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為啥要做口罩?她說不掙錢你信麼?聽路君給你說道

十二里的人生路,有你的關注會更精彩。


導讀

由於疫情因素,口罩成了今年的硬通貨,早期更是一“罩”難求。在水群的時候來上一句“家裡有口罩”,那就是土豪的象徵,倍有面子。

在口罩供應面臨斷層之際,五菱汽車率先響應,“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各大企業紛紛也表示,我們的主業是生產口罩,其它的都是副業。這些企業中格力就是其中一家。

在3月9日,“董明珠自媒體”宣佈格力口罩上市,一時之間反響熱烈。

那麼格力口罩到底掙不掙錢?格力又為什麼要做口罩?

董明珠為啥要做口罩?她說不掙錢你信麼?聽路君給你說道

今天路君就來侃一侃。

掙不掙錢?

董明珠說,做這個不掙錢的。

但是地球人都知道,大佬們說話很多時候都是不算數的,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根據“董明珠的店”顯示,KN95口罩一盒(50個)275元,相當於5.5元每片;一次性便宜點,一盒(50個)包郵售價150元,相當於每片3元。

其實,KN95口罩5.5元並不貴,而且普通人一般也用不上,更多的使用一次性的口罩。那麼,就以此算一算數據。

按照:全自動一拖二口罩機每臺售價125萬,機器調試費用5萬;普通無紡布每噸15萬,每噸可生產口罩30萬片;醫用熔噴布每噸42萬,每噸可生產口罩70萬片;人工費、鼻樑條、耳帶、運費、場地等成本佔比為20%;機器生產速度120片每分鐘,每天工作20小時,即每天產能14.4萬片。

那麼,單片一次性口罩成本為1.375元,按售價3元計算,每臺機器每天的利潤為23.4萬元,機器成本130萬隻需要5.56天就能回本。

當然了,這個數據不一定準確,比如口罩機平時售價25萬左右,醫用熔噴布傳言每噸60萬,口罩機可以全天24小時工作等。

但是,實際上,口罩是掙錢的,而且暴利!

為什麼要做口罩?

路君自是相信董明珠是看不上這點錢的,畢竟是豪賭10億的人,那為什麼要做口罩呢?


董明珠為啥要做口罩?她說不掙錢你信麼?聽路君給你說道

路君認為理由有3點。

1、為了復工

格力集團是一個製造企業,有著8萬多名員工。但是與互聯網企業可以在家辦公所不同的,格力想要復工生產,必須聚集員工回廠,那麼口罩消耗的數量巨大。按每人每天2個一次性口罩,口罩價格為2元每片計算,則每月口罩上的花費金額在一千萬以上。

而且,這樣巨量的口罩供應,在如今口罩還比較緊缺的情況下,是很難通過渠道去購買來保證的。

另外,格力造口罩,是在承擔社會責任,一心為公,滿滿的加分項。

這些也是比亞迪、富士康等都在自產口罩的重要因素。

2、廣告引流

我們都知道,口罩是今年的硬通貨,董明珠當然也知道。同時,口罩的高熱度成了諸多營銷好手引流的好產品。

深諳營銷之道的“董小姐”自是不會錯過,格力口罩開始預約當天,蜂擁而至的人群將“董明珠的店”擠爆了。不少人壓根都擠不進去,被提示“系統繁忙”。很多人雖然預約完了會直接退出小程序,但是還是會有人選擇繼續逛店,雖然人數不多,但配以巨大的人員基數,流量還是相當可觀的。

還有很多人如路菌一般,之前壓根都沒聽過“董明珠的店”的,現在一下子都知道了。

所以,這就是打了一次免費的廣告?

3、熱點捆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奇怪,為什麼要叫“董明珠的店”,而不是格力商店或格力商城呢?

傳統的製造業與互聯網或者手機等不同,它很難有什麼可以引爆觀眾的題材,企業品牌的曝光度不夠。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它忘了。TCL曾經市值百億、風光無限,如今雖依然還在,卻已鮮少有人提起。

董明珠為啥要做口罩?她說不掙錢你信麼?聽路君給你說道

然而格力卻不一樣,董明珠代言了格力的廣告,出現在朋友圈格力電器的廣告海報上,出現在格力手機的開機畫面上。很多吃瓜群眾都把董明珠和格力畫上等號,直到2016年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時,才知道當時的格力集團竟然是國有企業。

董明珠還做了自媒體,與當時還做錘子的羅永浩、如今小米的雷軍很像,通過講講產品、公司消息,加深“董明珠”等於“格力”這一概念。

每當吃瓜群眾開始操心“董明珠和雷軍的10億打賭”、“董明珠拿出5000萬元獎勵科研人員”、“董明珠承諾給格力員工每人一套房”時,格力跟著董明珠衝上了熱搜榜。

只要隔三岔五來一次,格力品牌就根深蒂固。

結語

做企業哪有不是為了掙錢的,只要價錢合理,消費者還是能接受的。但在特殊時刻,大企業就不該把掙錢放在首位,還是要有大企業的擔當!

大佬們的一言一語也都是有深意的,聽聽就行,很多時候都不必當真。

天下攘攘,皆為利來,從古到今,從未變過。


十二里的人生路,有你的關注會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