,又把齊國的珍寶、財物、祭器等悉數掠取,運回燕國。燕昭王大喜,親往濟上大犒三軍,封樂毅為國昌君。燕王盡收其原被齊國所掠取的財物,命令樂毅繼續攻齊。

樂毅圍困齊國,南征北戰,東征西伐,前後有五年之久,並把齊國70多個城邑改為郡縣,歸屬於燕。齊國只剩下莒城和即墨兩城。眼看燕王大仇即報,卻不幸病逝,他的兒子燕惠王即位。

燕惠王是個睚眥必報的小人,做太子的時候就不滿樂毅,一繼位就想罷免樂毅。齊國的謀臣田單聽到這個消息,施行反間計,散佈謠言,說樂毅因與新君有怨隙,想聯絡士兵留在齊國,自立為齊王;齊國現在所畏懼的不再是樂毅,只怕燕國派遣其他將領,這樣的話,齊國僅剩的兩城就保不住了。

燕惠王不捨小怨失樂毅,前功盡棄


燕惠王本來就懷疑樂毅,現在又聽到有關樂毅的流言便中了齊國的反間計,於是就派騎劫替代,召樂毅回國。樂毅深知陣前換將,用意不善,恐遭誅殺,便西逃趙國。趙王大喜,封樂毅為望諸君。

燕王這頭的日子卻不好過了,自從失去樂毅後,燕國屢戰屢敗,田單用火牛陣大破騎劫於即墨城下。至此,齊燕兩軍形勢急轉直下,燕軍大敗而退,齊軍乘勝追擊,收復了全部失地。

燕惠王因小怨而棄大將,終至兵敗,喪失了所得的齊國土地,因此十分後悔,便想再請樂毅回國,但卻被樂毅直言拒絕。

燕惠王真也蠢到了家,,只因做太子時的一些個人恩怨,就置軍國大事於不顧,還哪有人君之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