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惠王不舍小怨失乐毅,前功尽弃

在历史上,管仲、乐毅每每被相提并论,由此不难想见乐毅具有怎样的经国济世之才,乐毅先在赵国任职,后因沙丘之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后又听说燕昭王姬平被齐国打败后,发誓报仇,遂屈己礼贤,延聘贤能之才,以弥补自己国小地偏之不足。此时,乐毅正为魏昭王出使燕国,燕王听说乐毅是个人才,便极力挽留,厚礼待之,乐毅终于答应委身为臣,燕昭王遂封乐毅为亚卿。

燕惠王不舍小怨失乐毅,前功尽弃


齐闵王当时的力量仍十分强大,南边大败楚国宰相唐昧;西边力挫三晋的势力;又协助赵国灭了中山,还大败宋国,扩地千里。齐闵王因此居功自傲,不可一世,对各国诸侯俨然以太上皇自居,动辄指手画脚,因此诸侯们对齐闵王十分不满。对外,齐闵王势单力孤;对内,却横征暴敛,为连年战争广增兵源,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可谓内忧外患俱至。

燕王趁此良机,向乐毅询问伐齐之事。乐毅说:“齐国现虽然内忧外患,但仍保有以前霸国的基业,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齐国地广人多,凭一国的力量不易打败它。大王如果一定要出兵,最好联合赵、楚、魏一齐行动。”昭王便派乐毅赴赵,和赵惠文王订约。同时又派使臣联络楚、魏,让人以伐齐之利去游说秦国。当时诸侯各国因厌恶齐闵王的骄暴,都争着与燕联手伐齐。于是,燕王尽起兵马,任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也把相印交给乐毅,乐毅便总领五国之兵攻齐。

燕惠王不舍小怨失乐毅,前功尽弃


各路诸侯的大军在乐毅的指挥下,浩浩荡荡杀向齐国。两军会战于济水之西,联军大败齐军。诸侯各国瓜分了战利品,各自班师回朝,唯独燕军穷追不舍,直逼临淄,连下70余城。齐闵王败于济西,损失惨重,不能支持,只得逃走莒城,力拒乐毅。乐毅不再追击,率军围攻齐城,又把齐国的珍宝、财物、祭器等悉数掠取,运回燕国。燕昭王大喜,亲往济上大犒三军,封乐毅为国昌君。燕王尽收其原被齐国所掠取的财物,命令乐毅继续攻齐。

乐毅围困齐国,南征北战,东征西伐,前后有五年之久,并把齐国70多个城邑改为郡县,归属于燕。齐国只剩下莒城和即墨两城。眼看燕王大仇即报,却不幸病逝,他的儿子燕惠王即位。

燕惠王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做太子的时候就不满乐毅,一继位就想罢免乐毅。齐国的谋臣田单听到这个消息,施行反间计,散布谣言,说乐毅因与新君有怨隙,想联络士兵留在齐国,自立为齐王;齐国现在所畏惧的不再是乐毅,只怕燕国派遣其他将领,这样的话,齐国仅剩的两城就保不住了。

燕惠王不舍小怨失乐毅,前功尽弃


燕惠王本来就怀疑乐毅,现在又听到有关乐毅的流言便中了齐国的反间计,于是就派骑劫替代,召乐毅回国。乐毅深知阵前换将,用意不善,恐遭诛杀,便西逃赵国。赵王大喜,封乐毅为望诸君。

燕王这头的日子却不好过了,自从失去乐毅后,燕国屡战屡败,田单用火牛阵大破骑劫于即墨城下。至此,齐燕两军形势急转直下,燕军大败而退,齐军乘胜追击,收复了全部失地。

燕惠王因小怨而弃大将,终至兵败,丧失了所得的齐国土地,因此十分后悔,便想再请乐毅回国,但却被乐毅直言拒绝。

燕惠王真也蠢到了家,,只因做太子时的一些个人恩怨,就置军国大事于不顾,还哪有人君之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