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騰伯格的愛情三元論,大家怎麼看?古往今來,經典代表案例都有哪些?

苟且狗的哲理漫畫


斯騰伯格認為,愛情是由親密,(重視彼此的喜歡,理解與期待。)激情(魅力與性的吸引)。以及承諾(決定發展穩定的關係)。三因素組成的。

在這三因素中,包含了七種類型愛情的關係。

第一.是親密,人與人之間只要有好感,才慢慢喜歡。

第二.激情,激情。

第三.包含兩種內涵,一個是承諾,發展到穩定期,一個是空洞的愛,也就是隻有戀人在一起可以吃飯,聊天,一起做一些事情,但是達不到結婚的境界。後者的愛情特別的危險,容易傷害相互的情感。在愛情,戀愛中防止空洞的愛產生。

第四.浪漫的愛,裡面含有親密加激情。親密是愛情永恆的要素。激情是個體希望和對方融為一體強烈的情感狀態。此時個體的大腦基本上是一片空白,除了對方的優點,其他什麼都看不到,這種狀態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需要謹慎對待自己在某個時刻對一件事情都捲入度。

第五,愚蠢的愛。激情加承諾。這是最可怕的。在激情狀態下的承諾是不會有好的結果,因為沒有經過大腦理性思考。

第六,夥伴愛。親密加承諾。這個狀態的愛情關係是很好的,彼此理解尊重,互相依賴像親人一樣的生活。

第七.完整的愛情及美好的未來。親密加激情,再加承諾。這是一個人一生最好的愛情狀態,也是理想的愛情狀態。

舉例說明,在家庭關係中,能夠走到人生終點的幾乎都是第七種愛情觀,加上第六種愛情觀。就我們目前看到的鐘南山和他的夫人,他們是在夥伴愛和完整愛的基礎上走完人生。我自己也有這種體會,和愛人在一起,首先是我去尊重他,理解他,包容他,理解他的脾氣不好,理解他的工作辛苦,經常去思考他思考的一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愛情關係慢慢深化,彼此對愛情的理解也慢慢相近,問題就會很少。

總之,愛情的三元論,告訴我們,愛情的基礎是親密,承諾,加激情。也就是我們既要有思想的共鳴又要有良好的性格及激情的陪伴。





心理療愈


這位斯騰博格的愛情三元觀認為人們之間的愛情不外乎是情緒、動機和認知三部分組成,

其中動機是產生愛情行為的驅動力。

那麼其中性動機佔很重要的位置,這是包括像異性之間身體容貌特徵彼此吸引就產生了愛情。

情緒呢就像你生活中你體驗酸甜苦辣澀一樣,那麼在愛情中也會有喜怒哀樂。

第三認知在愛情中起到理性的調節作用、控制作用。認知就像開關的作用。

在愛情三元素的基礎上,這位教授進一步細分了兩性間發生的愛情關係,分為激情、親密、承諾。形成了斯騰伯格愛情三角形理論,愛的種類分為親密、激情、決定或承諾、非愛、喜歡、迷戀、承諾之愛、浪漫的愛、伴侶之愛、閃電之愛、圓滿之愛。

比如徐志摩與林徽英之間的愛情就是一種激情之愛,這種激情之愛趨於浪漫、身體吸引和性愛完美的驅力。

再比如楊振寧和翁帆就是親密的一種關係,親密是指在戀愛關係中親近融合,結成親密私人關係的感覺。承諾比如我和老公,我老公和我就是決定去愛一個人和對戀愛關係擔負責任的一種愛。




身心靈平衡道


  • 關於愛情,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曾提出過一個“愛情三角理論”。
  • 他認為,愛情雖然各式各樣,但基本上都由三個部分組成。
  • 愛情的第一個組成部分是親密,主要是指那些能夠促進親近、結合等體驗的情感,比如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相鼓勵、重視並關注對方。
  • 第二個部分是激情,顧名思義,就是指性吸引力和對滿足身體慾望的強烈動機。

最後一個部分是忠誠,是指投身於愛情和努力維護愛情的決心,包括維持愛情關係的承諾、以及責任感。

  • 這三個部分構成愛情三角形的三條邊。每條邊的長短不同,會構成不同的愛情“類型”。

喜歡式愛情(Liking)

  • 只有親密,在一起感覺很舒服,但是覺得缺少激情。

迷戀式愛情(Infatuated love)

  • 只有激情體驗。第一次的戀愛總是充滿了激情,卻少了成熟與穩重,是一種受到本能牽引和導向的青澀愛情。

空洞式愛情(Empty love)

  • 只有承諾。缺乏親密和激情,如純粹的為了結婚的愛情。

浪漫式愛情(Romantic love)

  • 有親密關係和激情體驗,沒有承諾。這種“愛情”崇尚過程,不在乎結果。

伴侶式愛情(Companionate love)

  • 有親密關係和承諾,缺乏激情。

愚蠢式愛情(Fatuous love)

  • 只有激情和承諾,沒有親密關係。沒有親密的激情頂多是生理上的衝動,而沒有親密的承諾不過是空頭支票。

完美愛情(Consummate love)

  • 同時具備三要素,包含激情、承諾和親密。而且三個因素是勢均力敵、比較均衡的存在。

斯坦伯格很聰明,在這些愛情前面都加了一個“式”字,因為在他看來,前面列舉的六種都只是類愛情或非愛情,在本質上並不是愛情,只有第七種才是愛情,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碰到的類愛情和非愛情的情形實在太多,以致把具備三要素的愛情基本當作是一種超現實的理想狀態。愛情,還需要結合實際的社會現實去考量。


  • 艾瑞克·弗洛姆的《愛的藝術》中提出了成熟的愛和不成熟的愛之間的差別。不成熟的愛是需要別人的時候,才愛你。
  • 愛是一門藝術。這意味著愛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獲得的,並且愛是需要學習的。
  • 愛的內涵不是愛一個特定的對象,愛是一種態度,一種人的性格傾向——我通過愛你而愛整個世界。

愛是一種積極的情緒,是自發地給予、關心、責任感、尊重,愛是一種有控制的力量,不放肆、不張揚。如果你說你愛一個人但你卻不關心他,那沒有人會相信你的愛;愛還意味著責任,這個責任感讓你覺得他的成長和你的成長同樣重要,是責任但不是負擔;但是光有關心和責任,卻不懂個體間的獨立性,不懂得尊重,那麼“愛”就會變成一種控制;而如果沒有認識,那關心和責任產生不了作用,尊重和愛無法實現。


愛是一種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是人內心生長的東西而不是一種被俘虜的情緒,是自發地給予,也是自發地關心、責任感、尊重和認識。如果你說你愛一個人但你卻不關心他,那沒有人會相信你的愛;愛還意味著責任,這個責任感讓你覺得他的成長和你的成長同樣重要,是責任但不是負擔;但是光有關心和責任,卻不懂個體間的獨立性,不懂得尊重,那麼“愛”就會變成一種控制;而如果沒有認識,那關心和責任產生不了作用,尊重和愛無法實現。


  • 希望所有人都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