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因“廢話體”詩爆紅,有人罵他褻瀆藝術,有人卻將他捧上神壇

在你的印象中,什麼是詩?是李白在《俠客行》中“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豪情壯志,還是岳飛在《滿江紅》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霸氣側露,還是辛棄疾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家國情懷,還是李清照在《聲聲慢·尋尋覓覓》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孤寂落寞?

毫無疑問,以上都是,只是風格不同,派別不同而已!但是你敢相信下面這首也是詩?

小夥因“廢話體”詩爆紅,有人罵他褻瀆藝術,有人卻將他捧上神壇

《怎麼辦》

我打電話,給張建華

接電話的是

他母親

我問:張建華在嗎

他母親說,在、在大便

我說,在大便啊

他母親說是的

我對張建華的母親說

那怎麼辦呢?

“廢話體”詩

這粗鄙的,淡如白開水的文字連書面文字都稱不上,更像是口頭用語,通篇廢話,既無文學價值,也沒有真情實感的流露,這也敢說是詩?雖然不想承認,但這還真是詩,而且已經出了詩集,名為《烏青詩集》,網友們“親切”的稱這種詩為“廢話體”詩,這名字倒是頗為貼切!

“廢話體詩”的開創者為烏青,原名鄭功宇,1978年出生於浙江省玉環縣,從小不愛讀書,高中時就完全放棄了學業,從來不去上課,整日蹲在圖書館看閒書,夢想取代圖書館看門老大爺的職位,高中畢業後竟然“奇蹟般”的考上了杭州一所大學,專業為電視編播。

大學畢業後,鄭功宇開始涉足詩歌領域,並給自己起了一個不倫不類的筆名——烏青,當他在網絡上推出第一首作品《對白雲的讚美》時,網友們“氣極反笑”,“這**也能叫詩!”隨之而來的就是鋪天蓋地的侮辱謾罵,下面給大家展示烏青這首詩:

小夥因“廢話體”詩爆紅,有人罵他褻瀆藝術,有人卻將他捧上神壇

《對白雲的讚美》

天上的白雲真白啊

真的,很白很白

非常白

非常非常十分白

極其白

賊白

簡直白死了

啊——

“先鋒詩人”

這完全就是廢話嘛,也難怪網友們會“口吐芬芳”,但是作者對侮辱謾罵並不在意,反而很快又推出了新的作品,風格與上面兩首如出一轍,果不其然,網友們的謾罵緊隨而至,但是罵著罵著,有人開始欣賞這些所謂的“詩”了,而且欣賞的人越來越多,最後竟然與討厭這些詩的人“分庭抗禮”,兩派人圍繞著烏青的詩各持己見,爭論不休,最後沒爭出什麼結果,卻使這種“廢話體”詩爆紅網絡,作者烏青也隨之進入人們的視野!


趁著熱度,烏青一鼓作氣,又推出了一系列“廢話體詩”,這下爭論的人更多了,就連文化圈的人都捲了進來,《咬文嚼字》執行主編黃安靖表示“沒有創造力,甚至連一點技巧也沒有,白開水一樣,確實算不上詩!”“天才少女”蔣方舟則直言“挺喜歡烏青的詩的”!

總而言之,針對烏青以及他所謂的“廢話體”詩,網上出現了涇渭分明的兩種觀點,有人罵他褻瀆藝術,有人卻將他捧上神壇,但無論是謾罵還是讚美都使烏青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他徹徹底底的火了,出版商看準商機出版了《烏青詩集》,烏青公開表示自己一定會將這種風格延續到底!


小夥因“廢話體”詩爆紅,有人罵他褻瀆藝術,有人卻將他捧上神壇

最後,《百度百科》給他貫上了“先鋒詩人”的頭銜,有多先鋒呢?在李白的《月下獨酌》最後加上一句“這是李白寫的”,就成了他自己創作的“先鋒詩歌”。


烏青是火了,但是留給我們的卻是深深的疑惑:他的詩真的能稱之為詩嗎?

首先,這“狗屁不通”的文字肯定不屬於古體詩,毫無韻律美感而言,那屬不屬於現代詩歌呢,好像也不屬於,畢竟在我們的印象中,像海子那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文字才能稱得上現代詩,現代詩雖然形式自由,一般不拘格式和韻律,但意涵豐富,重於意象經營,烏青的詩完全稱不上現代詩,想來想去,若是非得稱其為詩歌,那麼“先鋒詩歌”倒是頗為貼切!

小夥因“廢話體”詩爆紅,有人罵他褻瀆藝術,有人卻將他捧上神壇


令人奇怪的是,為什麼會有眾多網友喜歡這種“廢話體詩”,甚至將其捧上神壇呢?在黃安靖看來,很多網友“未必真喜歡,只是將其看作一場遊戲”,說白了,很多網友都是抱著“看熱鬧不怕事大”的心理胡亂吹捧,當然並不排除其中真有人喜歡這種詩歌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