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大航海之路——055的終極進化:核動力


我國的055型導彈驅逐艦的首艦已經入役,且第一批8艘的建造計劃已經落地,這型集眾多尖端科技於一身的萬噸級鉅艦,作為“目標艦”當之無愧,幾十年的夙願一朝實現,欣喜之餘,望前路,卻發現第一次沒有了需要趕超的目標,中國終於也體會到了領跑者那種茫然的感覺,對將來在黑暗與未知之中的摸索有一種隱約的不安,但這總比當年陷於落後的惶恐和焦慮要好得多,必須儘快適應作為一個在技術荒野上的開拓者該扮演的角色,樹立“中國創造”的信心。

邁向大航海之路——055的終極進化:核動力

055仍不具備真正裝備新概念武器的能力

放眼全球,比055設計理念更前衛的,只有一款不太成功的作品:瀕海戰鬥艦。“由海向陸”的設計思想導致它淪為非主流造型,是美國對未來世界形勢誤判的產物,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過早停產F22。

邁向大航海之路——055的終極進化:核動力

瀕海戰鬥艦犯了同當年的科曼奇隱形直升機一樣的錯誤:為隱形而隱形

這就導致了單從平臺而言,055成為全球最先進的主流型號水面艦,但在它設計時,諸如隱形梔杆、雙波段雷達、綜合射頻等這些研究方向已經明確,但到055後繼艦的設計階段,連這樣的方向感也不復存在,因為前邊沒人了,我國將不得不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關於下一代驅逐艦的基本方案,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模式,但確定無疑的是,一系列預研多年的新概念武器,將逐漸從試驗狀態進入實用階段,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母艦的最終形態。

新概念武器以電磁動能武器和微波武器最接近實用化,下面僅以二者進行闡述:

我國的電磁炮已經完成了陸基試驗,進入頻繁海試階段,但合適的平臺是其實用化的先決條件,但顯然055還擔不起這個角色,航母看來也不行。參照導彈時代的慣例,航母的主要武器是艦載機,一般其僅配置用於自我防衛的近程導彈,因此也不便於再裝載體積和重量都超過導彈系統的電磁炮。況且電磁炮與貫穿航母甲板的電磁彈射系統存在電磁兼容的難題。因此電磁炮上航母的可能性也不大,那麼有能力容納它的就只剩下055的後續艦了。

邁向大航海之路——055的終極進化:核動力

用坦克登陸艦改裝的海上平臺僅能滿足電磁炮的試驗需求

微波武器是用高能量的電磁波毀傷目標,其在遠距離上對目標的電子和光學設備進行干擾,在近距離上可利用微波的熱效應引爆各種裝藥或直接摧毀目標。微波武器的波束比激光寬得多,作用距離更遠,受氣候影響更小。而且只需大致指向目標,不必像激光、粒子束武器那樣精確跟蹤、瞄準目標,便於火力控制,比看上去高大上的激光武器靠譜得多,但正因為波束寬,能量消耗更大。

一旦二者入役,世界將進入新概念武器與導彈並用的時代。

但電磁炮和微波武器都屬於能量武器,無一不是電老虎,要想具備持續作戰能力,必須要有強勁而又可靠的電力來源,核動力是唯一選擇。

參考尼米玆級航母的反應堆,它使用的是兩座A4W反應堆,總功率為194兆瓦,也就是26.4萬馬力,就是說每座反應堆可提供13.2萬馬力的功率,燃氣輪機頂天也就5萬馬力。而且核動力戰艦不光能提供強大的電力,還省去了自身使用的數千噸燃油,只需要進行彈藥等乾貨補給就夠了。核反應堆不需要傳統的燃燒室,因而也就取消了煙囪,節約了可觀的空間和重量。

邁向大航海之路——055的終極進化:核動力

我國首型艦堆不奢望趕超福特級,但求達到尼米茲級的水平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我國已有新一代核潛艇的成熟反應堆,那麼能否直接移植到驅逐艦上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潛艇和水面艦只的工作介質有巨大差異,外形更乾淨流暢的潛艇的水下阻力要比水上阻力小得多,更不要說有外飄設計、外加一堆上層建築的驅逐艦了,法國的戴高樂級航母就移植了兩座核潛艇的K-15自然循環反應堆提供動能,不過其總功率也就是7.62萬馬力,功率還不如我國購入的現代級驅逐艦。

雖然我國的第一代艦用堆可能在功率上稍顯遜色,但好在乘著綜合電力的東風,還有一張王牌可用,這就是我國已研發多年的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它要領先於美國福特級航母的中壓交流系統整整一代,效率由68%提高至90%以上,也就是說我國的艦用堆即使僅有10萬馬力的輸出功率,發出的電量也超過有13萬馬力的A4W。

邁向大航海之路——055的終極進化:核動力

核動力的基洛夫級巡洋艦

以055為原型發展的下一代驅逐艦,將會真正建立我國在這個領域的領先優勢,這樣的領域會越來越多,直至最後,美國會像日本一樣,只能在幾個子系統上仍然先進,到那時,我國會進一步體會到美國現在的焦慮——力求保持自身的代際優勢,願這一天早日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